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光满面,不一定是高血压,还可能是5种病1种癌

 dongchang 2022-09-12 发布于河北

光满面,除了高血压,还可能是5种病1种癌,哪些脸红是病要看医生?

“红光满面”向来被看成是身体健康的征象。这不,黄女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瞧咱那口子的脸色,被咱每天一顿骨头汤养得好红润哟,演关公都不用化妆了。”没想到三个月前的一个晚上突然中风,偏瘫在床。医生检查发现,病人的血压相当高,面色发红正是高血压作祟的结果。夫妻俩缺乏医学常识,将疾病信号误认作健康的标志,未能及时就医而造成了悲剧。

高血压病人为啥会“红光满面”呢?

奥妙在于随着病情的进展,心脏逐渐扩大,心肌变得肥厚,收缩力增强,心脏“泵”出的血量增多,进而引起头面部血管扩张充血,“关公脸”也就应运而生了。黄女士丈夫的悲剧警示我们:“红光满面”不等于健康,有时还可能是某些疾病临身的信号,高血压就是一个例子。此外,尚有多种疾病可以出现这一征象,务必提高防病意识。

不必忧虑的脸红

健康的脸色啥样呢?中医学的描述是“红黄隐隐,储蓄明润”。所谓“红黄隐隐”,意思是微黄透红,“红”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黄帝内经》的描述更加具体,是“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翻译过来就是指健康的脸红要像白布裹着朱砂那样,而不能是赭石色。至于“含蓄明润”,“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是精气充盈的表现,“含蓄”则是夹有血色,面色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精气内含而不外露的表现。

现代医学则认为,脸红多因面部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与情绪激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影响或血管活性物质直接作用于面部血管等多种因素有关。常见以下三种:

1、活动性脸红

健康人末梢血液循环良好,稍一活动血液循环就加快,致使脸色偏于红润,属于正常现象。

2、情感性脸红

受到诸如害羞、愤怒、惭愧、紧张、表扬或批评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体内肾上腺受到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管特别是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脸就红了,属于生理现象。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将这一现象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有助于人类保持诚实。

3、饮酒脸红

一些人饮酒后面部潮红,有时还伴有颈、胸、背及上肢皮肤发红,主要是酒中酒精进入体内后,产生了一种叫作乙醛的物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引发脸红。一般没多大问题,但日本专家新近发现,一喝酒就脸红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风险比不脸红者高6~10倍,认为脸红是身体的一种警告,最好停杯不再饮;并定期做食道检查,防止食道癌变。

哪些脸红是病要看医生

这一类脸红与疾病作祟有关,称为病理性脸红,高血压可谓典型例子。此外,以下7种疾患也值得警惕,及时求医为上策。

1、风湿性心脏病

脸红是病人的心脏中存在隐患——二尖瓣狭窄,引起回心血量受阻,致使肺部淤血而脸红。

脸红特点,面部双颧呈紫红色,医学有一个特殊称谓“二尖瓣面容”。伴随症状是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咳嗽或咯血等典型心脏病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2、流行性出血热

由鼠类传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脸红是由病毒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壁损伤,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面部充血发红。脸红特点是颜面充血发红,伴有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医学称为醉酒面容。

伴随症状有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通常持续4~6天),“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血压降低,肾脏损害等。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青壮年人

3、肺结核

脸红是结核病人多为阴虚体质,阴虚引发上火而致脸血,中医称为骨蒸潮热。脸红特点多在午后发生潮红(像潮水那样突然发作),红色主要亮相在面颊或耳轮处,有人戏称为面若桃花,同时心情烦躁、两手心两足心出现发热感。伴随症状是低热、乏力、盗汗、咳嗽、消瘦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多发于老年人,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患者,未接种卡介疫苗的人。

4、糖尿病

脸红是糖尿病引起组织缺氧,血管张力减低,弹性减弱,面部皮肤做血管持续扩张所致。

脸红特点是面颊、腮部及下颌部皮肤持续性发红,呈玫瑰红色,伴有红色斑疹,多在轻型或隐性糖尿病人中见到,控制病情后斑疹可以消退,病情加重时又可复发。

伴随症状有消瘦、疲乏、易饿、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

5、类癌

发生在消化道等部位的肿瘤,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有恶变倾向,谓之“类癌”,也有人称之为嗜铬细胞瘤,早期手术治疗可根治。脸红是由于类癌组织产生5-羟色胺及激肽等介质,引起皮肤小血管扩张而脸红。

脸红特点为颜面、颈部、胳膊与小腿皮肤潮红,情绪改变、饮食过量、饮酒及腹泻等常可诱发。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皮肤小血管扩张,局部组织增厚,有时出现持久性红斑或青紫,甚至红斑中央坏死形成疤痕。

伴随症状有腹泻、腹痛、哮喘以及心脏、神经系统症状,与皮肤症状合称为类癌综合征。

类癌是临床少见的疾病,严重者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和肺病变等类癌综合征。类癌多从黏膜层的下部发生,可发生于食管到直肠的任何部位,发生频率依次为:阑尾远端、阑尾其他部位、小肠、直肠、胃和十二指肠,食管罕见。约10%的类癌见于支气管、胸腺、甲状腺、卵巢、宫颈和睾丸。

6、绝经期综合征

脸红是由于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脑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以及小动脉舒缩功能失调而致脸红。

脸红特点呈阵发性脸红,突然发生又突然消退,初为面、颈、胸部温暖感,继而转为潮红、出汗,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消失,有时可长达10~15分钟,情绪激动或餐后最易出现。

伴随症状是烦躁、激动、抑郁、自信心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悲观易哭等更年期征候。

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7、过敏性疾病

脸红还有可能是接触过敏性食物、药物或化妆品,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血管扩张而使皮肤发红。

脸红特点为面、颈、胸及肢体皮肤发红,可持续15分钟至两小时。脱离过敏物质,使用抗过敏药可缓解或消失。症状最常伴有皮肤风团、疹子,瘙痒感明显。

过敏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过敏性疾病中,以速发型过敏反应比较常见,其主要类型有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有家庭过敏病史的人需要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