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会觉得古龙比金庸的武侠更能打动人?

 梦想童年594 2022-09-12 发布于江西

谢邀。

1 古龙比金庸更注重对个人成长的探讨。

金庸的小说家国情怀更重。

因为金庸其实也算是旧时代的人。

那个年代国家一直处在危亡之际,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国家的命运。

内战,抗战,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太多的伤痛。

在那种情形下,恐怕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无法不去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以报答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

这些思想反映到武侠小说里,就是郭靖的镇守襄阳三十年,就是杨过的飞石一击,就是萧峰的教单于折箭……

而古龙出生在和平的年代。

那是蒋介石治下的台湾。

党禁,报禁,戒严,是那时的主题词。

莫谈国事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常识。

这种年代谈论家国情怀没有意义,只会被白白地杀掉。

所以“去政治化”是台湾武侠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

不止是古龙,其他的像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李凉的小说里,也都没有历史、朝代、皇帝、大臣这些容易涉嫌“影射”的元素。

其实,没有历史的武侠小说并不好看。

因为武侠小说真正吸引人的既不是武,也不是侠,而是小说里那个充满着中国风之美的古代世界。

而涉及这些中国风题材的精彩国学元素,古龙既不能像身在香港的金庸那样放肆地去写去发挥,他本人也不具有金庸那样渊博深厚的国学功力。

另外,古龙写小说的时候,金庸已经成名,而金庸写过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古龙即使再写同样的题材也已经不灵了。

于是古龙选择了另辟蹊径。

他要写金庸没写过的。

当他开始这样想的时候,他已经超越了金庸以外的所有武侠小说家。

是的。

家国情怀不值得探讨。

那是吃饱了肚子的文人在书斋里做消遣的话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只能为个人的命运而奋斗一生。

就这样,也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全力。

古龙要写的,就是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

不需要非得为国为民,也可以为友情,为爱情,为理想,为生命。

这些字眼,并不比家国低贱。

李寻欢和阿飞,楚留香和胡铁花,都可以为对方随时舍弃生命。

只因为他们是朋友。

楚留香为了一个盲眼的民女东三娘的尊严而不惜身陷绝境,谢晓峰为了保护贫苦的农户老苗子一家而重新拿起他无数次想要忘记的剑,做回了谢晓峰。

这些出手的目的都很卑微,但决不卑贱。

因为这就是保存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最原始的侠义之心。

可以说,古龙笔下人物的侠义行为,要比金庸笔下的人物更纯粹。

郭靖抗金,因为他父亲被金人杀死;

杨过抗元,是因为他的郭伯伯在抗元;

张无忌反元几乎没什么理由,只是因为当时大部分人都在反元;

萧峰在聚贤庄大开杀戒,是因为一时血性发作;

令狐冲出手通常都是为了她小师妹,他林师弟和传他《笑傲江湖曲》的曲洋、刘正风三家满门都被灭了,他身负独孤九剑这样绝世的武学,在旁边眼睁睁看着居然连个屁都不放。

从侠义的主题而论,金庸笔下的人物不如古龙笔下的侠义。

当然反过来说,金庸笔下的人物,个人的命运也都因此紧紧地跟主线绑定在一起,正因为他们的侠义并不纯粹,正因为他们往往只为自己而出手,所以他笔下的故事主线更集中,矛盾更凸显,因而文学性更强。

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身在漩涡的中心,被命运逼到了死角,无路可退,不得不战。

因而更容易跟我们产生共情,文学性就会更高一些。

为他人出手,为不相干的人出手虽然更侠义,但也离人性更远。

所以古龙笔下的主人公往往看起来像侦探,是个路过的局外人,走到哪人就死到哪,体质十分特殊,故事的主线跟他没关系,反派针对的也不是他,就总显得有那么点多管闲事。

我们通常没那么闲,所以也不容易对他们产生共情,因而古龙的小说相比文学性就低了一些。

为自己而出手,虽然侠义得并不纯粹,但却更贴近人性,更符合文学要求。

二者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取舍不同。

文学家们推崇所谓的“写人性”,其实就是写人性中的兽性,兽性写得越真实,就越容易跟读者产生共情,作家的文学地位就越高。

莫言啊,余华呀,鲁迅,张爱玲……这些所谓的文坛巨匠无非如此。

其实人性是神性和兽性的统一体。

只有兽性那不叫人,只能叫畜生。

金庸后期的小说越写人越坏,就是中了文学的这种“畜生毒”。

金庸笔下的最后一个主人公——韦小宝,基本上就是个畜生。

所幸武侠小说的这种“畜生毒”,在古龙这里得到了遏制。

武侠小说真正推崇的仍然是侠义精神,是人性中神性的部分。

尽管它离文学很远,但没有它就不是武侠。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仍然给韦小宝保留了最后的一丝神性,就是讲义气,并且在韦小宝这里果断地封笔收山,洗手不写了。

其实只要比韦小宝再坏一点,就是纯文学作品了,是名著了,就可以彻底脱离武侠小说家的地摊文人身份,进入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神殿。

但是金庸放弃了。

其中原由,值得深思。

2 古龙小说的价值观更现代。

金庸笔下的女性人物基本都是恋爱脑。

黄蓉这种绝世才女,居然只因为郭靖请他吃了一顿饭就对他死心塌地了;

赵敏堂堂的汝阳王郡主,居然就因为张无忌给她做了一通足疗就连父母、民族都背叛了;

任盈盈因为喜欢令狐冲,居然始终默许令狐冲心里一直装着他小师妹,甚至允许令狐冲屡次把他小师妹排到自己前面,可谓毫无底线……

相反,古龙笔下的女性人物不但不恋爱脑,有许多反倒有理想,有抱负,比同辈的男人更出色。

石绣云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大胆地把楚留香睡了却拒绝嫁给楚留香;

张洁洁明明嫁给了楚留香,却为了让楚留香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而主动劝他离开;

风四娘虽然深爱着萧十一郎,甚至把自己最宝贵的贞操都献给了他,最终却选择潇洒地离开,由萧十一郎去跟他真正爱的人在一起……

反派女性像林仙儿、邀月、石观音更是玩弄、征服了万千男人。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古龙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现代意识更强。

更像是我们现代社会里的都市女性。

自由,洒脱。

勇敢,有原则。

这大概也是因为古龙为人风流,接触女性比较多的缘故。

所以他笔下的女性更多元,更真实。

当然,金庸笔下的女性往往属于古代的大家闺秀,更具东方女子的古典美。

这大概也跟金庸出身世家有关系。

至于金庸的女性角色清一色恋爱脑,一方面也是由于武侠小说本身属于男频小说,女角色不恋爱脑不依附男人的话,读者就不容易爽,就会掉粉,小说就卖不出去(请参看隔壁女频小说,霸道总裁们也都是流水线式的恋爱脑);一方面也是为了把女角色并进故事主线里,避免人物游离于主线之外,以增强故事的文学性。

二者也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取舍不同。

3 古龙笔下的打斗更符合实际。

金庸笔下的打斗往往动不动就斗到三百招开外。

张无忌在光明顶上力克六大派高手,下来以后居然脸不红气不喘,要不是周芷若捅了他一剑,他浑身上下大概连点伤都没有。

就这份体力,堪称铁人。

这太不正常了。

一个人的体能通常支持不了跟多个人作车轮战。

更何况是这种长时间的车轮战,消耗极大,而且凶险异常。

要知道,现实中的格斗,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械斗和群战。

一两招之间你要是解决不了对手的话,那么你就会被解决。

被人近身都是很危险的。

中国古代有一句拳谚:

“拳无二发,棍无双响。”

一招之间,生死已判。

没有出第二招的机会。

世界各国的格斗赛事当中,打得最久的是拳击,有上下两场,十二个回合。

为什么拳击能打这么久?

因为拳击有很多规则限制。

这招不能用,那招不能用。

它为了比赛的时间能够更长,在台上更有观赏性,刻意地回避了许多杀招的使用。

实战中要打这么久的话,早让旁边的人削死十次了。

而且格斗是一个偶然性很强的事件。

就是武功再高的高手,也不必然能够每次都战胜武功比他低的人。

中国古代还有另外一句拳谚:

“拳怕少壮。”

哪怕你武功修为再高,遇到个膀大腰圆的年轻人抡着王八拳冲过来,你也得躲躲。

这是常识。

像金庸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年纪越大越厉害。

《射雕》的五绝,《倚天》的张三丰,《天龙》的扫地僧、萧远山、慕容博、逍遥派三老,年纪一个比一个大。

这些岁数要是在现实中估计摔一跤就得嗝屁,别说出去跟人打架了,坐着轮椅能出得了门就算是不错了,还绝顶高手。

这很不符合现实。

而古龙笔下的绝顶高手,却往往都在盛年。

燕南天、李寻欢、傅红雪、谢晓峰,直到故事结束也基本才到中年。

反派像邀月、上官金虹、水母阴姬、快乐王、逍遥侯,也都不老。

显然古龙笔下的人物年龄跟武功的关系更符合实际。

古龙笔下的打斗也是符合实际的。

小李飞刀只有一刀。

刀光一闪!

小李飞刀已经出手!

刀已钉入他的咽喉!

没有人看到他的刀是怎样发出的!

这种打斗在现实中才能存活下来。

当然这并不好看。

因为武功本就不是好看的。

既然金庸的打斗并不真实,那金庸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实际上金庸之所以开始写武侠小说,就是因为香港1954年太极拳吴公仪和白鹤拳陈克夫两位拳师比武的赛事而起。

当时这场赛事是这样的:

两位名震江湖的大高手、一派宗师,互相抡着王八拳一通乱打,没几下吴公仪把陈克夫的鼻子打出了血,然后裁判稀里糊涂地就停了赛,最后宣布两家平手,从此这事就没了下文。

果然,“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关键是旁边还一堆媒体和记者呢,你让人在报纸上怎么写呢?

这可太为难了。

没有招数,也一共没有几招,更没有结果。

什么都没有。

当时这场约架可是全香港都关注着呢,结果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地结束了。

香港市民们别提有多泄气了。

就在这个时候,香港《大公报》看到了卖点,果断安排编辑梁羽生开始在《大公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吸引读者。

哎,大家那没过足的打斗瘾,一下子就都转到武侠小说上来了。

由此展开了新派武侠小说二十年的辉煌。

梁羽生写完《龙虎斗京华》之后,要暂停一段时间,构思下一本小说,可是连载不能停,于是这个时候,《大公报》又果断推出了另一位编辑金庸,在《大公报》上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一代武林盟主就此出山!

由于吴陈比武的无趣近在眼前,成为了典型的反面教材,所以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在打斗上都极力避免短、没有招数的弊端,挖空心思创造神妙的招数、雄奇变幻的武功绝学。

于是,武侠小说打斗的篇幅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精彩,但是也越来越脱离现实。

那怎么才能让打斗的篇幅不短,而且有招可循呢?

很简单,让笔下的人物拆招。

一招一式都具体地摹写出来。

虽然脱离现实,但是由于金庸和梁羽生致力于表现打斗中拆招的过程,延续了《水浒传》开创的打斗生动化的武侠小说演进方向,因而武侠小说在他们手中获得了新生的活力,进入了更高的审美境界。

金庸努力确保他的人物每一招每一式都能让你看清楚,让你明白他这个动作的用意,看到这个动作达成的效果。

这样就很生动。

就不像古龙的许多小说,主人公刀光一闪,对面那人就倒下了,很虚很空洞,你不知道他干了什么,这样读者会缺少参与感,看一回还行,要是回回都这样,那读者就骂街了(事实上古龙因为这个没少挨骂)。

而且这种拆招不是白白地拖时间,而是在不断地塑造人物。

萧峰和虚竹、段誉使用的招数一定是不同的,这个招数一定要符合萧峰的性格、身份。

并且拆招不拘泥于一招分胜负的实战规律,可以一场戏拆上许多招,彼此互有胜负,这样小说里一场打斗的内容就相当于了现实中的好几场打斗,可以视为精彩打斗的集锦呈现。

这是只有在艺术里才能做到的,不符合实际生活,但高于实际生活的呈现效果。

此外,金庸还擅长在打斗里插科打诨,加入许多笑料,令人捧腹的同时,还能调节故事的节奏,使之张弛有度,不致呆板。

如杨过斗霍都时的花式嘴炮,张无忌拿西华子当人盾,令狐冲忽悠田伯光坐着打,这些有趣的桥段都是武侠史上经典的篇章。

所以如果我们了解武侠小说史的话,就会发现,金庸笔下的打斗虽然不符合实际,却恰恰是所有武侠小说里最精彩的。

古龙的打斗虽然贴近了现实,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开了历史的倒车,短、无招,但是不好看。

当然,古龙事实上也极力地弥补了现实中打斗不好看的这一弊病。

他首先吸收了同为台湾武侠小说家的司马翎开创的“武侠气势论”,大力渲染打斗前的紧张氛围,肃杀的场面;

同时,他又吸收了日本剑豪小说家吉川英治和柴田炼三郎干净利落,一招而决的打斗方式,

将以上两种风格融为一炉,而且比他们的原作做得还要好,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的打斗风格。

这种打斗风格虽然不如金庸的好看,但是也很精彩,而且更接近现实,取得了艺术和现实之间的一个平衡,为许多年轻读者所钟爱。

文无第一,只要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是好的。

金庸、古龙都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师,也是世界奇幻小说的大师。

不仅在中国空前绝后,即使在世界上,也远远的超过了欧洲的奇幻小说家和日本的剑豪小说家们。

我们能够拥有他们这样伟大的小说家和他们笔下这些精彩的小说,足以告慰此生。

谁高谁低的,无所谓啦~

另外,再补一条。

金庸笔下的人物之所以年纪越大越厉害,其实是因为武侠小说本身脱胎于中国古代的剑侠小说,它讲的根本就不是武术界的事。

剑侠不是背着剑的侠客,而是一群介于神仙和剑客之间的传奇人物,或许神仙的色彩还要更浓一些。

他们身怀绝技,往往能够飞天遁地,移山填海,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

唐传奇里的红线女、聂隐娘、妙手空空儿都是如此。

他们不是凡人,所以通常都能活很久,因而武功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强。

剑侠小说里常有一类长生不死的老神仙,身背宝剑,云游四海,武功深不可测,这些人物慢慢就演变成了武侠小说里的张三丰、风清扬。

因此金庸的这种描写虽然不符合现实,却大有来历,是真正继承了武侠小说历史的表现。

所以,明白张三丰、风清扬们为什么年纪那么老却无敌的原因了吧,因为人家压根就是神仙,下凡陪你们玩玩而已,其实大家根本不在一个段位上。

至于为什么要把他们附会成武术家,原因跟前面提到的一样,就是为了打斗的生动,人物的生动,让故事更有文学性。

毕竟,大家要都在一个战斗力体系里才会有故事。

最后,我们所羡慕的,侠客们纵酒放歌,任情使性,却依然能够武功盖世,威震江湖的生活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现实当中的武术家要保持自己的体能一直在巅峰不坠,一定要每天不停地刻苦做锻炼,过长期禁欲般的生活。

真正能够逍遥放荡地诗酒玩乐,还维持着盖世武功的人只有一种,就是神仙。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