分享

脊柱与关节整复手法探讨(一)

 疼痛指南 2022-09-10 发布于四川

腰椎间盘突出牵扳手法
牵扳手法患者俯卧,双臂放于躯体两侧。
以一条折叠式样的长宽布带丛患者背部至两腋下分别掏人,于其胸前交叉引出固定在床头(或以特制的胸部牵引带固定)。助手用双手握拿患侧下肢踝上部做对抗牵引。医者站立于患侧,以一手指按压在病损椎间棘突旁小面关节处,此处既是椎旁压痛点又是脊椎侧弯凸起点,另一手于健侧下肢膝上部扳提,使髋部过伸。嘱助手逐渐牵伸患侧下肢,待术者指下觉有关节牵开感时,提健腿之手用力向患侧斜扳使腰部过伸并扭转,按压关节之拇指指下有骨性跳动感及伴连续“咔咔”声响,此乃软组织松解的弹响与粘连分离声。
速将健肢放平于原位,操作完毕让患者卧床片刻,翻身后仰卧位保持4h。此手法次数视病变部位突出节段而定,一般每个椎间盘突出做1次手法,不必重复操作,要求松解彻底充分。

颈椎病手法治疗
(1)压痛点推拿疗法:无论是急性或慢性损伤,疼痛好发部位多在骨骼肌、筋膜与骨的附着处。该处是牵拉应力集中区。即形成具有无菌性炎症病理变化的压痛点肌群。这些压痛点之间受到力学补偿调节,也就是说机体为了保持重新平衡,一组肌肉痉挛必将引起对应肌肉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变化,以补偿肌痉挛引起的功能失调。如果经过对应补偿调节,仍不能保持正常功能和平衡,则又将引起其上方或下方系列肌肉进行补偿调节,称为系列补偿调节。
压痛点推拿就是按照这个规律进行治疗的。基本方法为:
①用拇指指腹远端,按压颈椎伸肌或屈肌群主要压痛点,手指滑动按压方向沿肌纤维纵向走行;
②用中强刺激的力度引出酸胀沉重感,并有头部、背部或上肢牵涉痛为宜;
③每个点作用时间约1ming手法要求由浅入深,外柔内刚,以患者能承受为度。颈部、背部与肩胛部三个区域压痛点有解剖学与功能上的内在联系,治疗时应注意选择。一般每次治疗4~5个部位,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举例:如患者颈部前屈受限并诱发眩晕,应治疗肩胛提肌肌起(C1-4横突前结节)或肌止(肩胛内上角),前、中斜角肌肌起(C3-6横突)或肌止(第1肋骨前斜角肌结节);进而治疗伸肌附着处,如背部深层肌(T1-6椎板),头夹肌或斜方肌(下项线或上项线),以C5-7棘突旁椎板为主。
若患者颈部后伸受限并诱发眩晕,应治疗头夹肌、头半棘肌起点(C3~T6棘突旁椎板)或止点(下项线)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止点(肩胛冈)。颈夹肌起点(T1-5椎板)或止点(C1-4横突),颈半棘肌起点(T1-5横突)或止点(C2-6椎板)。以C2-5棘突旁椎板为主。
(2)颈椎小关节旋扳松解手法(以右侧为例):
患者正坐,医者以右手掌托住其下颌,拇指按置于颧弓下凹处,其余四指置于对侧面颊,呈三点夹持式托起头部,左手拇指指尖按压患侧颈椎节段的小关节,此处因颈部深层肌痉挛而使关节突向后隆突变硬。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并向对侧侧屈,保持适度牵伸,此刻病损颈椎节段处于不稳状态。医者按压该小关节突的拇指指下感觉扭转应力与伸引力传导遇到阻力时,迅速而又轻巧地向患侧后上方旋扳,产生一定剪力,闻小关节弹响声与跳动感随即将头部复正,镇定片刻。
该手法的指征为:1)颈椎挤床试验阴性,后伸与侧屈均无上肢放射痛:(2)无脊髓受乐征象:3)颈椎因软组织痉挛而活动受限。
此手法与压痛点推拿结合运用。通常每周1次,每次另选颈椎节段,共行手法1~3次即可。治疗后疗效迅速目较持久。手法治疗后一般亦无须制动,但切忌短期内反复多次使用,以免发生副损伤。
(3)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卧姿法,以右侧为例):
患者仰卧位。枕项部垫人适宜的厚枕,使其颈椎前屈。治疗上颈段(C),约前屈10,中颈段(C-)前屈20下颈段(C~T)前屈30°为宜。医师站于患者头侧,左手掌心向上从其颈项部伸人,用中指定点按压于需松解的右侧颈椎病变节段(小关节处),左手虎口与掌心呈半握拳状托住患者颈项及头部,右手腕部屈曲连同掌根及大小鱼际呈弧形按住患者下颌处。嘱患者全身放松,口齿轻闭,下肢伸直。助手站在患者足侧,双手紧握其右足踝上部,同医者做上下拉伸,以小重量(约10kg)缓慢牵伸,维持约30s:2以较大重量(约30kg)在瞬间内拔伸,医者手指下感觉关节沿纵轴跳动或闻及弹响声;③维持小重量牵引约1min,医者与助手轻轻松手,患者平卧片刻。
颈椎前屈肌群,前中斜角肌、提肩胛肌,颈长肌和胸锁乳突肌与下颈段(C5~T1)不稳相关;颈椎后伸肌群,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夹肌、颈半棘肌损害与中颈段(C3-5)不稳相关:单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向对侧),头夹肌、椎枕肌(向同侧)与上颈段(C1-3)单侧屈肌群损害与全颈段不稳相关,主要引起侧向弯曲活动受限;这些有关肌群的损害及肌疼挛必定导致相应颈段节段不稳,活动受限或显常活动,使颈椎产生节股得性滑移,X射线片中预椎动力位表现三维方向的位移。

颈臂软组织疼痛功能推理诊断
鉴别颈椎管内骨、软骨病损改变导致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而刺激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的颈臂软组织疼痛。但两者又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后者往往和前者并存,前者单独存在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疼痛不是由于神经根直接刺激或压迫的结果,而是因刺激神经根引起反射的肌肉痉挛所致,痉挛的肌肉常是疼痛的场所,该痛觉经由感觉径路反传到脊髓。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可供参考。
①往往有神经根性放射性上肢痛。多呈闪电样疼痛,腹压增高疼痛加剧,痛觉范围与皮节的特定皮肤区域相一致。常伴有近端感觉异常,远端麻木感。
②上肢的感觉减退肌力与腱反射的异常改变同神经根节段分布也一致。但神经皮肤感觉分布范围,往往是交叉分布。故单有感觉减退而无肌肉运动神经受累表现仍不能反映神经根损害。
③压痛部位主要在颈椎横突前外侧,颈椎小关节突后外侧靠近受累椎间孔处。
④除颈椎椎旁肌肉如颈夹肌、颈半棘肌、头半棘肌与前中斜角肌外,其他颈肩胛肌可以没有明显痉挛。
⑤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颈部后伸、侧屈与向同侧旋转三个方向一致结果。有提肩胛肌、前、中斜角肌、头半棘肌劳损者能出现该试验假阳性。
⑥颈椎X射线片有相应的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变尖等,符合神经根受累临床征象。


臀上神经压迫试验
【检查法】
患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上肢放松置于身旁。
1定出坐骨大孔内上缘臀上神经点其臀部表面解剖标志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粗隆最高点连接之内中1/3处,即坐骨大孔内上缘。在此处医者用拇指指腹向内上方深压,左右两侧对比,测得压痛及回侧下肢放射痛。然后按以下步骤检查。
2.检查用直径20cm的圆柱状软枕垫置于下腹部两侧骼前上棘之间,使腰脊柱变为前屈。医者在原压痛点位置同上一步一样用拇指深压,询问患者臀部疼痛及下肢痛有无加剧、减轻或消失,重复检查一遍。最后,将软枕垫挪至患者前胸部,使腰脊柱变为后伸,医者再用同法深压原压痛点,询问患者臀部疼痛及下肢痛有无增减、消失或无变化。重复一遍。
【临床意义】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判定臀上神经点压痛来自腰椎管内或腰椎管外,或者两老兼有:
(1)上神经压痛及下肢痛于腰椎前屈位时(腹部垫枕)减轻或消失,而在腰椎后伸位时(胸部垫枕)加剧,考虑疼痛来自腰椎管内病变。视为本实验阳性,
(2)臀上神经压痛及下肢痛于腰椎前屈位时(腹部垫枕)加剧,而在腰椎后伸位时(胸部垫枕)减轻或无变化,应考虑疼痛来自臀上神经周围的臀肌筋膜劳损性炎症刺激。视为本实验阴性。
(3)臀上神经有明显压痛点,但腰椎屈伸位时无变化。此时,可能为腰椎管内病变和椎管外腰臀部软组织劳损性病变皆有之。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者伴有严重臀部软组织劳损。这种情况也视为本试验阳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