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未了丨我家院里有三棵树

 华山松Yww 2022-09-11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最初我在读鲁迅文字的时候,总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写。有大家分析说,这样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当时,我粗俗的认为,这样写,一是为了出其不意,二是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些银两。

但是我家院里确有三棵树。两棵是枣树,一棵是槐树。说起这三棵树,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回忆。

槐树种在大门的边上,通常用来拴狗护家。这棵槐树之于我,最快乐的时候是初春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当白花花如雪一般的槐花缀满枝头,我知道,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于是,我会和弟弟急不可耐地爬过它粗壮的身躯,在登上高高的枝杈,拽一个细枝过来,在甜兮兮的清香里,勒一把塞到嘴里去。吃个半饱解过馋,再慢慢地把一把一把的槐花放入布兜里。因为奶奶说中午要给我们烙槐花饼。而其他的家庭大多是用来蒸菜窝窝头的。

为什么槐花生吃要吃个半饱呢?因为老人说,生槐花吃多了会肿腮。为什么肿我不知道。但是,老人的话是要听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奶奶律炼(家乡话,谆谆教诲、重复教导之意)我们众多规矩之一。

在这颗高大的老槐树上,视野可以穿过平原的屋顶,一直到临村,到更远。村西有天人工干渠,挖上来的泥土自然的形成了堤坝。堤坝上如果发现很大的洞穴,那里面一定住着獾。曾经围观村子里的青年们猎獾。獾得的脂肪经过熬炼,是很好的治疗烫伤、冻伤的药物,只需抹几次就会好。

另两颗枣树,一棵种在窗前,一棵种在前临的房后。枣花盛开的时候,会有蜜蜂飞来采蜜。这时候孩童们会去捉蜜蜂,一只手捏住蜜蜂的腰,一只手用枣叶逗其去蛰,然后顺势把蜂针揪下来,去吮吸那甜甜的蜂蜜。那真是人间的至甜至美。

枣花很小。如米粒一般,吃起来没什么味道。前临屋后雨后,会有青苔生长,但那时不知袁枚的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只知道不小心踩上会滑倒。

七月十五早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不等枣子成熟,青青的大枣就会有人去吃。而我们一般是吃大雨打下来的落果。成熟的枣儿,会有烧焦枣的人来收。大多时候,老人们也会挑一些非常好的枣儿,用酒洗过,封在瓶中。用泥巴糊起来。等待过年来吃。谓之“甏枣”,有的地方也叫醉枣。

儿时,家中院子就是我的世界。生活半径超不过5公里。当时,常常在想,北京在哪里?是不是就在庄北村子的北边呢?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

文章图片2

家门外,有湾。有丛密的芦苇荡。在芦苇少的地方,也有小片的藕花交杂。湾里有自然生长的泥鳅,还有一种鱼,叫做嘎牙。蹦来跳去,在岸边挖洞作窝的是青蛙,后背有三条白色的纹,人们称其为三道筋。另外,还有大量的癞蛤蟆,书名叫蟾蜍的。当夏日雨过,知了和着蛤蟆呱噪,那是乡村最为壮美的交响。忘了什么,都不会忘了它。

夏日傍晚,去树林里摸蛣蟟鬼儿,也是很美的。因为这东西只有傍晚才会破土而出,爬到树上,只需半夜就会完成蝉蜕,待阳光普照时,它的翅膀已经坚挺能飞了。何为摸?傍晚有光亮时,可以在地上寻洞,将其用小棍挖出,待到天完全黑下来,它以经爬到树上,只能凭影影绰绰的感觉用手去摸了。那时候一般人家是没有手电的。即便有手电的人家,也不会为不值钱的蛣蟟鬼儿,而打起光亮来。

文章图片3

而如今,居住在省城里。很希望有一个小院。院中种竹,养花。

当夜晚来临,可以在月光里上赏竹影婆娑、举杯邀月。可以听蟋蟀、秋螟的弹琴低唱。

文章图片4

过往,这种野草、野花是不入人眼的。它与庄稼抢肥力。在田地里,只能把它一一清除掉。而今,在城市里,却成了园林装饰的花。

还有,就是一种叫做马绳子菜的东西。即便尝一下,也没感觉刺激到味蕾,黏黏糊糊,没味。不知怎得,现在成了酒店里的一道凉菜。但每每去吃酒席。我是绝对不吃的。因为,在过往,在农村,是没人吃这东西的。这些东西大多是用来喂猪的。唉,猪吃的人吃。

文章图片5

萱草,看样子和黄花菜是同属。过往,会把黄花菜的尚未开放的花采下来晒干,作为一种宜储菜卖到城市里,让市民去炖肉吃。

文章图片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的进步是巨大的。回想童稚之时,再看看现在,真是天壤之别,恍如隔世。孩童时脑海中最没用的荷花,成了我手把相机追寻的精神寄托。

幸哉斯世!幸哉斯人!

文章图片7

午后,在公园长椅上闲坐,用手机拍了上面的照片,写了几句话。

浓荫蔽日,

绿草芳浓。

喜鹊枝头鸣叫,

满树石榴红。

长椅闲坐,

香茗已冷。

日斜绿茵斑驳,

老翁正吟咏。

壹点号五眼看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