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医要治好痰湿是不容易的

 新用户88302mXh 2022-09-11 发布于河南

痰湿怎么除,也除不尽问题在那里?

是由痰湿的病理性质决定。

是由脏腑功能正气或习惯习性特色决定。

是由用药法则因素决定(虽然有辨证论治、制宜等)。

痰湿属于一种阴性重浊的病产物,痰不是病的本源,只是病的结果。

也因而除痰湿、清痰湿,要治本而不是治标,根本性清痰湿法则是健脾疏肝气,纠偏扶正调阴阳平衡,而不是一味寒热制约而已。

就是痰湿好果只是仅有寒热的性质问题的话,也即是“是热性的痰湿也好,还是寒性的痰湿也好',都难也没有非常简便马上就能清除痰湿的。

一,治痰湿的用药法则总结

汗、下、和、温、清、补等法运用,及有寒热燥湿法、芳香化湿法、健脾化湿法、淡渗利湿法等辨证论治。

1.寒热燥湿化痰湿法则,非长久之大法。

因为痰湿性质非一定专归属于或寒性或热性特色。

痰湿在慢性发展中、在长久内伤障碍代谢中,多属非寒非热特色因素,所以苦寒燥湿化痰湿,苦温燥湿化痰湿二法则不一定百分百管用。

燥湿法则多适应于外感之病症和有形之痰湿治疗。燥湿化痰湿只适应寒热性质而已。那些表里之间、虚实之变的症非寒热特色病理性质之痰湿,就宜采用另法了。

在痰湿邪整体性疾病中,燥湿法则此因素占60%左右。

2.当然治理痰湿,是汗、下、和、温、清、补等原则施法,但理气调阴阳为最高境界。

实际原则施法上,芳香化湿法占整体20%(多用于上空或清窍之痰湿)、健脾化湿法占整体60%(多用于中焦运化失调痰湿)、淡渗利湿法占整体30%(多用于下焦气机不畅痰湿)等法则中,其中健脾化湿法多表现反映在'缓则治本”的治痰湿法则施法的根本性上。

因而从整体性上面用药法则,治痰湿体质疾病最高境界约90%内。也只能说依据痰湿的属性不同,选取合适的用药,也很难全面治好痰湿的。

当然治理痰湿,还可从起居、饮食文化、习性习惯、情志、和运动锻炼保健上,再作进一步性的调理保健了。

二,痰湿的广泛性。

疾湿与气血津液及水饮、瘀滞等关系,并与它合作化具虚实错杂特色。疾湿又与起居、饮食文化、习性方式、情志特色、和运动等因素密切联系。

痰湿是一种同源的病理性质,而其二者的特征、现象、轻重等不同有别。湿为微化性、痰多为宏观客观性。古有: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湿(饮)。

痰湿指的是因津液气化输布失常,脾肺失运,引起水湿内停异常变化。

有形痰湿表现为咳嗽痰多等,或胸部胀满、咳嗽有痰,甚至伴气不调为主。

无形痰湿复杂化,以精、气、神、血的气机气化粘滞失畅为主。

从上面特色特点因素内容上,得出有形痰湿较易治,无形痰湿较难治,因此也决定了中医要治好痰湿是不容易。

三,痰湿之证,中医认为根本是脾肺肾为主的精(水)液代谢障碍产物,是循环交替相互作用的病变因素。

病理机制:邪性所致的中气中阳失调特色的的精(水)液代谢障碍的气机气化痰湿出现。

所以如果存在:脾肺调整不好,或中气、正气不足,或温煦功能失调因素情况影响,痰湿气是很难根除的。

有形之痰湿易治,无形之痰湿难疗。

中医药调理痰湿及保健上,应重视

黄芪、白术、苍术、陈皮配伍,作用具有益气健脾调肺,理气化痰湿整体性全面特色。

并以此作整体随证,或寒热,或阴阳制约调节调整调养基础上的加减化裁。

还有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炒白术、炙甘草。具有温阳化痰饮,健脾利水湿的功效。

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燥化痰湿、理气调中焦,对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作用。

四,整体上调理痰湿。

保健或运动式一般出汗,二便功能排泄正常,饮食结构气味寒热得当,情志肝气调和舒畅,起居文化阴阳调和等因素,都有改善促进由内伤外感引起痰湿的在治病调节性上具备积极意义。

原创作品 作者罗占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