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捕65吨大黄鱼!比航母还大的养鱼船,真能让大黄鱼成为家常菜?

 不老灵魂 2022-09-12 发布于上海

大黄鱼,一种极其名贵的鱼类,市面上野生的大黄鱼有多昂贵呢?

就这么说吧,今年2月份宁海县一对父子出海捕鱼时,捕捞到了一条7.1斤的大黄鱼,猜猜卖了多少钱?

4.2万元!

文章图片1

一条鱼卖了4.2万,比别人卖1船鱼赚得都多!就这个价格还是别人先下手为强,野生的大黄鱼根本不愁销路,基本上是捕一条卖一条,个个价值不菲,就这还有人拿着几万块到处找人买野生大黄鱼还买不到。

为啥买不到?

文章图片2

因为野生大黄鱼实在是太稀有了,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始使用“敲罟[gǔ]围捕”的作业方式后,大黄鱼种群就面临崩溃,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大黄鱼就从无危升级成了极危生物,比大熊猫的灭绝等级都高,距离野外灭绝只剩下最后一步。

文章图片3

但另一方面,我看到了一条重磅消息,咱们国家的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首批大黄鱼上市了,本次起捕了65吨。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明明大黄鱼的灭绝风险比大熊猫都高,为啥咱们还能捕捞65吨的大黄鱼?

其实,这些大黄鱼并不是野生的,而是养殖的,和过去不同的是,它养殖的地方并不是在沿海地区,而是在一艘船上,这艘船就是“国信一号”。

文章图片4

国信一号

国信一号是一艘排水量13万吨的船只,山东舰和辽宁舰加一块,排水量也没有一条养鱼船大,不仅如此,还有两艘同样级别的养鱼船正在建造,30万吨级的国信四号已经启动,未来也要加入养鱼大军。

文章图片5

咱们虽然是基建狂魔,但修建那么大的船只为了养鱼,这事靠谱吗?

这还要从咱们的地理条件来看,过去咱们养鱼都是在沿海地区,但是咱们的沿海地区水域较浅,无法发展深水养殖,往往需要离岸上百公里才能找到适合深水养殖的区域。

在远离大陆的地方养鱼,投入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且一场台风就可能将辛辛苦苦养殖的鱼儿打水漂,根本不划算。

文章图片6

但是另一方面,咱们国家其实人均肉类消耗量非常低,2020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耗量只有44.4千克,而美国是101.6千克,澳大利亚是89.3千克,我们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肉类食物中,水产品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水产消费达到了16.7公斤,其中绝大多数是淡水鱼,海洋鱼类的占比较低。

咱们虽然在近海也搞养殖业,但是养殖的大多是贝类,藻类,鱼类养殖面积只有75.35千公顷,占仅为3.78%。

文章图片7

如果要在近海大规模养殖海鱼,很容易出现水质污染的问题,其实养殖淡水鱼也会出现水质污染的问题,所以在水库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地方,只允许投放鱼苗和捕捞,但不许投喂,因为投喂的食物本身就能水质污染的来源。

另外,咱们的近海海水并不深,即便近海养鱼,养殖的鱼儿种类也较少,不仅如此在遭受台风时还容易导致渔民损失惨重。

国信一号则不同,这是一艘专门的养鱼船,它的船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船舱内有15个养殖场,单舱水体量超过了2个标准游泳池,能够在船舱内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黄条鰤鱼等名贵的鱼种,设计年产量3700吨高品质的鱼类,每年养殖的产量相当于查干湖一年的捕捞量。也就是说,这次捕捞的65吨大黄鱼只是国信一号的零头,未来还会有大量的高品质鱼类上市。

文章图片8

过去咱们吃这些鱼主要依赖野生,但是随着捕捞,野生鱼类数量下降,而养殖的鱼儿规模又不够多,以至于这些鱼难以登上我们普通人的餐桌。

有了国信一号、国信二号等大型智慧养鱼船之后,未来大黄鱼,石斑鱼等名贵鱼种也能成为家常菜。

文章图片9

深海养鱼

国信一号是一艘养鱼船,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它可移动。

过去咱们的养鱼场都是不可移动的,受限于养殖地理条件,养鱼场要么水温不够无法养殖经济价值高的鱼类,要么养鱼场的条件不合适,无法大规模养鱼;要么因为恶劣气候而遭受巨额损失,妥妥的属于“靠天吃饭”行业。

文章图片10

但是国信一号就不同了, 它可是船啊,可以根据自己养殖的品种随时调整航道,咱们可以根据大黄鱼的生长规律选择水温,饲料合适的海域进行养鱼,冬天在大黄鱼的越冬场所,夏天在大黄鱼的觅食场所。比如:大黄鱼最佳生长温度范围是22-26℃,咱们就可以开到满足这个条件的附近养鱼。

文章图片11

这些大黄鱼都是生长在离岸50-100海里的深海纯净水域,虽然是养殖的鱼类,但是生长环境接近野生环境,品质直逼野生级别,但价格却是养殖鱼的价格,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可移动还决定了它可以主动躲避自然灾害,比如:当海上有台风时,国信一号可以开着船就跑,减少了经济损失。当养殖的区域发生赤潮时,国信一号也可以开着船就跑。

还有,在船上养鱼的效率也高了,冬天咱们可以去天气暖和的地方养鱼,夏天可以去营养丰富的地方养鱼,实现全年质量稳定增长。

文章图片12

可能你会说,国信一号只是一艘养鱼船,我也可以把船改成养鱼船,去深海养鱼。

事实不止如此,国信一号科技程度比你想象的更高,船舱中有2108个传感器,当检测到水中缺氧后,养殖工人就可以启动应急增氧设备为鱼儿提供氧气。

像这样的因素还有很多,国信一号可以对水中的鱼儿生长情况,氧气情况,投饲情况,养殖海水以及养殖光照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鱼儿能够安全生长。

船只在行动时,会产生噪音,而大黄鱼对噪音敏感,国信一号就进行了多项降噪技术,让养殖舱体的静音级别达到世界前列的水平。

文章图片13

咱们国家是人口大国,但海洋渔业资源并不丰富,过去常见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等现如今捕捞量已大不如从前。

为了获取海洋优质蛋白资源,渔民们只能将船只越开越远,可捕捞量却越来越少,甚至还会与别国发生冲突。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立足“大食物观”,坚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国信一号的诞生就是将养殖工厂从沿海推向深海,虽然一艘船年产量只有3700吨,但是未来咱们将陆续建设50艘养殖工场,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到那时即便是深居内陆的人们,也能吃到新鲜的海鱼,海洋鱼类真正成为我们的家常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