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国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有何依据?

 凤凰山居士 2022-09-11 发布于江西

   

传国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有何依据?: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雕刻出来的,这一点得到大家的公认。

1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雕刻出来的,这一点得到大家的公认。因此,在讲传国玉玺的流传过程时,先讲一下和氏璧的来历。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它的别称很多: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等,由于玉质细润,无瑕疵,为天下奇宝,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一块美丽的石头,他认为石头里头是罕见的宝玉,于是兴冲冲的跑去,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一看有人来献宝,很高兴,当即让雕琢玉器的人来鉴别它,工匠鉴别之后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盛怒之下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驾崩,武王即位后,一瘸一拐的卞和,又来到王宫,将玉璧献给武王。武王又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得到的回答和厉王的一样。

武王一看,这个卞和又在说谎,那好吧,依照前例吧,这回又砍去了卞和的右足。

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这时没有了双脚的卞和,他也不去献玉了,只是抱住玉璧在楚山下哭泣,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后,再后来留下的就是血了。

文王听到后,很奇怪,就派人问他这么痛哭流涕的原因:“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被刖而伤心,而是我拿着一块宝玉,但被人看成了石头,为世人不识货而感到悲哀。”

这次文王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这块玉璧,凿开之后一看,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几经辗转,最后落到秦始皇的手里,此时的和氏璧才真正派上用场。

秦始皇命李斯用小篆题字,李斯就用虫鸟篆字题写了8个字:“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玉工孙寿按照李斯的题字,雕锲在玉石上,并在印玺四周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双边(内边线较细、外边线较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含义非常丰富:既然我(皇帝)顺受天命,当了皇帝;那么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传国玉玺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

后来此玉玺成为代表皇帝是正统的信物。

刘邦带大兵攻入咸阳时,灭秦得天下后,子婴跪捧玉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因孺子刘婴年幼,玉玺藏在王莽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的长乐宫内。

王莽派他的堂弟王舜来索要,遭到太后的怒骂,并把玉玺狠狠的摔到了地上,致使玉玺崩碎了一角。

王莽拿到玉玺后,令工匠以黄金把它修补好了,但已经不是完整的玉玺了,上面留下瑕痕。

王莽新朝很短暂,就遭遇了覆灭的命运。

公元23年,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跟随的有公卿大夫、宦官、随从千余人。

但最后也没有跑掉,王莽被起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所杀,杜吴把王莽首级和传国玺送给王宪,后来又来一拨绿林军,将领为李松,他们攻入长安后又杀了王宪,这样,玉玺又落到李松手里。

李松又将其送往南阳,献给更始帝的大司马谢禄,更始帝后被赤眉军所掳,传国玺落入刘盆子手中。

建武三年,刘盆子降于刘秀,传国玺遂再入汉室。

灵帝中平六年(189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与张让等人劫持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出逃,后被杀,随着段珪的被杀,玉玺失踪了。

汉献帝时期,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

一日,兵士们看到城南甄宫有异象,原来是一枯井中不时有五彩云气喷出,这一奇异想象引起了孙坚的好奇,于是他命人到井中一探究竟,士兵下井后,见投井自尽宫女。她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匣子,捞上来打开一看,匣内装的竟然是失踪多年的传国玉玺!

孙坚一见如获至宝,将其秘密的藏到妻子吴氏那里,他以为此事做得是神不知鬼不觉,但没想到袁术立即听说了此事,他马上派人扣押了吴氏,夺得玉玺。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带着玉玺来到许昌。当时汉献帝在曹操之手,他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之后,得到传国玺,还在传国玺背面肩上刻七个隶书小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晋朝篡夺曹魏政权,玉玺自然落于西晋之手。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后赵石勒灭前赵,又抢得玉玺,别出心裁的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后来又落到魏王冉闵手中,冉闵死后,其大将军蒋干向东晋求援,传国玺被东晋的濮阳太守戴施骗走,交给安西将军谢尚,护送到建康,这是晋穆帝永和八年的事。

后历经宋、齐、梁三代,侯景之乱时被侯氏夺走。

侯景死前,给平原太守赵思贤交待道:“我死后,将这个玉玺沉入江中,不要让吴国的小儿们得到”。

但赵思齐并没有遵照侯景的交待去办,他携带着这个宝贝走到京口(镇江)时,偶遇强盗,匆忙中将玉玺丢入路边的草丛中,过江之后把此事告知了侯景的党羽郭元建。

郭元建派人过江仔细找寻,找到后将此宝物又献给了北齐的高氏,后来又传给了北周。

到隋统一全国后,玉玺留在隋文帝手中,隋亡前,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贞观四年(630年)萧后返归中原,并将玺献给唐太宗。

到了五代的时候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温灭掉唐,建国后梁,玉玺就到了朱温的手里,后来后梁又被李存勖所灭,建立了后唐,玉玺又转至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攻破洛阳,后唐李从珂抱着最后的传国玺登楼自焚,从此“传国玺”在历史上消失。

由于上面的文字叙述太过繁琐,我们画一个简单的玉玺传续简图,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和氏璧→楚国→赵国→秦国

传国玉玺(和氏璧)路线图→秦朝→西汉→新朝(王莽)→东汉→失踪→孙坚→袁术→曹魏→晋(加工)→南朝→隋朝→突厥→唐朝→后梁→后唐→失踪……

后来玉玺又出现过,但是不是原来的玉玺,此时已经是真假难辨了。

传说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自焚的废墟中,找到了这个玉玺,于是就献给了朝廷。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徽钦二帝当了金国的俘虏,传国玉玺也一同流落到大金国,金国灭亡后,又到了元朝手里,明朝建立时,元顺帝北逃,此宝物被带至北元,再后来就没有下落了。

明朝建立后,由于没有传国玺,朱元璋命人另刻一皇帝玉玺。

在清朝建国的时候,传说又被找了回来。这个找回来的过程也是个充满曲折的故事。

据说是有个牧民在放羊,发现地上的草非常鲜美,但是羊群却不吃,他就想着地下肯定有什么东西,于是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多尔衮,多尔衮赶紧下令让人挖掘,就找到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的就是那块传国玉玺,多尔衮自然将它交给了皇太极。

这个玉玺经过康熙、雍正,最后到了乾隆手里。

乾隆是一个文雅人士,吟诗作对很在行,对于鉴定古董,也有专家级的水平。乾隆在手里把玩来把玩去,最后发现了破绽,原来李斯当年在玉玺上刻了8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根本不是“皇帝之玺”四个字,首先字不对;另外这个印玺非常的完善,一点缺口也没有。由此他断定这是个赝品。

后来琢磨来琢磨去,终于理解了老祖宗当年的用意,原来真正的传国玉玺,其实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这都是皇太极为了登基,编造出来的谎言,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乾隆就赶紧命人把玉玺给封存起来,不让别人看到。

就这样,连传说中的这一块传国玉玺,也失踪不见了。

参考资料:

《韩非子》

《三国志》西晋·陈寿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2

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自号为皇帝,令丞相李斯用和氏壁作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君权神授这个口号,有了传国玉玺这个实物后,就显得更加真实;有得玉玺者得天下一说,得天下者没有玉玺,那就显得不正统了,至少没有神授君权的合法性。公元936年,后唐皇帝李从珂因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大辽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传国玉玺也在自焚之中毁灭。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郊外,秦王子婴捧传国玉玺投降刘邦,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并没有收缴传国玉玺。大汉皇朝建立后,传国玉玺一直为皇帝所有,成为皇权的像征。公元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传国玉玺归魏国所有;晋朝取代魏国后,传国玉玺归晋朝所有。东晋灭亡后,传国玉玺归南朝所有。公元588年,隋朝攻灭南朝的陈国,取得传国玉玺,隋朝取得正统地位。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萧皇后携带传国玉玺和隋王杨政道逃亡突厥,定居于定襄。公元630年,唐太宗派李靖攻灭东突厥,迎萧皇后回京,传国玉玺回归唐朝。唐朝灭亡后,传国玉玺一直在五代十国中的五代传递,最终传给了后唐皇帝李从珂。公元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传国玉玺也就此失踪。

宋朝建立后,没有传国玉玺,继承了后周的皇帝之印两枚,一书“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一书\"皇帝神宝\"。之后很多皇帝自制玉玺,传国玉玺虽然被人发掘出来,但都是伪造的。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

3

俗话说,当官丢了印,不如回家拾大粪。何况是国之重器一一传国玉玺呢?

至所以称之"传国玉玺",皆因它是皇权的象征。是一两千年间新皇帝登基时,证明其正统、合法性的重要宝玺。论起它的前世今生,曲折而又神秘。

最早的记载出自《韩非子-和氏》:楚人卞和在荊山发现了一块璞玉,屡次欲献楚厉王,都被当做普通石头,因此还被砍去双腿。卞和死后人们才认识到他无价之宝的价值,命名为和氏璧,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隐时现。

一,蔺相如完璧归赵。赵国拥有此璧,秦王很眼红,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此璧,可见身价不菲。

二,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秦王朝。丞相李斯亲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经巧匠精雕琢,成了举世闻名的传国玉玺。

三,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几次逼姑母一一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此玺。王政君气不过把玉玺掷到地上摔掉了一角,缺角是王莽以黄金补上的。

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众人攻入宫中,掌玺官把玉玺扔到了井里。孙坚派人捞走,以玺抵押给袁术,借得三千兵马,打下了东吴一片新天地。

五,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是五代时期。石敬唐勾结契丹人攻入洛阳京城。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玺自焚,从此玉玺没有踪迹和消息。

后有人说元朝皇帝得到了宝玺,可信度极小,只不过想证明他的正统性而已。

不过另一传说燃起了人们的希望:就是李从珂自焚前已把玉玺深埋于皇宫的某个角落里。这的确值得人们企盼。一旦重见,人们将有幸一睹它的尊容,期待早一天传出好消息。

4

传国玉玺,其实很早就下落不明了。

首先,传国玉玺并不是那块神秘的和氏璧。秦始皇打造的传国玉玺,其实取材自陕西本地的蓝田玉。

和氏璧是一个后人编造的故事。

史书记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传国玉玺,其实是用蓝田玉制成的。

例如,《晋书》有云:

又有秦始皇蓝田玉玺,螭兽纽,在六玺之外,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汉高祖佩之,后世名曰传国玺。

此外,还有《宋书》也提到:

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 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蓝田玉所制,与传说中的和氏璧没有关系。

有趣的是,无论是《晋书》还是《宋书》(皆为唐朝人修的史书),记录传国玉玺的玺文都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但是,根据东晋、刘宋人的裴松之的记录,他在《三国志注》中提到——

应氏《汉官》、皇甫《世纪》,其论六玺文义皆符。《汉官》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此外,根据南齐人纪僧《玉玺谱》的记载:

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在不同的文献中,玉玺的文字记载不一致。这代表了什么呢?

代表玉玺已经遗失了——人们只能通过印象,制造出新的玉玺,以为这还是秦始皇的那个。很明显——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传国玉玺已经不见了。

5

传国玉玺:是谁赋予了一块石头至上的权力?

传国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有什么依据?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传国玉玺曾经多次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得之间已经真假莫辩。

传国玉玺其实在秦始皇时代就已经丢失过一次,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前219年),即秦朝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平浪静的湖面上突然刮起了大风,翻起了大浪。当此之时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这一次找回来的传国玉玺应该是真的,因为毕竟还是同一个皇帝的同一统治时期。

秦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到了汉高祖刘邦手里,从此代代相传,玉玺先后流转于西汉政权,新朝政权,更始帝刘玄政权,刘盆子政权,东汉政权。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中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汉朝献帝初平年间,因为西凉董卓作乱,江东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在清理皇宫的时候,一个士兵突然发现在汉朝后宫的一口井里,突然发出了五彩的光芒,于是他便朝井口走去,最后发现了一名宫女的尸体,而在这名宫女尸体头颈之上,悬挂着一个小匣子,这匣子里所装的正是前不久早已失踪的传国玉玺。这次找回的传国玉玺应该也是真品。

江东孙坚得到这块玉玺不久,这块玉玺又到了袁术手里,后又流转于汉献帝,曹魏政权,西晋政权,前赵政权,后赵政权,冉魏政权,东晋政权,刘宋政权,萧齐政权,萧梁政权,南陈政权,杨隋政权。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朝灭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贞观四年(公元630),唐王朝派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重新返回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全忠废唐哀宗,唐朝灭亡。传国玉玺归于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燔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传国玉玺这一次丢失之后再也没有找回,但是后来的政权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多次,再次令人制作玉玺作为天命权力的象征,但是从此以后的玉玺再也不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的那一块儿了。虽然在宋朝,元朝,明朝甚至清朝民国的时候,多有人称传国玉玺重新现世,然而多为谣言,好事者所上玉玺,皆为赝品。真正的秦始皇时代的传国玉玺究竟失落何处,到现在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6

玺是皇帝的宝印,在数千年的封建皇权时代,玺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历代帝王的宝玺中,最富神秘色彩和传奇经历的,莫过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了。因为围绕着这枚传国玉玺上演的一幕幕、一桩桩历史故事,见证着千余年来的朝代更替,人世悲歌。

(网络配图)

那么,这枚被历朝历代视为至宝的传国玉玺,有着怎样的不凡经历?最终又流落到何处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合,横扫八荒,建立秦国后,便命人用一块美玉雕刻了一枚玉玺,并宣布将它永远传世。凡是得到它的即贵为天子。从此,传国玉玺正式诞生。

那么,这枚玉玺是何种材料刻制而成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赵高令子婴斋戒,当庙见,受玉玺。即以卞和玉所刻的传国玺。”

从这条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传国玉玺正是由当初楚人卞和觅得的“和氏璧”雕刻而成。关于“和氏璧”的由来,有着一则惊险曲折、匪夷所思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山上打柴时,看见凤凰栖落青石板上,按照“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寻到了一块珍贵的璞玉,将它献给楚厉王熊眴。

但这个芈熊眴眼拙,愣没认出这是一块宝玉。不但没有赏赐卞和,反而怪罪他欺瞒君王,命人砍去了他的一只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熊通继位,卞和又捧着这块璞玉进献。武王命朝廷玉工查看,还是一块石头,卞和又失去了右脚。

这个卞和也够执着,等到楚文王熊赀继位后,他再一次抱着璞玉来到文王面前,失声痛哭,并力呈所受的委屈。文王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人当庭剖玉,发现这确实是一块美轮美奂的稀世宝玉。文王大喜,命工匠雕刻成壁,“和氏璧”由此横空出世。

(影视中的和氏璧)

据说“和氏璧”非常神奇,不但温润苍翠,晶莹庄雅,而且冬暖夏凉,晚上还能熠熠发光,满屋生辉。从此,“和氏璧”就成了楚国的国宝。后来,“和氏璧”还曾失而复得,并演绎出大家耳熟能详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等到秦始皇称帝后,“和氏璧”被刻制成了传国玉玺,上面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秦朝时期,传国玉玺经三代,来到秦王子婴手上。后来几经辗转,到了汉高祖刘邦手里。由于刘邦出生市井,对象征皇权的玉玺格外珍惜,特赐名“汉传国玺”,经常随身携带,抑或供奉在长乐宫里,由专人看管。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强令孝元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掌管的玉玺,王政君大骂王莽“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怒摔玉玺,将这稀世之宝摔碎一角。

王莽如愿得到传国玉玺后,命工匠用黄金镶补,玉玺也就此留下瑕疵。

公元23年,王莽被杀后,传国玉玺的主人变成了更始帝刘玄。又是几经辗转,玉玺最终被光武帝刘秀据有。东汉末期,传国玺在汉少帝刘辩手上遗失。

董卓叛乱后,各路诸侯相互厮杀,孙坚无意中觅得玉玺下落。想据为己有,不想被袁绍发现,抢得玉玺。后来袁绍兵败于曹操,曹操得到玉玺后异常兴奋,但还是忍痛将它交到了汉献帝手中。

曹魏代汉后,玉玺传至曹丕一代,为彰显曹氏得位正统,曹丕命人在玉玺肩部刻下“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八个字。

纵然曹丕处心积虑地想要曹魏政权千秋万代,但转眼间就被司马氏取代了,玉玺也随之进入两晋。

(李渊剧照)

其后,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传国玉玺也宛如击鼓传花般,到处漂泊,最终归于北周大将杨坚手中。公元589年,杨坚灭陈统一全国,传国玉玺又进了隋宫。公元619年,隋朝灭亡后,传国玉玺被隋朝皇室后人带到了漠北突厥。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一直在寻觅传国玉玺的下落而不得。直到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靖率大军讨伐突厥,传国玉玺才又重回中原,被李世民收入怀中。

其后,传国玉玺得以安定了一段时间,但随着唐末的烽烟又起,传国玉玺复遭厄运。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后来后唐又打败后梁,后唐经过数位皇帝,玉玺来到后唐末帝李从珂手中。

李从珂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治国理政却是一个糊涂蛋。他任用一帮庸才如卢文纪等人为官,搞得国家日益衰败。

公元936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勾结大辽军队的进攻,李从珂登楼自焚。据说玉玺也遭焚烧,从此下落不明。

不过,也有人称,雕刻传国玉玺的“和氏璧”能耐1000多度的高温,是不可能被焚毁的。

后来确实也曾多次发现传国玉玺现身,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真伪。到了明清两代,偶尔都还会有传国玉玺现身的传闻,但都是赝品。

真正的传国玉玺,至今杳无音信,没人知道它身在何处。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等)

7

历朝历代以来,传国玉玺一直是中国皇帝的信物,是正统皇权的象征。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命丞相李斯用小篆在从赵国得来的和氏璧上雕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并雕成玉玺模样,这个玉玺便是所谓的传国玉玺。

因为此玉玺是由始皇帝所筑,所以它对皇室的意义重大,也有了得到它便是正统皇权的说法。

传国玉玺曾经就在秦始皇手里丢过一次,据说是秦始皇的船在快要翻时,他把玉玺丢入河里祈祷所用,幸好之后被人捞到又送了回来。

之后这传国玉玺便传到了子婴手里,但那时秦国几乎已经分崩离析了,在子婴投降于刘邦时,他把传国玉玺也送了出去。

于是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传国玉玺便成为信物被代代相传,一直到宋朝灭亡后,传国玉玺便不知所踪了。

现在普遍的说法就是传国玉玺随着徽钦二帝被掠,也一并被金人抢走了,但这些说法是否属实已经无从考证了。

因为时间实在太长了,并且历代史书中也没有关于此玉玺的详细记载,再加上一些玉玺造假事件,传国玉玺也逐渐显得越来越神秘。

比如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其中有一块被称为传国玉玺,但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

虽然传国玉玺一直被看作正统皇权的象征,但是我们可以看历代皇朝,哪一个不是所谓的“正统”,所以说,传国玉玺是真是假的意义也已经不重要了。

8

相传,制作传国玉玺的材料,就是那块价值连城的稀世美玉和氏璧。

在古代,由于信奉君权神授,因此在君临天下的制度之上,形成了所谓的天道与王道,皇帝俯视万千身份尊贵无比,自然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为了彰显这样的地位,也就需要独一无二的标志作为象征,传国玉玺也就应运而生。

春秋时代,和氏璧与随侯珠并称“春秋二宝”,也就是所谓的“隋珠和璧”、“珠联璧合”。

据说随国之君随侯,曾在一次外出途中救下了一条负伤的大蛇,后来那蛇潜入随王宫,告知随侯,它乃是龙王之子,为报答随侯恩情,大蛇吐出了一颗光华夺目的宝珠给了随侯,后来,世人将这来历玄幻的宝珠,称作随侯珠。

相较于随侯珠,和氏璧的来历更离奇,《韩非子》中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砍柴,见一只凤凰落于山中,卞和前去查看,发现凤凰落脚之地有一块璞玉,卞和将璞玉献给楚厉王,可宫廷中的玉匠却说那只是块普通石头,卞和因此被楚厉王砍去左脚。

楚武王即位后,卞和再次献宝,可这次与上次一样,卞和因此再失右脚。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以至于泣泪出血,楚文王询问其为何如此悲伤,卞和道:“我并非失去双足而悲,而是因为世所罕见的宝物被埋没、忠君之民被冤枉而悲。”

楚文王感慨万千,令人剖开璞玉,果然见其中有一块温润的精美白璧,而那白璧之中,渗入了一丝卞和泣下的血泪,楚武王将其悉心收藏,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四百年后,楚国令尹昭阳因攻灭越国又攻伐魏国有大功,楚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了他,可后来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直到五十年后,出现在了赵国邯郸,紧接着又发生了“完璧归赵”等一系列的事件。

秦朝建立后和氏璧在记载中消失,后世认为是被秦始皇制成了传国玉玺。

秦国横扫天下之后,收藏在赵国的和氏璧终究成为了秦国的囊中之物,而从此开始,和氏璧就在史料记载中彻底消失了。

关于和氏璧的去向,最主流的说法就是,它被秦始皇命人雕刻成了著名的传国玉玺。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便定自己的尊号为“皇帝”,将先秦时代人人都能自称的“朕”,定为了皇帝专用的自称,同时,命人雕刻作为身份与地位象征的各种凭证,其中也就有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正面,刻着秦朝丞相李斯亲手书写的八个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思就是既然顺应天命做了皇帝,就要永世长存千秋万代。

只可惜,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虽然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框架,可终究仅仅维持了十几年就灭了,秦朝二世而亡,传国玉玺随即归于汉朝。

秦朝之后的历代帝王,都以传国玉玺为符印,奉若至宝,乃是国之重器。

后世王朝认为传国玉玺,得之则象征受命于天,失之则代表气数已尽,凡登大位却无此玺者,都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被世人所轻蔑。

传国玉玺在汉朝传承了百余年,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向其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眼见无力回天的王政君,愤怒之下将传国玉玺扔在地上,导致其中一个角被崩碎,王莽令人用黄金镶嵌。

公元23年,王莽兵败被杀,而当时的校尉公宾拿着传国玉玺献给了汉更始帝刘玄,只不过刘玄后被赤眉军所杀 ,传国玉玺又落入刘盆子手中,直到最终,被献给了东汉光武帝刘秀。

一直都这个时期,传国玉玺的踪迹都是非常清晰明确的。

东汉末年,传国玉玺的真伪问题正式出现,但只是猜测。

公元189年,袁绍入宫诛除宦官,战乱之中使得传国玉玺突然消失,后来孙坚率军攻入,在宫中的水井里捞出了传国玉玺。

从这个时候开始,传国玉玺的真伪就出现了疑问,因为有人认为孙坚手里的传国玉玺,其实是伪造的,但是由于其与汉朝皇室收藏的传国玉玺一样,主流还是认为此玺是真。

无独有偶,东汉末年,曹操之子曹丕强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汉献帝刘协的皇后,也就是曹丕的姐妹曹节,指着兄弟曹丕痛斥,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也是将传国玉玺扔在地上。

曹丕得手后建立魏朝,并且让人在传国玉玺的侧面,用隶书加了七个字:“大魏受汉传国玺”。曹丕想要借此摆脱乱臣贼子犯上谋逆的恶名,可这么做,反而欲盖弥彰。

几十年后,司马懿的子孙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魏朝消散,晋朝家里,传国玉玺也落入了司马家的手里,而后辗转到南北朝时代,传国玉玺落入后赵之手,后赵的皇帝石勒,让人又在传国玉玺的侧面刻了“天命石氏”的字样,只可惜,后赵也是个不长命的。

杨坚代周建隋以后,原本被北周所得的传国玉玺又归了隋朝,可后来隋炀帝崩于江都,萧皇后带着传国玉玺逃去了突厥,李世民在征伐突厥迎回了萧皇后之后,传国玉玺归了唐朝。

之后,传国玉玺一直保存在唐朝的皇宫之内,直到唐末,传国玉玺先后辗转落入了后梁与后唐皇室的手中。

五代后唐时期,传国玉玺正式消失。

公元936年,石敬瑭与契丹人攻伐后唐王朝,而在后唐灭亡之时,据说末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从皇宫城墙之上一跃而下,葬身火海之中,传国玉玺从此消失。

之后的宋元明清,所使用的玉玺都是重新制作的,尽管历代的皇帝都没有放弃过寻找传国玉玺,而关于传国玉玺重现人间的消息也是接连不断,可最终都被证实并非真品。

据说,公元1096年,咸阳的一个农民在挖地的时候意外找到了传国玉玺,将其献给了当时的宋哲宗,后在靖康之变中,传国玉玺与徽钦二宗一起被劫掠到了金朝,从此失落在了北国。几百年后明朝建立,找回传国玉玺始终都是明朝皇帝的心愿,但终究一无所得。

直到今天,传国玉玺与当年夏禹铸造的九鼎,其下落始终都是个谜,无数的专家学者都想要解开这个谜团,只是千年岁月白云苍狗,传国玉玺到底在什么地方,甚至到底还存不存在,都已经是个难以解开的问题了。

9

传国玉玺,较早出现于东周战国末期的卞和所持和氏璧,后蔺相如持璧于秦王,最后还是到了秦国,做成玉玺,李斯命人可有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王莽篡权时,王太后摔坏玉玺,后用黄金镶嵌,故又称金镶玉溪。各朝代以获得此玉玺为正统。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徽钦二帝当了金国的俘虏,传国玉玺也一同流落到大金国,金国灭亡后,又到了元朝手里。明朝初建时,元顺帝北逃,此玉玺流落北漠,从此后就再没下落。

明朝建立后,由于没有传国玺,朱元璋命人另刻一皇帝玉玺。

10

封建王朝是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中国先后一同出现了400多位皇帝。这些皇帝手中无一例外都有一枚象征自己权利的玉玺。对于这枚玉玺,从秦朝开始传下来的被大家叫做传国玉玺。后来丢失之后的只能叫玉玺了。

那么这个传国玉玺具体什么做成的?还有传国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有何依据?

  • 传国玉玺是用什么做成的?

据说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得了一块宝玉,他先后向楚厉王和楚武王进献,结果双脚均被砍去。最后他向楚文王进献宝玉,才让和氏璧名扬天下。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开始崛起,在灭掉六国之后,秦始皇用和氏璧做成了传国玉玺。

  • 传国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

传国玉玺代表的是权利,所在将和氏璧做成全国玉玺之后,秦王朝的命运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这块玉玺的命运似乎跟当时卞和进献时的情况一样一波三折。在秦朝传到秦二世之后,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也快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人生。

从公元前206年的使用,刘邦率军打到了咸阳,秦王子婴宣布弃城投降。传国玉玺到了刘邦手中。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将传国玉玺安放在长乐宫中。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这时他需要用传统玉玺来正视自己的合法性。玉玺此时由王政君看管,在侄子的逼迫之下,她拒不交出。无奈最后还是迫于形式交了出来。可惜此时玉玺被摔在地上,摔坏了一个角。之后往往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

在王莽的新政权垮台之后,传国玉玺就放在了他的尸体上。之后乱军一直在找传国玉玺,后来献给了刘玄。他之后又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又到了刘盆子的手中。后来这个小皇帝也失败了,全国玉玺又到了刘秀手中。从刘秀开始,传国玉玺一直在东汉皇帝的手中来回流传。

东汉末年天下开始大乱,洛阳汉朝宫廷当中一直小心翼翼保护着的传国玉玺,也在这一场战乱当中消失不见。十几年过去之后,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洛阳再次遭受灭顶之灾。董卓战败西逃过程当中,放弃了一把火把,洛阳皇宫烧了。最先攻入洛阳救火的孙坚,在洛阳城南的甄宫井当中打捞出一个宫女的尸体,这个宫女的脖子上俨然挂着传国玉玺。接着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在曹丕登上皇帝之位之后,传国玉玺就到了曹魏的手中。后来三国归晋之后,传国玉玺又到了司马家族的手中。恰好这时北方少数民族进驻中原,五胡乱华的大动荡时代开始。在这时玉玺先后被匈奴的刘聪、后赵的石勒、冉魏的冉闵所获得。在这一时代,政权更迭实在太快,传国玉玺的命运也跌宕起伏。

隋唐时期政局比较稳定,传国玉玺也一直在这两个朝代皇帝的手中进行不断的传递。到了唐朝末年的时候,朱温篡位,传国玉玺又到了这位乱成贼子的手中。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领西单军队攻克洛阳。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抱着全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自此之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个人看法

传国玉玺本来是一块卞和发现的珍贵玉石制作而成,但是自从秦始皇将之赋予代表权力的作用之后,很多人都开始为之痴迷疯狂。传国玉玺命运一波三折,它随着王朝的更迭来回更换主人,但自从消失之后就一直没有发现,这是不是在说其悲惨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