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易学研究的盛行,文字发生了质的变化。受易学思想的影响,文字的圆形笔画逐步被现在“汉字的八画”取代。受易学“盖天论”影响,汉字字形过渡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方块字。特点就是“方正端庄、结构平稳、重心聚敛、笔势向心”。到魏晋时期,基本定型,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楷书,及正书。在易经八卦影响下,产生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八画(点、横、竖、撇、捺、折、弯、钩)。有这八画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的汉字。每个笔画都具有特定的意义。这里我举两个简单的字“元”和“无”,来说明下汉字的产生是怎样受易经八卦影响的?。 元(圆)、无(無)(这个两个字上面的都有两横,这两横都代表阴。在易经的八卦爻符中,一横为“阳”,两横“- -”为阴。元中的两横“二”意思是指母亲的阴道,两横下面的“儿”,是人的变形,指不会走的婴儿或者说小孩子,这个字的图画场景是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阴道出来的过程。孩子出生,正常顺产是头先出,所以“元”有开始的意思,如常说“从头开始、元月、元旦、元年等;头是圆的,读音借了“圆”的音,元的本意是人头,如可衍义为元帅、元首、元勋等。无上面两横“二”代表阴,指阴间,下面也是人的变形,指躺着的人,死人,以“人入阴间”表示人死如灯灭,什么也没有了,借“無”声表示人死什么也不知道了,即无知。所以,易经是汉字产生的理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