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一个类型化方法|国政学人

 国政学人 2022-09-11 发布于天津

当我们谈论软实力时是在谈论什么

作者:Peter S. Henne, 美国佛蒙特大学文理学院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主持东亚研究项目,参与全球和区域研究项目,研究领域为宗教和政治,具体包括国家政策的原因和效果,以及宗教与权力的关系。

来源:Peter S. Henne,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Soft Power",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Volume 23, Issue 1, February 2022, pp. 94–111.

导读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在政策讨论中长期流行,却未转化为相应程度的学术或政策影响。本文作者指出,根本原因是多数时候我们没有给出“软实力”的明确定义。一国在外交政策中对文化或意识形态的使用通常都被称作了“软实力”,并且“软实力”与“硬实力”(hard power)的关系也尚未明确。

根据近期一些关于非物质性权力来源的学术著作,作者认为软实力是可以补充或替代物质资源的几种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cultural–symbolic instrument of power)之一。文中提供了一种类型化的方法,根据是否涉及直接或扩散的关系、以及旨在整合还是分割国际集体行动对软实力进行了分类。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具体的话语以分析并鼓励用软实力替代军事和经济等治国手段。文章作者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作为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使关于软实力和相关权力形式的讨论更加清晰。通过使这种讨论更好地与政策讨论相联系,也能促进相关学术研究。

引言

2014年,中国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发了对于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的大量观察与研究。特朗普在任时,有关其对美国全球地位的影响也出现过类似争论。批评家们认为特朗普削减对外援助和外交预算的行为会“损害美国的软实力”,然而回应这些挑战通常比较困难。特朗普曾自称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美国的物质优势,以“实力求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意在说明单凭物质资源同样能获得国际影响力。软实力的倡导者则反对此类观点,一方面提出“巧实力”(smart power)这样的新词,一方面也提倡公共外交(如投资)这样的被动策略。

以上都体现了软实力在政策辩论中的特点:既无处不在,又模糊不清;既显得重要,政策影响力又很有限。文章作者认为,正因“软实力”这一概念在政策辩论中无处不在,含义过于宽泛,从而影响到在政策辩论中提出或分析军事和经济工具的替代方案的精确性,也损害了文化和象征性政策工具的可行性。

通过将权力政治领域的研究应用于政策辩论,作者提出阐明软实力的两种方式:一是软实力是一种既能补充、又能替代物质资源的工具;二是软实力是唯一使用意识形态和文化来维护国家利益的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软实力与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性权力共同与物质资源相互动,能够增加或补充并物质资源的影响力。按照权力是直接或扩散、以及整合还是分割了国际合作,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可分为多种形式。严格意义上,软实力是一种可以帮助整合国际合作的扩散性权力工具。其他形式的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也同样重要,但必须与软实力区别分析。

文中对于“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借鉴了:“实力”是在社会关系当中,并通过社会关系产生影响的、塑造行为者决定其环境和命运的能力。以及:“软实力”是一国“使得其他国家也想要本国想要的东西”的能力。根据Goddard和Nexon的观点,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是“在一个身份团体中授予身份或成员资格的资产”,并能够“在全球大国政治的部署、实践和关系中发挥宣传、说服和其他有意义的作用”。 

软实力概念的延伸

国家通过设定国际讨论的议程和本国文化的吸引力来获得软实力。约瑟夫·奈还认为,国家可以利用公共外交来增加软实力。20世纪90年代,比尔·克林顿常使用“软实力”,后来希拉里·克林顿提出了“巧实力”的概念。近些时候,有人呼吁特朗普也应当在外交政策中使用软实力。库尔兰奇克在《魅力攻势:中国软实力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称,中国的软实力已经延伸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关于俄罗斯软实力的研究也指出了俄罗斯如何通过运用自身的文化、教育以及媒体资源在中东地区增加影响力。还有研究将卡塔尔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的突出地位描述为“软实力”举措,也对在卡塔尔举办赛事有限的受欢迎程度视为反例。曼德维尔和哈米德对沙特通过在世界各地建设清真寺提升其“宗教软实力”进行讨论,这传播了其宗教信念,增加了穆斯林群体对沙特倡议(initiatives)的接受度。

还有许多关于软实力的讨论将其概念进行延伸,纳入到任何不依赖于军事或经济资源的国家战略。《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中一篇关于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报道将“软实力”进行了分类,指出伊朗和区域“文化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该区域具有类似意识形态目标的代理人的支持。通过行使上述影响力与区域“文化生产者”(culture producers)建立联系以提高伊朗在该地区的接受程度,也被认为是一种软实力。然而,伊朗同时还在积极尝试在中东传播其信仰。虽然这已不是传统的地缘政治,也不该被算作软实力,但因没有更合适的词汇,也被归入了“软实力”范畴。类似这种将所有非物质性权利视为软实力的做法也体现在斯塔夫里迪斯打击伊斯兰国的理念中。奥巴马政府时期回应俄乌冲突的外交政策也有此特点。其他类型的软实力概念延伸还出现在对卡塔尔网络外交战略的研究中,将在地区争端中战略性地使用非物质性工具的做法定义为了“软实力”。

软实力的延伸还带来一个新词叫作“锐实力”(sharp power),多用于补充关于软实力的辩论,因为软实力的概念无法解释使用文化和意识形态作为强制工具。但“锐实力”的使用范围也十分有限,且同样未能解释意识形态和文化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其他潜在用途。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软实力是否应当在对外政策中替代物质资源的争论。比如:是否在特定情况下软实力可以替代硬实力?软实力是否需要更多的物质资源作为基础才能发挥作用?以及软实力和硬实力二者如何相互作用?等等。即使“巧实力”概念的提出,也未能明确国家如何运用软实力。

不明确的软实力概念对政策的影响

软实力一词在政策讨论中相当流行,其使用却又非常不严谨。许多人把但凡不是军事经济领域的都归入其中,且无法说清软实力和物质资源的关系。这减弱了软实力作为政策工具的效力,也引发了很多争论。作者认为,正因少有术语能说清自身与物质资源的关系,以及在国际危机中文化和象征被频繁使用,才导致政策的难以制定。

因此,已有学者在质疑软实力的效果;也有学者更进一步,因其概念的模糊性,质疑“软实力”一词的存在价值;还有人指出了“软实力”概念所忽视的重要非物质性权力要素。因此,对软实力讨论的不严谨性会将使用者置于批评之中。这影响到对一国软实力本质和政策影响的准确分析,也使得他国难以制定有效的软实力战略作为回应。

关于软实力的争论也将影响软实力相关政策的提出,削弱软实力存在的价值。软实力有限的政策影响也是由于文化象征性政策工具狭窄的范围,且多属长期投资,不适合应对紧迫的危机。大国政治中,国家可以采取一些依靠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战略,但若缺少适当词汇描述此类战略,就很难有效地对其使用和评估。

软实力讨论的不严谨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已有学者从反美情绪、美国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条件、中国/巴西/土耳其的软实力、宗教人士及其身份的软实力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对于软实力的研究,多数对软实力的概念持批评态度。

国际关系学界有大量探讨和验证软实力的研究,但因其发散且模糊的定义,学者们极少使用“软实力”一词。不论在定量还是定性研究中,都很难对软实力这一概念进行操作。“软实力”外延的广泛性也降低了其严谨性。约瑟夫·奈使用软实力,但并未将其与国际关系学术争论相融合,使得有关软实力的研究与例如建构主义这样原本用于检验、涵义更广泛的国际关系理论相脱节。

当我们谈论软实力时是想表达什么

(一)软实力与物质资源的关系

讨论软实力的出发点是认识到权力不一定是物质的。同时,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还存在“互动效应”(interaction effects)。软实力来自物质资源,可以增强物质资源并克服资源本身的限制,对其进行补充或替代。但不论何种情况下,软实力都不会因为物质资源的存在自动生成,需要国家战略对其进行有意塑造。

对软实力的普遍看法是:软实力产生于一国的物质资源,并能够对其进行扩展,从而拓展单凭物质资源无法实现的世界影响力。一国可以通过软实力弥补其物质资源的不足。

(二)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的不同类别

国家可采取多种方式将文化或价值观作为政策工具,其中,软实力是种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可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直接关系或对国际体系更扩散的影响来影响国际关系,另一类可被国家用于开展集体动员或瓦解敌国的动员。

区分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的第一个维度是权力是否涉及特定的互动或扩散关系,该扩散关系包括创建反映本国利益的国际制度或在国际体系中传播本国的价值观。第二个维度是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被用来整合还是分割国际行动,比如国家可利用其创建国际联盟,以及在国际争端中吸引其他国家站自己一边;或者通过部署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来瓦解对立的联盟,或降低其对盟友的吸引力。

通常见到的“软实力”概念涵盖了上图所有象限,事实上,严格意义上的软实力只意味着表格的右上方部分,是种用于整合国际行动的扩散性权力工具。澄清软实力的本质,可避免将其延伸用于指代任何文化或价值观战略工具,也能够说明它与国家军事与经济实力的关系。

案例研究

沙特阿拉伯将伊斯兰教融入其国内和外交政策,从而在中东和全世界都拥有了重要的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保守伊斯兰教的输出也使其在全世界的宗教辩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作为伊斯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守护者,虽不拥有直接的权力,但圣城守护者的身份作为一种扩散性权力增强了沙特阿拉伯的物质力量——尤其是石油财富,使得沙特在国际穆斯林活动中发挥领导作用,从而有助于其整合国际集体行动。沙特的直接整合权力的尝试体现在它通过向伊斯兰世界发出倡议来组织国际集体行动。其直接分割权力体现在视为试图通过诉诸伊斯兰来削弱对手。沙特的扩散分割权力则分别体现在将教派身份“武器化”、以及利用文化象征性的权力工具来分割国际联盟。

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扩大了俄罗斯东正教在其政治中的作用。通过资助教会、建设教堂等一系列扩散的关系,俄罗斯受益于文化象征性的权力工具,增加了自身在东正教徒中的国际影响力,并得以整合国际联盟。俄罗斯的直接整合性权力体现在普京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向国际观众展示自己是保守基督教价值观的捍卫者。扩散性直接权力则体现在普京对保守价值观的呼吁,足以瓦解对立的联盟。俄罗斯扩散的分割性权力源于其威胁性的声誉,其安全政策和价值观的特性使各国对俄罗斯的意图较为担忧,也因此不易形成联盟。

结论

“软实力”是对权力的文化象征工具的广泛使用,以整合国际联盟。通过国家的有意战略,它可以补充或替代物质资源。将“软实力”概念扩大到包括大国政治中的所有文化和意识形态,掩盖了国家使用这些工具的方式。将扩大物质资源的软实力与替代有限物质资源的软实力混为一谈,则混淆了文化象征性权力工具的本质和潜在用途。

参考文献

[1]Barnett, Michael and Raymond Duvall, “Pow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9, No. 1, 2005, pp. 39–75.

[2]Nye, Joseph S., JR.,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1990. 

[3]Goddard, Stacie E.and Daniel H. Nexon, “The Dynamics of Global Power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Journal of Global Security Studies, Vol. 1, No.1, 2016, pp. 4–18.

[4]Kurlantzick, Joshua, “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5]Mandaville, Peter and Shadi Hamid, “ Islam as Statecraft: How Governments Use Religion in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e, 2018.

[6]Stavridis, James, “Killing the Islamic State Softly,” Foreign Policy, 2015, December 28.

词汇积累

巧实力

smart power

锐实力

sharp power

流行词

buzzword

类型学

typology

治国方法

statecraft

译者:刘方晨,国政学人编译员。

校对 | 王芷汀 罗洁

审核 | 李源

排版 | 吴梦婷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