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维山的最后一封信

 数字人生6688 2022-09-12 发布于山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8:45 中国国防报
郑维山的最后一封信
董保存

  

${新闻标题}

  郑维山

  一位哲人说过,看一个人的胆识,只要看他怎么对待死就够了。

  1998年4月,在北京军区原司令员郑维山将军例行检查时,医生发现他肺部有一块阴影,经过反复检查,确诊为肺部肿瘤,需要做切除手术。

  开始大家不想告诉他病情。他说:“有什么关系,大不了是个死,我们这些人要死也早死过几回了,不要跟我打什么埋伏。”大家只好把病情告诉他。他不仅没有精神负担,反而能吃能睡,体重增加。

  当时,他已年过8旬。手术开始前他又提出要求,不要全身麻醉,以免日后影响记忆和恢复。进手术室前,他还谈笑风生,说:“战斗就要打响了,集中兵力集中精力,按计划打下去就是了。”他还说:“只要从手术台上下来,胜利就有50%的把握了。”

  手术后3天,他奇迹般地下床了。第5天他出现在走廊里,把工作人员吓了一跳。3个多月后,他来到老部队军史馆的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

  然而,一年后,病情发生变化,他不得不又住进了北京军区总

医院进行化疗。

  2000年4月19日,根据他的病情,领导和医学专家都要他从北京军区总医院转到解放军总医院。那天他只提了一个条件:一定要回一趟家。

  医生和家人怎么也劝不了。他说:“我有重要事情,一定要回去一趟。”人们不知道,他是要回去写遗嘱。那天他写下的遗嘱大意是:死后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尸体火化,骨灰撒在大别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

  转到解放军总医院后的一天,他对秘书说:“那次回家,写了个遗嘱,现在看还不行,要重写,除了'三不’外,还要加上一条,遗体交医院解剖。还有撒骨灰要给兰州军区找麻烦,你和几个孩子把它撒在老家村后的大山上就行了。”

  又过了几天,他把在部队当副军长的大儿子叫到床边。他口述,秘书记录,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写道: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我郑重请求,在我不行的时候,适时停止对我的治疗,多节约些医疗经费,也是我对党的最后一次贡献。

  我一生积蓄无多,请将我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上交组织。平时积存下来的书籍送给大别山一个学校,供山区的孩子们使用。

  丧事从简,中央早就提倡,我是当年带头签字的老同志之一。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进八宝山,也不搞任何形式的送别仪式。尸体供医学单位解剖后火化,骨灰撒在大别山屋脊洼的山上。最后一个敬礼!

  2000年5月9日1时10分,郑维山面向他浴血奋战过的河西走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解放军总医院遵照郑维山的嘱托,除头部外对其身体进行了全面解剖,还取出了部分器官作为标本进行分析。

  5月10日,一位军委领导看到此信后批示:非常感人,确实感人。信,要保存,这种精神在人生观教育中我要讲。

  这封信很快传开了。不少熟悉郑维山的老同志说:“这是郑司令的风格。这是郑司令的个性。”相关链接:

  郑维山,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军长征途中,他3次爬雪山、3次过草地、2次率部迎接兄弟红军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和“五一”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
石家庄
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和挺进大西北的战役、战斗。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