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已沦为美国附庸国”

 James5291 2022-09-11 发布于北京

图为网站文章截图

图片来源:https://www./politik-gesellschaft/oskar-lafontaine-deutschland-handelt-im-ukraine-krieg-als-vasall-der-usa-li.261471

德前政要:德国已沦为美国附庸国

作者:奥斯卡·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

译者:李晓蕾

法意导言

俄乌冲突,迟迟未落下帷幕。德国红绿灯政府对美国唯命是从,使得德国在这场冲突中深受其害,能源价格暴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有鉴于此,原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现已退休的德国左翼党领袖奥斯卡·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于2022年8月30日在《柏林报》(Berliner Zeitung)发表《德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充当美国的附庸国》(„Deutschland handelt im Ukraine-Krieg als Vasall der USA“)一文,他分析了乌克兰战争的根源,指出美国的地缘政治会损害德国的利益。作者批判了德国政府红绿灯政府软弱的外交政策,提出欧洲必须与美国脱钩,制定独立的欧洲外交和安全政策,在敌对的世界大国之间发挥调解的作用。如此,方能切实维护德国利益。

图为乌克兰地图

图片来源:

https://www./en/wissen/newsroom/aktuell/rssnews/meinung/2022/maerz/auswege-krieg-ukraine-11maerz2022

诗人埃斯库罗斯(Aischylos)曾写道:“战争来临时,真相是第一个牺牲品。”因此,为了和平,人们应当还原真相,或者更恰当地说,回归事实。每场战争都有其渊源。乌克兰战争便始于美国的自我定位,它宣称自己是天选之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将永远都是。

因此,美国要不择手段阻止世界上其他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出现。这不仅仅只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也针对欧盟,甚至将来还可能针对印度或者其他国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知道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无人可敌的军事实力时,那么人们便会想着,最好的出路便是躲到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羽翼下。

“德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

然而,这种想法只有在美国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不对新对手实行军事包围,不挑衅对方,能够规避战争风险时,才是正确的。如果美国在它盟国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并且从那里发动战争的话,那么这种具有侵略性质的地缘政治不仅将危及美国自身,还会危及它的盟国。

例如,不管是过去还是当前,当美国想要发动中东、非洲、乌克兰战争时,拉姆斯泰因空军基地都是战略要地。一旦美国发动战争,德国总是参战的一方,不管它是否愿意。法国总统戴高乐洞察到这一点,因此他不希望北约(即美国)在法国的领土上建设军事基地。他说,一个国家必须能够自己决定选择战争还是和平。

图为拉姆斯泰因空军基地

图片来源:

https://www./en/berlin-powerless-to-challenge-us-drone-operations-at-ramstein-air-base/a-17545327

当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在拉姆斯泰因军事基地召开会议,要求各“附庸国”必须为乌克兰战争做出贡献时,德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这一事实再次非常清晰地呈现出。不言而喻,美国还有权决定是否允许诸如德国这样的国家启用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更为久远的战争渊源

乌克兰战争之所以会发生,还出于美国战略家的考量。当美国要主导欧亚大陆时,乌克兰是关键国家。为此,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Brzezinski)在1997年出版的《唯一的超级大国》(Die einzige Weltmacht)一书中写道,乌克兰必须成为美国的附庸国。

虽然有像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这样明智的美国政治家警告说,不要让乌克兰成为美国在俄罗斯边境的军事前哨,但是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总统一直在推动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军队重组。而这20多年来,俄罗斯明确表示,它绝不允许美国军队和导弹出现在乌克兰边境。

最近一次的2014年基辅广场骚乱表明,美国从未考虑过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它在乌克兰建立一个美国的傀儡政府,并且费尽心思将乌克兰的武装力量纳入北约范畴内。美国和乌克兰举行了联合军演,对俄罗斯政府的持续抗议充耳不闻。

在这种情况下,政客巧舌如簧,宣称每个国家都有权自由结盟。但是,任何国家都不得在没有事先预警的情况下,打着自由结盟的幌子,将敌对双方中一方的导弹放置到另一方核大国的边界上。设想一下,当加拿大、墨西哥或者古巴允许中国或俄罗斯的军队在其领土上驻扎,建设导弹基地,导弹畅通无阻直达华盛顿时,美国会当如何?

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我们深知美国永远不可能接受这一点,如果对此存疑的话,便会有核战争的危险。因此,一个具有侵略性质的超级大国不能领导“防御性联盟”。在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后,德国究竟还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清醒地意识到,它必须把安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依附于美国!

一些德国政治家意识到美国政策带来的风险,他们试图奉行独立自主的的德国外交政策。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提出,二战后德国必须与苏联以及其他东欧邻国共建和平。他呼吁裁军和缓和政策,坚信敌对状态不能带来安全,唯有合作才能实现。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与戈尔巴乔夫共商德国统一大业,指出与俄罗斯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实现欧洲和平秩序的前提。

汉斯·迪特里希·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曾一度受到美国政客的排挤,“根舍主义”在华盛顿也成为一个下流词。他担心欧洲会发生小范围的核战争,便不遗余力地禁止美国在德国和欧洲领域上设置短程导弹和战术核武器。克劳斯·冯·多纳尼(Klaus von Dohnanyi)在他近来出版的著作《国家利益》(Nationale Interessen)中再次指出,美国战略家极有可能在欧洲范围内发动核战争。

如何防止事态升级

当前,将德国利益置于首位的外交政策尚未出台,红绿灯政府的主要掌权人朔尔茨、贝尔伯克、哈贝克和林德纳唯美国马首是瞻。朔尔茨宣布重整军备计划,为能够缩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的时间而引以为傲。他似乎将维利·勃兰特的东方政策和缓和政策完全抛掷脑后。自由民主党议员斯特拉克·齐默尔曼(Strack-Zimmermann)在议会里隔三岔五就呼吁大家要为乌克兰提供新武器。

绿党已经从一个脱胎于德国和平运动的政党变成德国联邦议院中最糟糕的战争党。安娜莱娜·贝尔伯克高呼我们应该“毁掉俄罗斯”,这种言论充斥着法西斯主义思想。德国最大的反对党基民党对此也熟视无睹。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梅尔茨(Friedrich Merz)是美国金融巨头黑石集团的前雇员,她是忠实的大西洋主义者,呼吁为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武器,甚至想停掉北溪一号项目。

德国的当前外交政策不仅损害了德国的国家利益,也无益于欧洲的和平。它需要彻底的重新定位。倘若美国的地缘政治会引发核大国的战争风险,那么德国和欧洲的政治任务便是竭尽全力使我们的领土免受这种对峙的干扰。

欧洲必须与美国脱钩,在敌对的世界大国之间发挥调解的作用。德国和法国有能力共同制定一个独立的欧洲外交和安全政策。

是时候行动起来了。我们不能总是依靠谨慎的军官来防止核战争的爆发。苏联海军军官阿奇波夫(Archipov)在古巴导弹危机中阻止了核鱼雷的发射。1984年,当苏联计算机错误地报告美国洲际核导弹来袭时,苏联指挥官彼得罗夫(Petrow)最终放弃原本应当下达的核反击命令。

不要让倡议和平成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一个人的独角戏了。当美国不愿为军事停火迅速结束乌克兰战争而努力的话,这可是事关欧洲人的生存利益。

乐队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创始人罗格·沃斯特(Roger Waters)指出,以《明斯克协议》为基础,可以实现和平。这无疑是对的。相反,如果美国宣称它的目标是削弱俄罗斯的力量,使其永远无法再次发动类似的战争的话,那便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在美国真正实现其地缘政治的目标前,还要有多少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当前欧洲的能源价格最为昂贵。欧洲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在美国建立分公司。美国军事工业得到了巨额订单,污染环境的美国水力压裂工业获取暴利,这一切充分证明了谁才是这场战争和制裁的最终获益者。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对外交政策缺乏经验的红绿灯政治家们也应当意识到,欧洲是不可能独善其身了。下一步要做的便是推动俄乌双方停火,提出和平方案,启用北溪二号。

反之,如果德国政府继续贯彻当前的政策,将使得大部分人口贫困化,摧毁德国全部的工业部门,德国也将面临核战争的风险。

文章来源:

Oskar Lafontaine, Deutschland handelt im Ukraine-Krieg als Vasall der USA, berliner-zeitung, Aug.30, 2022 Issue.

网络链接:

https://www./politik-gesellschaft/oskar-lafontaine-deutschland-handelt-im-ukraine-krieg-als-vasall-der-usa-li.261471

译者简介

李晓蕾,中国政法大学2022级法律硕士,现为法意观天下编译组成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