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穗高产小麦新品种菏麦2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洋溢九洲 2022-09-11 发布于河南

“麦陇和风”组 刘凤洲

各位老师好,我是“一麦众承” 第10小组“麦陇和风”的组员刘凤洲,按照组长钱兆国老师的安排,今天由我代表小组值日,我们小组成员组员还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赵岩老师、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曾潮武老师、鹤壁市农科院王怀平老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勇老师、河南富吉泰种业有限公司李青竹老师、河南科技学院王玉玲老师、河南农科院张磊老师、四川农业大学薄至恩老师、信阳市农科院尹志刚老师、平顶山市农科院王二伟老师。


在此感谢陈红敏老师倡导和创建“一麦众承”这个交流平台,给全国小麦育种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我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工作20余年,一直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基础研究工作,先后育成菏麦20等9个小麦新品种,今天向各位老师简单汇报一下菏麦2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品种选育过程

1.1育种背景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高产稳产和有效供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麦的产量构成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组成,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表现性容易受环境影响,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分析表明,穗数的多少是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要提高单产,必须增加有效穗数。

近年来,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超高产田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阶段的超高产的实现仍以中多穗型品种为主,但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出和栽培措施的改进,大穗型品种也可创出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超高产小麦品种的应用趋势将由中多穗品种为主,向中多穗和中大穗发展。但大穗型品种分蘖和成穗率较低,是限制产量的重要因素,使产量潜力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如何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单位面积足够的穗数,是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菏麦28就是为了应对以上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杂交选育的一个既属于大穗品种又有一定群体数量的高产大穗品种。

1.2亲本选择

母本为漯9908,是漯河农科院以周麦13X为母本,以百农64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矮杆、高产、中大穗、高抗倒伏等优点,2008通过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8009、国审麦2008007。

父本为潍麦8号,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以88-3149为母本,以Aus6211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大穗、高抗倒伏,抗病性好等优点,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字[2003]028号。

1.3育种目标

母本漯9908,中多穗型小麦品种,审定名漯麦9号,2008年通过黄淮南片和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8007、豫审麦2008009。父本潍麦8号,大穗型小麦品种,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8号,两品种有性杂交,目的是降低潍麦8号的株高、增强分蘖力,希望从后代材料中选出具有分蘖力强的中大穗品种。

1.4选育过程

菏麦28是2008年以漯9908为母本,潍麦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材料在2009年(F1)混收混脱,当年秋种单粒点播1000粒,2010收获单株38株,经室内考种,淘汰不良单株12株,从中选出26个单株,秋种时单株分别编号为08139-1至08139-26,每个单株播种300粒,此后一直按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于2013年(F5)育成稳定品系,命名为菏育麦08139-9。2013-2014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2014—2016年进行品比试验,2016-2017年参加山东省预备试验,2017-2019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2019-2020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生产试验,2020年11月5日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00004。

图片

2、选育结果

2.1特征特性

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松散,叶色绿,叶片上冲,抗倒性好,熟相一般。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3天,比对照济麦22晚熟1天,株高76.0厘米,亩最大分蘖94.1万,亩有效穗40.1万,分蘖成穗率43.8%;麦穗长方形,穗粒数39.9粒,千粒重44.2克,容重783.7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

2.2产量表现

在2017-2018年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69.2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4.8%。2018-2019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4公斤,比对照种济麦22号增产5.3%,两年平均亩产613.8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5.0%。2019-2020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2公斤,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4.8%(表1)。

表1菏麦28在山东省小麦高产组不同试验阶段中的产量

图片

2.3品质分析

2017-2019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2%,湿面筋含量37.1%,沉淀值31.0ml,吸水率65.4ml/100g,稳定时间2.9min,面粉白度75.4。

2.4抗性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结果: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越冬抗寒性好。

2.5适宜栽培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

3、栽培技术要点

3.1施足底肥 精细整地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播种前应精细整地,特别是前茬为玉米的地块,应犁、旋、耙、平相结合,可先将玉米秸秆粉碎成长度小于2cm的小段,然后深翻30cm,再旋耕2~3遍,之后耙透整平土壤,为播种打好基础。

3.2适期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2日,基本苗18万株/亩左右,播前要进行药剂拌种,以防止地下害虫为害,足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3.3种子处理

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播种前采用硅噻菌胺 毒死蜱药剂拌种,拌种后置于阴凉处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在全蚀病、纹枯病发病的地块,应加用全蚀净或敌委丹拌种。

3.4肥水管理

适时浇好越冬水、拔节水,防旱、防冻,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追肥宜在拔节期进行,随浇水追施尿素225~300kg/hm2。

3.5病虫草害防治

草害防治:禾本科杂草可用6.9%骠马乳油120~150mL/hm2对水750~900kg/hm2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可于拔节前用10%苯磺隆150g/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50%二嗪磷乳油0.3千克,兑水1~2千克,拌细土25千克制成毒土,耕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

春季病害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是春季麦田的常发病害,防治小麦纹枯病可亩用250g/L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或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或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对水喷小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可亩用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毫升,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g,或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ml,喷淋小麦茎基部。

生育后期做好“一喷三防”: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间,选用杀虫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噻虫嗪悬浮剂或50%氟啶虫胺腈或50%氟啶虫胺腈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杀菌剂(25%氰烯菌酯悬乳剂或45%咪鲜胺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 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均匀喷施,防虫、防病、防早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刘凤洲,高级农艺师,山东省菏泽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从事小麦育种工作20余年,培育出菏麦20等9个国审和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