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位性皮肤炎是西医的名称,又叫特应性皮炎、过敏性湿疹,是一种比较容易复发、缠绵难愈的皮肤病,西医认为和遗传、免疫功能、环境等有关,一般只用抗生素、激素和润肤霜去处理,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中医看证不看病名,临床上观察多与风邪、血热、痰阻等有关。从这些中医辨证的因素看,不难理解为什么西医描述这个病会合并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反应。 ![]()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因素呢?风邪多与感冒发烧时只吃退烧药退烧而风邪没有完全处理掉有关,血热痰阻的产生则一般与饮食习惯有关,尤其是红肉(牛羊肉)、海鲜类、味精、甜食等(人工糖、甜味剂)。容易发生异位性皮肤炎的小儿也常常是那些爱吃肉不吃菜的小朋友。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病位深浅,治疗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饮食习惯的改变则是预防复发的根本。 如果这些因素一直没有处理好,就会反复发作,且多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到了成年加上熬夜、压力大情绪不好、其他治疗和药物干预等多重因素,这个病就更加难治愈,治疗周期也更长,或可能伴随终生。 ![]() Y小女孩,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皮肤红痒常抓破皮,流血结痂后遗留色素沉淀和苔藓样粗皮、脱屑等。体型稍瘦面色白,来诊前已经试过多种治疗但无效,…..(因为睡眠胃口大小便等问题不是非常突出,且因时间问题未能及时记录其他信息。此处省略长长的治疗过程和其他信息,大家可以根据诊断和药方去推测大概的情况。现实中这些情况都是要兼顾和参考的)….(中间经历的治疗应该是有改善的,但是反反复复,病人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也不会认真和第一次治疗时的情况作对比,所以常常描述治疗无效)。 妈妈告知她只吃肉不吃菜,我告知这就是小朋友的皮肤病反复发作的病因所在。以后必须尽量素食,会引起热痰、浮热的食物(煎炸辣烧烤、肉类尤其牛羊肉、海鲜、味精、人工精制糖、甜味剂等)都尽量避免。初诊脉象稍细弱、尺脉沉,舌体色红无苔。中医辨证为肾虚、血虚、血热、风邪、脾虚,于是处方如下: 女贞子 当归 连翘 白芍 生地 泽泻 茯苓 薏苡仁 莲子 大枣 黄连 栀子 党参 黄耆 木通 丹皮 杏仁 麻黄 生甘草 7剂 三碗水煮成一碗(30分钟),早晚饭前服用半碗。 整体上是补血凉血祛风开肺气,清湿热,兼顾脾肾不足的体质,服药一周后,复诊时,手肘内侧皮肤明显改善,但腿部膝盖后侧只有轻微改善,于是稍微调整药方,继续服药。 (从药方可以推测小朋友其他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睡眠尚可但是容易翻来覆去;可能容易烦躁,不容易出汗或汗出不畅,汗不太出得来,汗稍黏,稍微怕风,稍微怕热。活动力尚可但是可能比同龄小朋友容易累,可能平时有轻微咳嗽、少痰。胃口一般,吃不多,大便不规律,稍干稍臭或偶尔不成型,小便稍黄。不口渴,喝水少。吃肉不吃菜,喜欢吃零食、甜品等。) 治疗一个月后,原来手肘内侧、膝盖后侧已经开始长回正常的皮肤,不再有红疹、苔藓化脱屑等,原来的色素沉淀也几乎看不见,皮肤恢复光滑。所以停药,并叮嘱以后要尽量素食,只要多吃肉类、辣的、炸的、海鲜等,就容易再复发。因此父母要教小女孩开始接受健康的饮食习惯。 ![]() 希望大家看了这些医案后第一反应不是想着哪个医生可以治疗你的疾病,而是先想想自己有哪些不当的生活习惯,并引以为鉴。先从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开始着手,都会对自己的健康有根本性的改善,有些病位浅或致病因素不太复杂的也可以实现不药而愈。 (注意:每个人体质有别,处方须在临床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使用,请勿单纯对照个别症状就抄方使用。图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