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年轻干部要“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年轻干部要胜任新时代各项工作,必须统筹把握好“为”“位”“畏”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干事创业中知有所行、行有所畏,实现业有所成。 有为才有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一用人趋势其实是“有为才有位”的外在表现,这种鲜明的用人导向有利于凸显为与不为的差距,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扛事的优秀干部识别出来、选拔出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年轻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为官避事平生耻,有为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许多年轻干部刚参加工作不久,虽然暂时没有“一官半职”,但不论是何种身份、在什么科室哪个岗位,肩上都有明确的职责任务,都有组织寄予的厚望,都有人民群众的期待。“位”总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而“为”则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能只为了“位”而工作,更不能因“位不到”而“不为”。无“位”时,更要坚定“有为”的自我要求,注重在日常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真正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有位须有为。古人云:“人而无责,于世何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担当,年轻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最近火爆网络的一篇文章《躺平就是正义》,介绍了一些年轻人为反抗“996”“内卷”,决心成为“躺平族”,用逃避竞争、远离压力、减少奋斗的方式工作生活。这种躺平的想法和做法,令人唏嘘!“年轻”是“精力旺盛”“敢闯敢干”的代名词,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秉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工作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杜绝理想抱负上的“躺平”,以年轻人应有的梦想、激情、抱负,去干一番事业,敢干而不蛮干,苦干而不傻干;要杜绝干事态度上的“躺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怀“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杜绝自我提升上的“躺平”,多看、多问、多学、多练,充分利用好“八小时以外”提升自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增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为、有位,更要有畏。“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敬畏体现的是一种职业态度与为人境界。前不久,某地纪委通报了一批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典型问题,当事人均为80后,个别甚至是95后,首次违纪违法时为30岁左右,最小仅为23岁。这些“早节不保”的年轻干部之所以“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内心缺乏敬畏是关键原因之一。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知敬畏、存戒惧,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多听谆谆教诲、多看前车之鉴、多读悔恨之言,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切忌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失方向、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中恣意妄为。特别要把握好社交尺度,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管严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不说;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媒体来源:赣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