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回放一下历史:图一,1992年,即30年前,笔者参与了“92广东科技文化书市”的策划。这书市大概算是第一届南国书香节的预演,办得热烈,隆重;参观,买书者络绎不绝。而南国书香节的正式推出,是1993年,之后一共推出了多届。毋庸置疑的,书香节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带动了非常多的买书人,写书人,出版家,收藏家等人群的重视,带动了很多人读书,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如今的问题是,单靠活动的方式,能不能很好地带动书籍的阅读和购买了呢?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笔者以为很可能,作为一种长效方式,更多图书馆的建设和经营,反而更值得研究和实施。 图二,书市中推出的现代人丛书的其中一册《风铃小作》,里面收录了笔者的多篇专栏文章。有意思的是,丛书的美术编辑居然是林墉老师和我,那时我是美编主任,常邀林墉老师画插图,故此有共做现代人丛书美编之举。那时的林老师画画之余,喜欢拉二胡,图三,是笔者拍下的林墉老师拉二胡给著名讲古人张悦楷听。画家奏乐,讲者不语,张老师仙逝后此情不再。 ![]() ![]() ![]() ![]() ![]() ![]() ![]() ![]() ![]() ![]() ![]() ![]() ![]() ![]() ![]() ![]() ![]() ![]() ![]() ![]() 昨晚的活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笔者推而论之,认为有条件的乡村都应该建设更多,更好的图书馆,聘请有才华,有能力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的人才好生经营,那么村民们便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文明去处,可天天都过书香节,天天都被文化艺术熏陶。果真如此,我们还用得着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愁么?不用了。 展开说说,下沙图书馆深谙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道理。图书馆建设得非常好,非常舒适,加上虽然户外夏日炎炎,但图书馆里却凉凉爽爽,村中得闲的大妈也罢,爷爷姥姥也罢,小孩也罢青年也罢,都十分喜欢到这里走走,一则凉快凉快,二则也图个稀罕:他们会惊呼,我的妈呀,怎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靓书?如是,反正歇凉也是歇凉,就随意拿本书翻翻吧,久而久之,不得了啦,风起于青萍之末,而人之风雅嘛,多半起于附庸风雅(笔者观点,有不同观点者可拍砖)。常到图书馆走走的村民或本身就是真风雅的,这部分人自然觉得到图书馆来属于“宾至如归”,至于尚未风雅者,则循从附庸风雅到真正风雅的逻辑,逐渐地风雅起来。如是小小的一个图书馆,在以文化艺术熏陶村民方面,便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图:邓扬威、温斌、李文斌、涂小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