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我们不能和生在夏天而又死在夏天的虫子描述冰雪,不能和井底里的青蛙谈大海。 人亦如此。 能使人产生差距的,不是本领,不是金钱,而是认知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不同,造就的人生迥然不同。 ![]() ![]() 认知,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你所看到的最低处,或许是别人看到的最高处;而你认为的终点,或许是别人的起点。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不同,理解也完全不同。 古时候,有一个乐善好施的富商,在外出游走时,偶然看到一个脏兮兮的乞丐正在乞讨。常怀恻隐之心的他,打算给这个乞丐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 于是,他走上乞丐跟前,说:“如果有人给了你一百两黄金,你会如何使用这笔钱?” 乞丐听完,不假思索地说:“那我肯定远离这块鬼地方,去更远、人更多的地方乞讨,这样我就用愁讨不到东西。” 富商听了,感觉到有些失望,继续问道:“如果那个人给你一千两黄金呢?” “那我会买下一所房子,这样我就不用睡在大街上乞讨,以至于我想几点出来乞讨就几点。”乞丐回答道。 富商面露失望之情,但还是不甘心,接着问:“如果是一万两黄金呢?” 乞丐一听有这么多钱,激动地说:“那我会在最繁华的集市上买下一块地,这样,就再也不会有人跟我抢地盘了。” 富商听后,彻底失望,最后放弃了改变乞丐的想法。 《望岳》诗中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站得有多高,往往取决于他的认知有多高。 认知高的人,思维开阔,就越能看清世界,看到的也会更远。 ![]() ![]() 认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 《菜根谭》有言:“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取决于他的认知。 问题的本身不是问题,而是你对问题有怎样的认知才是问题。 没有圣人的思维,即使再努力,也不过是个凡夫。 人的一生,都是在跟自己的思维方式作斗争。 有两个南方人去北方卖伞,路途中,天空下起了好几天的倾盘大雨,两人都想着此行必能发财。 两人到了北方,却发现北方是一个少雨的地方,鲜少人需要用到雨伞。 因此,两个人的生意都陷入窘境。 有一个人在街上吆喝了好几天都无人搭理,便一脸失望地回了南方。 而另一个人绞尽脑汁,决定给雨伞做个优化,将雨伞改装为太阳伞。 次日,他来到街上,一直吆喝着:“太阳伞,阻挡紫外线的太阳伞~。” 北方人看到有卖太阳伞的,比较新奇,且挡紫外线的伞,听着有用,没多久就抢购一空。 数年过去,卖太阳伞的南方人已在北方开了一间太阳伞加工厂,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而回到南方之后的那个人,最后在家乡开了一间小面馆。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把自己困在固有的认知里的人,其思维很难会有新的改变。 认知水平越高的人,思维方式就越高,而那些困惑的事情,是一时的,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 ![]() 认知,决定一个人的格局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人生的舞台能有多大,证明着一个人的认知就有多大。而这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意味着他能看得有多远。 从前,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很大的废井里。 有一天,青蛙遇见一只来自大海的乌龟。 青蛙自傲地对乌龟说:“你看,我独自住在这么大的一口井里,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呀!我要是高兴了,就可以在井边跳跃游玩,玩到累了,我就可以回到石洞里休息。” 乌龟听了青蛙的夸夸其谈,就打算到井中观赏游玩一下。殊不知,想爬进去的乌龟被井边的围栏拦了下来。 ![]() 无奈之下,乌龟后退了几步,对青蛙说自己对大海的感慨:“海之大,岂能以千里形容,海之深,岂能以千丈谈论。” “曾经,陆上的井与河,短短数年里就发生几次旱灾,而大海却不会因此而枯竭。而在海里,每天可以游向远方,每一个景色都会打破我的认知,在大海里遨游才是真正的快乐。”乌龟继续说道。 青蛙不信,驳道:“大海固有险恶,唯有井里才能享受惬意。”随后,跳回了井里。 有一句话说得好:“格局决定一切,布局决定输赢,破局决定结果。” 人生如棋,棋盘的格局早已决定棋局,而人生的格局决定了结局。 想要站得高,看得远,唯有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攥住命运的方向。 人生,丰富了自己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格局,结局才会更加出彩。 ![]() ![]() 结语 《游山西村》有一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遇到的人和事,都在帮助我们突破认知的障碍。 认知不到位,所谓的磨练都是白费;格局不到位,所谓的精彩都是扯淡。 人生,唯有渐进前行,不断求精,提升认知,才会改变人生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