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或还有人不明白,看医生怎么说

 晋中丰烨液压 2022-09-12 发布于山西

导语: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对人体尤为重要,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可以为身体的器官和组织提供动力。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在6.1mmol/l以内,餐后血糖应在7.8 mmol/L以下,如果平时超过这个范围,一般属于高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一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近年来,高血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如果血糖持续升高,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平时都会定期测量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高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1、经常性饥饿,食欲增加

饥饿感刺激大脑,于是顺其自然增加食量,但患者的饥饿感并不会因为食量的增加而减轻,所以我们看到的糖尿病患者,经常说零食,一直吃。

2、勤上厕所,多喝水

前期患者经常上厕所,是因为患者肾脏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我们通常所说的尿频也是一种表现,如果你排泄过多的尿液,你的身体就会缺水,缺水的话就需要补水了,水喝得越多,尿就越多,如此循环往复,你体内的代谢系统就会越来越差。

3、肢体麻木

早期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四肢麻木,并伴有不自主的晃动,头部会不自觉的摆动,身体经常出现突发性疼痛,包括神经炎、肩痛和关节痛,运动也会慢慢麻木神经,意识不清表现在人不愿意运动,经常不运动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4、身体消瘦

糖尿病早期一方面对食物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身体会消瘦,其实是因为患者的身体不能储存血糖,所以没有吸收到体内,所以多吃排多吃消耗太多,得不到补充,身体就瘦了,变瘦了。

5、视力模糊

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也会视力不好,看不清东西,比如这类患者长时间保持蹲着或坐着,再站起来时,会出现短暂的眼前发黑,头部眩晕,俗称头晕。

什么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进食8-12小时后的血糖指数,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可以判断人体血糖的情况,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标准,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1 mmol/L,空腹血糖的监测对许多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6.1mmol/L时,血糖控制不理想。

对于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之间是正常的,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季节交换、食物、体质、年龄、性别、不同时期等,因此,监测空腹血糖时,不应以一次空腹血糖作为最终结果,需要连续监测三次以上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主要是餐后两小时,因为正常人如果吃饭,血糖上升的峰值通常是一个小时,但在餐后两小时的情况下,血糖会逐渐下降,一般餐后两小时血糖会低于7.8mmol/L。

餐后血糖通常以两小时为基准,而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延迟的胰岛素峰值,血糖上升的高峰是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所以糖尿病患者通常在饭后两个小时监测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主要以第一口主食为主,如第一口米饭、馒头、馒头等主食,你需要看一下时间,然后在饭后两个小时再测两个小时的血糖。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或还有人不明白,看医生怎么说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非常重要,空腹血糖可以反映人体的胰岛素储备功能,如果测得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那么就要考虑这个患者的胰岛储备功能比正常人差,如果餐后血糖特别高,那就要考虑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差了,也就是说,正常人在进食后,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减少食物产生的糖分。

如果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无法将血糖降至正常值,从而造成餐后血糖偏高,但相比较而言,空腹血糖更重要,如果空腹血糖不达标,水会上升,导致餐后血糖上升更明显,所以空腹血糖很重要。

但是,餐后血糖也不容忽视,如果空腹血糖达标但餐后血糖偏高,还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全天保持血糖稳定达标,以预防各脏器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小知识:高血糖如何降下来?

1、适当吃降糖食物

高血糖患者在生活中可以多吃蔬菜和粗粮,尤其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紫菜、苦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保持适当的运动和锻炼

据了解,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功能,减轻体重,坚持锻炼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早期高血糖患者通过运动可以正常,但要想治愈就需要中药调血。

3、使用药物

如果合理的运动和饮食可以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最好使用一些中成药来解决血液问题,可能是同样的药物,同样的高血糖,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服用的剂量和次数也会不一样,靶向用药结合运动和饮食可以更快治愈高血糖。

4、保持好心情

学会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克服焦虑、消极等不良心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5、定期测量血糖

对于高血糖的人,还是要每天测一次血糖,直到降到正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与医生沟通,根据指导调整治疗,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