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衰三剑客 丹参、葶苈子、枳实

 图书 馆员 2022-09-12 发布于内蒙古

心衰三剑客

丹参、 葶苈子、枳实是治疗心衰的专药,丹参活血化瘀,葶苈子利胸中之水,枳实理气强心,相当于西医治疗心衰的原则,活血强心利尿。

立此为证——谁说中医不如西医!

何阿婆,93岁,确诊肺癌1年余,胸闷气促伴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一周。

阿婆自从2020年11月份确诊晚期肺癌后一直服用靶向药物奥希替尼,1月前反复咳嗽咳痰伴有气促入住我院呼吸科,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近一周加重,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及进食,咳嗽剧烈,血氧维持在90%-95%之间,心率100-120次/分,血压偏低。
他的孙子和我们熟(本院耳鼻喉医生),打电话和我们讲转过来,让我们对症治疗,不难受走就好了,最好能熬过这半个月,家里有喜事(本地人风俗,家里老人走后1年之内不可以办喜事)。
心里有压力,晚期肺癌,专科都处理过了,估计还是肿瘤的问题,这么大年纪难啊。
那天中午吃完饭,主管医生和我讲转过来了,让我去看看,我走到病房门口就听到“呼噜呼噜”的粗大喘气声,心想老人家心衰挺厉害,满肺啰音。
进去一看,干巴瘦的典型南方小老太太,弯着腰吸着氧坐在床上,眼睑浮肿,双下肢也肿得亮亮的。
我问:“婆婆,哪里最不舒服?”
她说:“咳得厉害,胸闷。”
我又问:“咳什么样的痰,黄痰还是白痰,稠的还是稀的,大便有?”
老人已经回答不上来,喘得厉害。
陪人阿姨说;“咳了几个晚上没觉睡,很多痰,全是稀的白痰,吃得少,几天没有大便了。”
一看舌象,舌淡胖水滑,脉数,迟脉弱,心下了然,脑子里立马浮现王老师反复和我们强调的五苓散证、真武汤证,还有治疗心衰的三剑客,问老人家:“你能喝得下中药吗,试试好不好。”婆婆点点头。
回来一查电脑,C反应蛋白接近正常,白蛋白还有29g/L,肿瘤也确实大了,看来脚肿还是心肺功能差引起。
处方如下:     
丹参20g 葶苈子40g 枳实15g  猪苓15g 泽泻15g  茯苓20g  苍术20g  肉桂5g 款冬花15g  紫苑15g  甘草5g     发酵虫草菌粉3克冲服
先开了三副,那时刚跟师父没有太大信心,交代护士过医嘱尽量今天喝上药。
第二天刚交完班,他孙子就跑到我办公室:“芬姐,你们用了什么神药,我奶奶今早自己起来刷牙洗脸,还喝了一大碗粥。昨晚睡得好很多,咳嗽也少了,呼吸科搞了差不多一个月啊,你们也太神了!”
哦,真的吗,才一副药,我有点不敢相信,跑过去一看,还真是,老人坐在椅子上正喝中药,告诉我这个凉水好(东莞人称中药为凉水或凉茶),脚肿消了一些,脸也缩水了,不敢相信慢郎中的速效作用,哈哈。

守原方用满七天,症状基本好转,复查心脏彩超,心脏射血分数达到55%,考虑肿瘤的问题毅然加上对心功能有副作用的贝伐珠单抗,后续给与五苓散+金匱肾气丸+心衰三剑客维持,一晃半年过去了,老人每个月一定要来找我开中药,肿瘤也控制非常好,成就感满满。

按:

丹参、 葶苈子、枳实是王老师治疗心衰的专药,丹参活血化瘀,葶苈子利胸中之水,枳实理气强心,相当于西医治疗心衰的原则,活血强心利尿,考虑患者水储留给予葶苈子40克大剂量。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
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相须,佐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
考虑老人水湿泛滥,白术改苍术;桂枝有温阳作用;
患者咳嗽剧烈,考虑大便结,给与通便止咳的紫苑,配款冬花,小剂量甘草复脉,不造成水钠储留,调和诸药。考虑年老肾衰不纳气,久病肺气虚,给予发酵虫草菌粉补益肺肾。
——2022.7.30写于广州  吴依芬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顽固性心衰
主方:炒枳实10-15参10-15葶苈子30-50(流通上焦气血水,消除肺水肿,急则治标)。

每日一剂,水煎频服。

主治:顽固性心衰。
1(标大实)胸闷、喘憋,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端发绀,咳嗽痰多,或吐粉红色泡沫痰;
2(本大虚)心悸、少气不足以息,上下气难接续,心率100次-每分或更多(因虚而速!);
------------------------------
3肝脏瘀血肿大;
4下肢水肿、小便少。
病机:心肺气虚,血水阻肺。
功效:宣通上焦,强心利水。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顽固心衰病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治疗心衰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

张某,患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闭锁不全。5年前曾做二尖瓣分离术,术后心房纤颤,心悸憋气尚存;下肢浮肿,长期慢性心衰。虽经许多医院治疗,病情仍不稳定,地高辛和利尿药伴随着他度过了5个春秋。由于长期服药,腹胀和胃痛不断加重。

观其:

1(肺水肿导致气血水壅滞上焦,大实):气促不足以息,喘憋,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而咳吐泡沫状痰,口唇发绀;

2(心气大虚,心力衰竭,大虚):心悸阵作,脉搏结代,心率120次/分(心率因虚而快),心音强弱不一,节律绝对不整。

3(心源性肝淤血肿大):肝大肋弓下3cm,边锐质中;

4(心源性水肿)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

诊断:慢性心衰(III度)。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用葶苈子50g、大枣5枚、炒枳实15g。每日一剂,水煎频服,停用西药。3天后病员笑容满面复诊,言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下肢浮肿全消,咳痰减少,憋气减轻;口唇红润,苔白,脉结代,心率96次/分。守方8天,心衰控制。 
但是,有些病员心衰控制后,每易复发,究其因,乃标症已除,正气未复。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对慢性心衰和顽固性心衰的治疗,尚需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标在肺水肿,本在心气亏),为巩固和提高疗效,在抗心衰I号的基础上加入黄芪,定名为益心汤。
方以:
1炒枳实理气宽胸、丹参活血宽胸、葶苈子泻水宽胸;
2黄芪大补心气,强壮心肌。
现代药理提示,葶苈子有明显的强心利尿作用。黄芪有强心作用,有加强正常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心脏收缩的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多,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丹参、黄芪合用有协同作用,丹参使黄芪“补气强心”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亦能增强丹参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观察本方治疗慢性及顽固性心衰疗效很好,不仅心衰易于控制,体质恢复较快,疗效巩固,也未发现毒副作用,甚至有的患者连续服药4个月也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幸良诠《治疗心衰回忆录》
心力衰竭     

【验案一】蔡某,女,80岁。因心力衰竭住院,胸闷气短,不能平躺,阵咳不已,有痰,下肢不浮肿,血压90/60mmHg,食少,脉沉弱无力微数,舌淡苔白。辨证为心肺阳衰,真气不足。

【处方】生黄芪60g、 红景天30g、羊红膻30g、高丽参30g、  丹参30g、枳实30g、葶苈子30g、 桂枝30g、生甘草30g、大枣(切)6枚。
        3剂,水煎服,每日4次。
        3日后,情况好转。已经不咳,能平躺下。时有心慌气短不宁,乏力,血压已经恢复为145/85mmHg,吃饭尚可。1周后出院, 续服。
【处方】 生黄芪90g、红最天30g、羊红膻 30g、高丽参15g、丹参30g、  枳实30g、桂枝30g、生甘草30g、山茱萸60g、陈皮10g、大枣(切)6枚、龙眼肉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
        15剂,水煎服,每日4次。
        心力衰竭已纠正,身体基本恢复平稳。

【验案二】高某,女,76岁。3月14日初诊,心力衰竭,面目浮肿,胸闷气短,气喘咳嗽,双脚肿大,不能上楼行走。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有高血压病史,脑梗死心梗病史。此人咳嗽,气喘有痰,小便不利,大便较干,两三天1行。脉象左弦滑、右浮濡,舌淡苔薄白。 辨证为心阳气虚,痰瘀阻滞。治宜强心利水,活血通瘀。

【处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生黄芪45g、 丹参30g、  葶苈子20g、枳实20g、桃仁10g、杏仁10g、柏子仁25g、茯苓30g、生白术30g、车前子20g、怀牛膝10g、陈皮10g、夏天无15g、肉桂10g、红景天30g、羊红膻15g、大枣(切) 12枚。        3剂,水煎服,每日3次。        3月21日,二诊: 面脚浮肿已退,大便已通,人已有精神,可以上二楼就诊,气喘己平,还有微咳痰饮。效不更方,加金养麦30g,再服5剂。

学生胡洋按: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水肿,不能耐受劳动,严重者动则加剧,行走数步即感憋闷气喘,还可引起肺水肿,痰涎增多,甚者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此患者水肿、气喘症状突出,结合舌脉显示一派阳虚水泛、气化不利、水气凌心犯肺之象,其本在心肾,其末在肺。《金匮要略》中提出两大治疗方法:“诸有水者,腰以下当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葶苈子为降气平喘、破坚逐痰之峻药,故有“泻肺”之说,与杏仁、陈皮、枳实合用驱逐蕴结于肺的痰水,恢复娇脏的生理功能,大枣固护中州,防峻药损伤正气,苓桂术甘合车前子利中下焦之水使其从小便而去,黄芪、丹参、桃仁、牛膝、柏子仁、红景天益心气而通心脉,红景天生长于海拔较高的高寒地带,在缺氧低温的环境下显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现代研究表明红景天能提高心肌细胞的抗缺氧、抗缺血能力,有强心通脉的功效,水病常可致瘀,久病入络,气机不利,血流不畅,故瘀血也可致水肿,此种水肿若只采用温阳利水等方法,疗效往往不尽理想,如果化瘀得当,则水肿自消,夏天无专为降压而设。《内经》提出水病的治宜“平治于权衡,开鬼门,洁净府”。且患者有便秘一症,但非大实大满的实证,务必使二便通畅,给水邪以出路,生白术富含油脂,大量应用,健脾燥湿之中还能润肠道便,一举两得,温肾助阳若选用金匮肾气丸之属,未免药味繁杂,主次不分,由于安全性问题王师又很少用附子,故选用肉桂、羊红膻温肾助阳,羊红膻这味药是始载于《陕北本草》,功效温补心肾阳气、活血通瘀,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一药两用, 是一味简便廉价的民间草药,虽此二味,足可使肾阳振奋,如初生之阳,  阴霾得散,水邪尽消。

“强心汤”,救命之方!
葶苈子
医案 

2022年4月13日上午门诊,院领导带着同学母亲颤颤巍巍的来到诊室。

患者,79岁,干瘦干瘦的,面色晦暗,倦怠乏力,声低懒言,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心里不着调),动则加重,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按之没指,已五年之久了,最近一个月加重。舌苔厚水滑,舌质紫暗,脉沉细结代。
简单问诊,得知患者曾经是乡医,平素生活讲究,一日两餐,无不良嗜好,五年前曾因冠心病住院……
本想让患者做个全面检查,了解一下身体状况,心肺功能,排除肝肾性水肿,家属婉拒,求几副中药一试。
只能硬着头皮接诊。
综合四诊,结合病史,诊为冠心病,心衰,中医胸痹症:水饮凌心。
处方如下:
枳实15克,丹参18克,葶苈子9克,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泽兰15克,炒白术24克,薏米24克,车前子12克,桂枝18克,甘草9克,龙骨24克,牡蛎24克,淫羊藿15克,红景天15克,淮牛膝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
七副,水煎服,日一剂。
同时嘱患者调整饮食习惯,一日两餐改为一日多餐,减轻心肺负担。
4月22日上午复诊。
“太谢谢了啦,我好多啦”,患者一进门就高兴的感谢。“喝药后尿量增多,当晚就尿了一痰盂,肚子咕咕噜噜的,放屁很多……我都不好意思,一直连续四天……腿肿消了很多,身体有劲了,不胸闷心慌了,太谢谢了”!
我也很高兴,按诊脚踝,微肿,舌苔已干净,脉较前有力,仍有结代,唯呃气,加大枳实24克,加黄芪30克继续服药。  
按语:
此方如此高效,是跟师学习的“强心方”。
初识“强心方”,枳实,丹参,葶苈子……不屑一顾,这个小方子怎么能强心呢?自古强心方用生脉饮,真武汤,四逆汤,参附汤……。
一月前,拜会恩师王幸福,老师当面详解,对方子理解更深刻,所以临床上大胆果断应用,立取实效。 
枳实自古公认为破气散结,但现代药理研究,有加强肌肉收缩,尤其是空腔脏器,故而能加强心肌收缩,排血量增大,促进代谢以强心;
丹参,活血化淤,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早已公认;
葶苈子,泻心肺之积水,现代药理研究,有明显的强心利尿作用……三药组方,强心利尿作用强大;
五苓散,泽兰,车前子,牛膝,健脾温阳利水,泽兰,牛膝,丹参活血药配伍于利水药中,相辅相成,大大提高疗效。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安神定悸。淫羊藿,红景天,益气温阳,运药以行。当归,丹参,白芍,养血和血通络。方证相映,丝丝入扣,效如桴鼓。                            

 ——2022.4.23写于淄博魏庆富

二十八.阳和汤宁心悸
       “阳和汤”,出自清《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草7味组成,系治疗“阴证疮疡”名方。功能温阳散寒,和血通滞。
       心悸有快慢之分。缓慢型心悸常责之于心阳不振,温煦失养,治当温阳立法,正合阳和汤的方意。故临床用阳和汤治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效,但宜化裁:以鹿角霜、桂枝,温阳散寒。熟地、炙麻黄,和血养心,振奋心阳。炮姜温中散寒。合成温阳散寒,养心宁悸之方。
       临床应用还应加减:如有高血压和心衰者,以蛇床子代替麻黄;心动悸甚者选加川芎、石苇、生龙牡、羌活;形寒肢凉选加仙灵脾、菟丝子、蛇床子;胸闷不舒,选加全瓜蒌、薤白、乌药;气短乏力选加生芪、仙鹤草、扁豆衣;腰酸膝软选加生杜仲、槲寄生、川断。
       “阳和汤”这是外科的方,内科大夫用阳和汤来宁心悸。尤其是治疗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它两个主证:一个是温阳散寒,有肉桂、麻黄,它有鹿茸或者鹿角可以改成鹿角霜、白芥子和炮姜,这里面主要用3个药:鹿角霜、肉桂和泡姜;另外和血通滞用熟地。假如高血压心衰的病人引起心律失常,加蛇床子;心悸厉害的,加上川芎、石苇、龙牡和羌活。心悸用羌活非常特殊,从药理来讲,羌活里面的生物碱,能纠正心律失常;从中医来讲悸呀属于风,当然是内风,但中医的悸原生态,内风和外风息息相关,所以用羌活来平悸止悸不矛盾,药理又能抗心律失常,所以这是一个特殊用药。怕冷的加仙灵脾、菟丝子、蛇床子;胸闷、心悸的厉害加全瓜蒌、薤白和乌药;气短的加生芪、仙鹤草和白扁豆;腰酸的加生杜仲、槲寄生和川断。缓慢型的心律失常昨天我讲了,西医没办法,它认为这是个保护性的措施,不要吃药,实际上不是不要吃药,它是没有药。用中医温阳的办法,阳和汤加减有效。当然心律失常,甭管快速型的慢速型的,非常容易复发,复发的原因就是精神因素,心悸的病人心慌的时候,特别的紧张,特别害怕,怕心脏乱跳,跳了停跳,停跳就完了。但是往往这病人呢好了伤疤忘了痛,好了以后就不顾一切了,该生气生气,该着急着急,该吃喝吃喝,该抽的抽,所以复发率相当高。怎么办呢?这里我昨天讲了两个措施:第一个措施,就拿有效的药,快速型的慢速型的做成药粉,装在胶囊里面,至少吃1-2个月,1号胶囊,0.3g,一天吃3次,每次5个,这是一个措施;另外一个措施就是“两个本”,先天之本后天之本来巩固疗效,就是健脾调肾。用两个药:一个就是香砂六君子汤;一个就是杞菊地黄丸。
       二十九.补心丹提心率
       “补心丹”又名“天王补心丹”,出自明《摄生秘剖》,由生地、五味子、归身、天麦冬、酸枣仁、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组成,滋阴养血,安神宁悸。
       心率缓慢常因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失所养而致。补心丹方意正好切中其病机,故用来提高心率有效。应用时以生地、玄参、天麦冬滋心肾之阴;党参、云苓健脾宁神;丹参、当归补血养心,炒枣仁、柏子仁、炙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桔梗载药上行。
       补心丹提心率还宜加味:加桂枝引入心经,加知母引入肾经且能清降虚火;补心气选加生芪、仙鹤草;养心血选加黄精、首乌、桑椹、大枣;滋肾阴选加杞果、女贞子、旱莲草;阳中求阴选加蛇床子、仙灵脾、生杜仲、槲寄生。
       用补心丹并不是安眠,来提高心率,心跳缓慢的可以用补心丹。补心丹组成呢:第1滋阴,它滋的心肾之阴,用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第2通过健脾来宁心,这很巧妙,就是用了气阴的关系,所以加了党参;第3个就通过补养心血用丹参和当归,再加上宁心安神的药炒枣仁、柏子仁、炙远志和五味子。这五味子是一个好药,酸收的好药,它里面的成分是五味子素,这个素很怕热,前几年风行于世,拿五味子来治疗肝炎,降酶,还做出了成药,但是五味子有个毛病,第一你要降酶,五味子必须后下,不后下这五味子素就破坏了,另外五味子的降酶要反跳,非常容易反跳,而且跳的比你服药之前的指标还要高,所以这几年,拿五味子来降酶的基本上都销声匿迹了,很少用了,但是五味子的酸敛作用,宁神作用,还是非常好的。第5个就是载药上行,因为心肾在上,所以它用桔梗,这它5个组方特点,构成了补心脏,提高心率,心率缓慢的用补心丹是个好方。但是你里面呢,可以随正变通,提高心率尤其是糖尿病的病人,心率很慢,你用党参就不合适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白扁豆,又能健脾,白扁豆还可以宁神,或者用生芪,生黄芪。
       三十.心衰效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落·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里建“葶苈大枣泻肺汤”,由葶苈子、大枣2味组成。泻肺行水,祛痰平喘,专治痰水壅肺证。
       葶苈子泻肺祛痰,降气平喘,利水消肿,其活性成分有明显的强心效用,故十分适宜于心衰的喘息水肿证,可视作心衰的效药。生用可致泻,防其峻烈佐大枣缓和并养胃气。
       临证治心衰还宜加味:为增强心之力,选加生芪、炒白术;为增利水之力,选加泽泻、泽兰、车前草、冬瓜仁;为增祛痰之力,选加全瓜蒌、莱菔子、竹茹;为增平喘之力,选加紫苑、桑白皮、白菊花、桔梗、杏仁;为增清肺之力,选加鱼腥草、黄芩、浙贝。
       三十一.三参饮治心肝病
       自拟“三参饮”,由党参、丹参、苦参3味组成。
       党参是健脾补气主药。丹参是活血养血的主药。苦参是清热燥湿奇药。药理证实:党参能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延缓衰老、强心、保护缺血心肌及保肝;丹参有钙拮抗剂作用,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缩小心梗面积,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凝血,增强心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还能保护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苦参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保护心肌缺血,明显扩张血管而降压。凡心肝病久难治者,均可试投“三参饮”。古训:“久病属虚”,以党参补虚;“久病入络”,以丹参活络;“余邪未清”,以苦参清热,十分符合理法方药。只是苦参最易苦寒伤胃,用量控制在10g以内无妨,为防其苦寒还可选伍神曲、木香、生内金、砂仁、陈皮之类。
       “三参饮”治心肝病还应加味:心病选加生芪、当归、仙鹤草、麦冬、黄精、全瓜蒌、薤白、川芎、赤芍、苏木、葛根、三七粉;肝病选加醋鳖甲、板蓝根、金钱草、川楝子、元胡、木香、郁金、神曲、生内金、连翘、当归。
       三十二.瓜蒌些白白酒汤的应用区分
       张仲景在《金匮要落》中分辨“胸痹心痛”系胸阳不足,阴邪(主要指痰浊、水饮)上乘,相互搏结而成。为此组建9个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桔枳姜汤”、“薏苡附子散”、“桂枝生姜枳实汤”、“乌头赤石脂丸”。
       胸痹病,其治宜宣痹通阳,瓜蒌些白白酒汤为主方。用全瓜蒌30g,宣痹宽胸,祛痰散结为君。薤白10g辛温通阳,豁痰下气为臣。白酒半两通阳止痛,轻扬药势为佐使。药理明确薤白对心血管病药效的活性成分大蒜氨酸、挥发精油等只溶于酒而不溶于水,可见仲景用薤白加酒治胸痹病的科学性。
       痰结胸中,痹阻胸阳更甚者,“心痛彻背”、“不得卧”,则加法夏,增强祛痰逐饮之力,便成“瓜蒌薤白半夏汤”
       胸痹延及胃脘,“心中痞气”,“胁下逆抢心”,宜胸胃同治,既已瓜蒌薤白宣胸痹,又加厚朴、枳实调胃气,再入温通的桂枝,便成“枳实薤白桂枝汤”。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水饮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于气滞的用“橘枳姜汤”;偏寒湿急性作痛的用“薏苡付子散”;寒饮内停“心中痞”,上逆而“心悬痛”的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乌头赤石脂丸”(制附片、赤石脂、蜀椒、干姜)。
       胸痹,脾阳亦虚宜补中助阳,用“人参汤”(人参、炒白术、干姜、炙草),又名“理中汤”;在《伤寒论》中倍草,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主治中焦虚寒而兼外感表寒证;《和剂局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主治脾肾阳虚证;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主治脾虚痞满,痰饮腹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附子、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回阳散寒之力更大;《明医杂著》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主治脾胃阳虚,痰饮内停证;《症因脉治》加黄连名“连理汤”,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泛酸证;《万病回春》去甘草,加蜀椒、乌梅、茯苓,名“理中安蛔汤”,主治脾胃虚寒,蛔虫腹痛证。
       底下的是“瓜蒌薤白白酒汤”,这是《金匮要略》里面的,从痰浊论治的主方。80年代提出来从痰论治不是我的发明,不是我的创新,我仅仅是传承,因为张仲景已经指明了瓜蒌薤白白酒汤,一共七个方。人们光想到它温通,没有想到瓜蒌祛痰。我想到了,给它传承了,给它发挥了。它是宣痹通阳,忘了祛痰下气。当然我昨天讲了,这里面一定搁白酒,因为薤白的有效成分只溶于酒不溶于水。
       第二就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半夏,祛痰的作用就更大了,它用的指要就这四个字“心痛彻背”。当然现在冠心病心痛很少了,绞痛更少了,给它发挥,闷、憋,喘不过气来,影响到背,影响到肩膀,发沉,这就是心痛彻背,这个时候你就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当然不加半夏也行,用瓜蒌些白白酒汤也行,换什么呢?把半夏换成葛根。昨天我讲了,葛根的心血管效应也非常好,项背的阴经药也是葛根,半夏就怕它燥。
       “枳实薤白桂枝汤”,当然现在不加枳实了,加枳壳,加厚朴,加桂枝,这就胸和胃同治了,这个痰浊即阻于胸又阻于胃,病人会有消化症状,纳呆、恶心、呕吐,这个时候用枳实薤白桂枝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逐水饮。水饮啊,当然不用甘草,甘草经方里面调和诸药,实际上它能留水,对排水饮不利,所以不必加甘草。可以加葶苈子、大腹皮、茯苓、猪苓,就增加了逐水饮的效应。
       “橘枳姜汤”,橘呀、枳壳和生姜。生姜用不着用,就是偏于气滞,也就是胸和肝同治,胸肝同治。当然你也不要用姜,你可以加上好多舒肝理气的药,尤其是柴胡和香附来提高疗效。
       “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和附子,祛寒湿,祛寒湿呀。附子的副作用,原来我在上海跟个老师,很出名,陈老,他就善用附子,所以受他影响,毕业之初前两年,制附片用的很多,后来就不敢用了,当然要温呀,温里面要通呀。怎么办?我就把附子改成了鹿角霜。鹿角胶、鹿角光温不通,唯独鹿角霜是温而通,非常适合,当然还可以加上好多温通的药,比如可以加桂枝、川椒,炮姜,都是温通的药,还有乌药。
       “桂枝生姜枳实汤”,生姜不用,改成枳壳,偏寒而切痛,温通止痛。
       “乌头赤石脂丸”,加了川椒和生姜。川椒要注意呀,在北京地区最多用1g,它地理环境不一样,另外云、贵、川是潮湿,所以用川椒来祛湿,北方地区是干燥,用川椒多了不是麻的问题,反而要引起上火。它们倒过来,背痛彻心,背痛引起胸闷,乌头赤石脂丸。可用川乌、草乌,也可以用附片,但必须先煎半个小时。瓜蒌薤白白酒汤,经方里面的代表方,非常有效的方,是从痰论治的主要方。
       “人参汤”,姜草不用,用参和白术,即补中又助阳。
       “桂枝人参汤”,加倍甘草,加上桂枝,中焦虚寒,外感表寒,内外都寒。一个是虚寒,一个是实寒夹杂在一起,就拿桂枝人参汤。主要的用人参来治疗内虚,用桂枝来治疗外寒。
       “附子理中汤”,这个方子也非常多用,是脾肾阳虚的主方,治疗脾肾阳虚呀,再加附子、枳实,理中加枳壳、云苓,就是中脘痞满。
       痞满,“附桂理中丸”就理中汤里面再加附子、肉桂,回阳散寒。
      “理中化痰丸”,加半夏和云苓,治疗阳虚的寒凝、水饮和痰浊,所以叫痰饮。光痰就叫痰浊,光饮就叫水饮,痰和饮都有就叫痰饮,这个名称一定要规范。
       “连理汤”,加黄连,用于虚寒性的呕吐、泛酸。
       “理中安蛔汤”,加了花椒、乌梅和云苓,治疗虚寒性的蛔虫证。

       这些经方都比较管用,处理的原则,就上午给大家介绍的,取它的核心,抽掉它的姜枣草,进行加味经方能发挥很大的效应。

心衰; 郭维琴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则。

基本处方为:党参15~30g,黄芪15~30g,益母草10~15g,泽兰10g,丹参20g,红花10g,桂枝6~10g,北五加皮4~10g,制半夏10g。在此方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型进行加减。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益母草、泽兰、丹参、红花活血利水,桂枝、北五加皮温阳利水,制半夏化痰止呕。在临床上具体可将心衰分为6个证型进行论治:
一、气虚血瘀证
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腹胀痞满,咳嗽气短,劳则心悸加重,气短。两颧暗红,口唇发绀,胁下积块,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治宜益气活血,健脾利水。处方:补阳还五汤和五苓散加减。用药:黄芪,当归,丹参,泽兰,泽泻,茯苓,白术,桑白皮,葶苈子。若气虚明显,气短乏力者加党参。若水肿甚,小便量少者,加车前子,五加皮。
二、气虚阳虚证
心悸,喘息动则尤甚,脘腹冷痛,四末不温,下肢水肿,尿少。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舌、爪甲紫暗。苔薄白腻,舌胖,脉沉弱。治宜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用药:黄芪,泽兰,桑白皮,葶苈子,干姜,桂枝,苍术,白术,紫苏子,车前子,茯苓。气虚重者,加生晒参补气。若水肿重者,加猪苓,泽泻,五加皮。
三、水泛心肺证
心动悸,静息状态下亦可见,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畏寒肢冷,身疲倦怠,腰以下水肿,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干不欲饮。唇舌紫暗,爪甲至节紫暗,苔白腻水滑,脉沉无力或结代。治宜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饮定喘。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药物: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泽兰,桑白皮,葶苈子,桂枝,白术,猪苓,茯苓,车前子,白果,白芥子。兼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等益气。兼有畏寒肢冷者,加用附子温阳散寒。若痰浊内停于肺,日久化热,而见咳嗽喘促,痰多黏稠色黄或黏稠痰难咳出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和苇茎汤加减。
四、气阴两虚证
心悸气短,劳则加重,自汗胁下肿块,下肢水肿按之不起,倦怠嗜卧。盗汗两颧暗红,虚烦不眠,五心烦热。舌暗红,苔少或剥脱,脉沉细结代。治法:益气活血,育阴安神。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药物: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泽兰,女贞子,桑白皮,葶苈子,合欢皮,远志,酸枣仁,知母。若盗汗明显,应加浮小麦、胡黄连等滋阴敛汗。
五、气血两虚证
心悸气短,动则心悸,神疲乏力,食欲欠佳,食后腹胀,腰酸腿软,腰以下肿,胁下积块质硬。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记忆力差,不寐多梦。舌暗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治法:益气养血安神。方以八珍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党参,黄芪,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桑白皮,葶苈子,泽兰,远志,炒枣仁,茯神木,车前子,桂枝,白术,茯苓。兼有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者,加桂枝,干姜温中助阳。血虚甚者,加熟地、阿胶、紫河车并重用黄芪益气生血。
六、阳气虚脱证
气喘吸促,呼多吸少,尿少水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晦暗,张口抬肩,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治法:回阳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用药:人参,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麦冬,五味子,山萸肉。若有水肿者,加北五加皮、猪苓、茯苓等利水消肿。若神昏不醒者,加麝香、苏合香等芳香开窍。可以生脉注射液及西药并用以抢救生命。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时常使用大量的利尿药,极易导致津液损伤、阴液损耗。到晚期更易表现出阴阳俱虚、气阴不足之征,故可酌情应用养心阴、敛心气的药物。临床观察,用补气、活血、利水之中药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脉压差,改善心功能使气血运行通畅,血瘀水停自除。实际上,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剂与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西药有共同的协同作用,促进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从而缩短了病程,提高疗效。
附:秘验方介绍
自拟方
【组成】党参15g 生黄芪20g 泽兰15g 葶苈子15g 丹参20g 红花10g桂枝6~10g 北五加皮4~10g 制半夏10g
【功效】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主治】气虚血瘀、阳虚水泛之心衰。症见心悸,喘息动则尤甚,脘腹冷痛,四末不温,下肢水肿,尿少。口舌、爪甲紫暗。苔薄白腻,舌胖,脉沉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桂枝、葶苈子、北五加皮温阳利水,制半夏化痰止呕,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加减】如咳嗽喘息不得卧者,加炙麻黄、苏子、葶苈子、桑白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痰涎,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畏寒肢冷明显者,加附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桂枝者易出现咽干口燥之象,可加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顽固性心衰、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宜少;有呕吐者加竹茹、生姜;若见阳脱,可用生脉饮、四逆汤合方以益气回阳救逆,并配合相应的急救药。
【点评】在心衰的治疗中,强调应重用益气药,同时注重温阳药、活血药、利水药、理气药、养心阴敛心气药的应用。因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宜重用益气药。心气虚、心阳衰微是心衰的主要病因病机,日久可致脾肾亦虚,用温补肾阳、温通心阳的药可化气行水。心气虚心阳虚衰导致血行不利、血脉瘀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应注重应用活血药。心阳虚,肺脾肾亦虚,可见水液运化不利、气化不能,最终水液代谢失调出现水肿、咳喘等症,利水药的应用对于消退水肿、改善症状至关重要。心气虚者,多有气滞血瘀、血脉瘀阻,宜应用理气药,且理气药有助于提高活血利水药的疗效。
【验案】1.患者,男,52岁。
冠心病史11年,近1年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坐起后可缓解,自觉发作时心悸,乏力,双下肢胀,口唇发绀,时有气短,近半月来因劳累诸症加重。现症:精神倦怠,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乏力,双下肢胀,纳差,大便秘结,夜寐不安。查体:血压113/83mmHg,心率80次/分,两下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舌体胖而暗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治以益气活血利水法。处方:党参15g,生黄芪20g,泽兰15g,车前子(包煎)15g,猪茯苓15g,葶苈子(包煎)15g,桑白皮10g,丹参20g,红花10g,桃仁10g,远志10g,炒枣仁15g,郁金10g,枳壳10g,赤芍10g。服14剂诸症平。
【按语】本患为喘症,因心病日久,心气虚,心阳衰微,致脾肾阳虚,故活动后则胸闷,心悸,气短;脾肾阳虚,脾失健运,无力腐熟水谷则纳差;水液运化不利,温煦不足则四肢发胀;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不畅形成血瘀见舌质紫暗。证属气虚血瘀水停。方中以党参、生黄芪益气;车前子、猪茯苓、葶苈子、泽兰、桑白皮健脾泻肺利水;丹参、红花、桃仁、赤芍、郁金、枳壳活血通络;远志、炒枣仁养心安神,疗效满意。
2.李某,男,52岁,1984年11月14日入院。1970年患“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1972年始出现“心衰”“心房纤颤”,间断服用地戈辛、利尿剂。1981年心衰加重,每天服用地戈辛片0.25mg,但因用后恶心呕吐,致心衰加重,遂来求中医治疗。来时心悸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咳时伴大汗出,乏力肢冷,食欲欠佳,口干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细促。检查:心率11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两肺底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肝于肋下1.5cm、质中等硬、有触痛,下肢水肿(++),口唇爪甲紫绀。超声心动图证实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以狭窄为主。心功能测定,PEP/LVET=0.6943。辨证分析:病因久居潮湿之地,加之劳倦过度,而患风湿痹证,复感外邪内舍于心,而致心悸,病久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饮内停、上犯心肺、外溢肌肤而致病情加重。治当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痰定喘,处以上方加减。服药3剂后,咳喘减轻,尿量增加。再进3剂,已能平卧,不喘,心不慌,食欲大增。
【按语】上方用治心力衰竭,服3~5剂,心衰症状基本缓解,病情明显好转。其主药为北五加皮,据研究,北五加皮含有强心苷,其粗苷作用与毒毛旋花子苷K相似,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的作用,但过量易致中毒。临床应用应根据体重大小酌情用量,成人体重约50kg者,一般每剂4g,开始服2天后酌情增减。另外,对顽固性心衰、心脏扩大,对洋地黄类药耐受量小者,北五加皮的用量亦小。该药部分患者服后会恶心呕吐,故佐制半夏;吐甚者,可加用竹茹、生姜;咳嗽喘息不得卧者,酌加苏子、白果、麻黄等;若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泡沫痰者,可酌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苏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可酌加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或酌加桂枝,佐以麦门冬;若有阴虚表现者,去附子片,加麦门冬、五味子等;若见阳脱,可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回阳救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