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洪秀全、杨秀清派遣两万精锐的太平军,由大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踏上了悲壮的北伐之旅。 林凤祥、李开芳是太平天国中的重要人物,这两人不光骁勇善战,而且是仅次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的领军人物。 而这两万北伐军将士更是太平军精锐中的精锐,都是老广西,个个身经百战,是太平军中的骨干力量。 北伐军孤军远征,一路所向无敌,直打到天津,对北京造成了严重地威胁。 但是,此时的北伐军已是困难重重。 首先,北方的寒冷天气,使这些广西人无法忍受; 其次,北方的面食,让这些南方人极不习惯。吃惯了大米的广西人,对北方的食物感到难以下咽。 第三,北伐军虽勇猛,但孤军深入到清朝的腹心地区以后,清廷急忙调集重兵前来堵截。 在占据地利的优势清军面前,北伐军却没有发挥流动作战的特长,反而采取了固守待援的战略,结果,被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团团包围了起来。 远在天京的杨秀清,也确实派出了援军。 当时,接到北伐军告急求援的军报之后,正好镇守扬州的太平军刚刚撤回来,杨秀清匆匆忙忙地派他们出发,去增援北伐军了。 这支援军的统兵大将能力不强,他们是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 援军一路北上,沿途不断有许多捻军、造反的农民军加入进来,很快,这支队伍的人数已达数万之众。 曾立昌他们违背了杨秀清“间道疾行”、快速北上与北伐军主力会师的命令,竟然一路上不断地攻打城池,尤其是在临清城下耗费时日太久,最后得不偿失,贻误了进军时机。 为了拦住这支援军,清廷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向曾立昌他们这支援军逼来。 曾立昌等人的才具不足,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很欠缺。 一路上新加入队伍的人数是不少,但是,由于统帅曾立昌等人的无能,几万大军毫无组织性和纪律性,各部之间自行其是,连军令都无法统一。 面对大批清军的围堵,曾立昌一度率部去溃清军,要求全军杀奔过去,与北伐军会师;另两位将领陈仕保、许宗扬却坚决不同意,强烈要求南撤回天京。 曾立昌镇不住场子,被迫同意南撤。 南撤途中,军心大乱,各部都是乱糟糟的,毫无组织纪律可言。清军一到,他们就惊慌溃逃,终于招致大败。统帅曾立昌投河自杀,陈仕保被清军打死,许宗扬狼狈逃回天京,被愤怒的杨秀清下令处死了。 曾立昌他们全军覆没了,可林凤祥、李开芳还在天津地区等待援兵呢。 杨秀清无奈,只得派秦日纲率部北上。 秦日纲在太平军中地位不算低,可军事能力并不强;他不敢也不愿去北方增援北伐军。 没有办法,杨秀清让洪秀全册封秦日纲为燕王,以此作鼓励,强令秦日纲带兵北上增援。 秦日纲本领不大,领兵出发之后,一遇到清军,就被打得招架不住,立马就率军返回了。 从此,杨秀清再也派不出援兵了。北伐军在天津苦撑到最后,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虏,北伐军全军覆没了。 太平天国的北伐,确实起到了牵制清军的作用,但是,太平军自己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