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教师节 || 郭婷婷:追梦赤子期待归来

 一床书759 2022-09-12 发布于陕西

1.

在师父办公室的时候,我很慌乱。因为进出他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不认识我,但是,他在介绍我的时候,总是一句话总结,说,“这是徒弟,这娃,特别好。”

我看过很多人的表情,他们有疑惑,有惊讶。

他怎么发现我的?好像这是上苍突然掉给我一个巨大的惊喜。

我在给他交文章的时候,里面掺杂了很多照片,有拍的《论语》笔记,有摆地摊,有捏着在沿街叫卖的气球,在文学这片天地里面,我很不入流。但是,他却很笃信,我能成功。

他比我对我还要自信。

我没有那么好,却因为他的次次称赞,灵魂不再无处安放,老老实实地沿着他的文学脚步,学起来了写作,也让我变得对生活越来越向往了。

他的鼓励,催着我在成长。

今天是九月十日了,我在念师恩,念他对我培根塑魂。

此刻,我人虽在浙江,却很想对着《四圣文学馆》这个平台大喊一声,我这个追梦的赤子,期待归来。

念起《四圣文学馆》这个平台,它柔软又宁静。这里面全是善意。

蓝蓝的天空被包裹在其中,潺潺流水淌在文字里,时而矗立高楼,时而有村小,时而有他写的《平常岁月,何以笑傲江湖?》让人澎湃,时而更新着高宗义老师的小说。我很喜欢这些文字。

晃晃悠悠,悠悠晃晃,在阳光下,我贪婪地阅读着一篇接一篇,一段又一段,这篇篇文章填满了我的整个青春,我顺着这些文字在漂流。

在这里面,我也唱出来了我生命里最深沉的歌。

2.

走四方,走四方,走远的孩子,今天回头望一望恩师,望一望这个托起我的平台。

“师父,我的《夏月》篇,想发在别的平台,可以吗?”

“可以。”

从七月份开始,我试着将我写的文章发往别处。在发文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抛给我一些让我措手不及的问题,他们问,你这写的属于什么体裁?

我想了想,说,散文。我记着师父说过,我写的大部分都是散文。

他们说,不是,我读完了,这是小说。你写文章你不懂体裁的吗?

他们问,你知道文章怎么写才不散吗?

我摇了摇头,说,不知。只是想,想到了就写,然后就完了。没规划过。

他们问,你不规划,你怎么写?

我又跑去问师父,我说,这样写,可以吗?

他说,可以,很好的。

在很多写作者抛来的问题中,在他们面前,我只像在文学里的匍匐爬行者。

隔了几天,我的一篇《唯有他,我还没谢过》发表之后,他这样评论到,他说,这就是你的个性,个性就是文学的生命,文字跟着意识在流动。

“哦”我似懂非懂的解读这几句话。

突然意识到,只有他有耐心看完我的字,读完我想说的话。真的是这种体会。

赴浙前一天,碧如姐打电话给我,说,你替姐改改文章。我说,我不会,我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也不会拼拼音,也不会划分段落,这是真的,你相信我。

她当然不信,于是押着我坐在她的电脑旁,我茫然得面对着面前的键盘,问,姐,标点符号该怎么打?

她说,你真的不会?

我努力尝试了几个小时,徒劳无功。最后,原本是她找我来修改文章,成了她教我用键盘,成了她教我划分段落。

在她教我的过程中,我突然有了一种体会,那就是,我之前交的那些文章,那些一气呵成的文字,不知给师父添了多少麻烦。他从未给我退回来过,也从未找我重新修改过。

我说,姐,我这样毫无准备就开始一大段一大段一股脑一口气连写五六篇都给师父发过去的文字,他,从未怪罪过我。

碧茹姐听完后,一只手落在我的肩膀上,先给了我一个踏踏实实的鼓励,然后说,那你今天知道了?

“嗯。”我满怀感激地对着她回答了一声。

“婷婷,我听到的都是对你的称赞。”

“其实发现婷婷的人很多。”

不对不对。师父的这束光,如果未曾照亮过我,那么,我的文字,也如我所碰过的壁一样,只剩下别人抛给我的一团一团让我迷茫的疙瘩,我是没有机会一直这样写下去的。

“婷婷,我和高中老师探讨过你,一个没多少文化的人竟然能因为爱读书和大量阅读而高产文章,这是很多专业写手都达不到的,你是师父的骄傲。”

我知道,一个人若想追梦而行,只有努力,是没用的,没有方向的瞎努力,更没用。只有在师父这,我心里的那眼活泉,才会被真正激发出来,而当内在那眼活泉被真正激发后,一个大写的人这才敢立起来。谢谢他的《青春的色彩,教育、文化和呼唤天才》,谢谢他对追梦赤子挥斥方遒的引领。今天这篇,是我今年写的第195篇文章。感恩他成全了我这颗爱学习的心,感恩他给我文学道路上,指点出了捷径,感恩他给了我写作上无限的启发。

他这一灯,点破了我心里的万古暗。

3.

清水一盏,白饭半碗,今天我休假,从窗口向远方望,看着这万顷碧野,我一口气写了3篇文章在几个平台陆续投了稿。今天也是教师节和中秋节撞了个满怀,我只给师父发了一句“教师节快乐!”

其实还有这么一篇文章想交给他。

我想大声送出这份祝福。

我想祝《四圣文学馆》里所有追梦的教师们,教师节快乐!

我想告诉他,此生能追梦一场,已然足矣,我虽在外地,但心灵之疆,还在学习,还在成长,我这个追梦赤子,在期待拿着满满的荣誉再归来。

作者简介:郭婷婷,1996年,白水县龙东村人,浙江惠中制衣厂缝纫女工,爱好阅读写字,曾发表《眼中的父亲》《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人生所见,皆是虚幻》《生活是一点一滴努力来的》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