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正骨基本手法分类
2022-09-12 | 阅:  转:  |  分享 
  
正骨基本手法分类

中医正骨手法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各具千秋。最典型的是《医宗全鉴-正骨心法要旨》将基本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习称“正骨八法”。先父和我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詹氏学术流派中的摸法、拔伸牵引、理筋手法和理筋刀手法等正骨手法;我在结合《医宗全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正骨八法”,参考国内同行的“新正骨八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正骨十法”。



摸法:摸者,即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正、骨软、骨硬,或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并探究表里虚实,弄清所患之新旧。通过摸法,确定其或为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旁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仍须不偏不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



提法:提者,谓陷下之骨,提出如旧也。其法非一,有用两手提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所提之法,应轻重适度,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



按摩法: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其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而设也。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痈,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推拿法:推者,谓之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其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宜通补泻之法,所以病人无不愈也。



以上诸条,乃八法之大略。至于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津、武汉等地的中医专家,吸收“正骨八法”的精髓,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出“新正骨八法”,即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提挤按,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等正骨基本手法。我们应用的正骨手法时从詹顺庭大师传承下来的,在继承了“正骨八法”参考“新正骨手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理筋手法”和“理筋刀手”,总结归纳为“新正骨十法”。在本章第四节至第六节将重点介绍摸法、拔伸牵引、理筋手法和理筋刀手法。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