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嘉古村落和东瓯国地域的千年乱世避难史

 大发菩提之心 2022-09-12 发布于上海

大家好,失联的一个月,都更新在小号上,错过的读者可以移步关注。

01

在永嘉有一条极美的江,叫楠溪江。楠溪江两岸,都是崇山峻岭,散落着许多古村落。

大多数古村落的历史在七百年到一千多年。

越是靠近楠溪江下游的古村落,历史越悠久。越是靠近源头的古村落,历史越短。人类总是先占据最好的位置,然后慢慢扩展到更偏僻荒凉的地带。

最近去了括苍山脉中的一个小村子:碧油坑。上山要经过悬崖边的盘山公路,最后到达崇山峻岭中一块极小的平地。

图片
图片

地图上的凝碧桥,爬上山顶后在远处可以看到,它是跨越瀑布上方的悬崖边的的一个桥。下面的瀑布为龙凤瀑布。由于今年大旱,所以只剩下左半边的瀑布。

图片

这个地方,有点类似于大凉山彝族住的一些悬崖村,在没有公路的古代,要想上山,道路非常艰难。若是在山上占山为寨,下面也很难攻打。

与某些大凉山悬崖村不同,碧油坑村有很多水,水质极好,属于可以直接饮用的天然水。即便是今年大规模高温旱灾,依然水量充足。

图片

碧油坑村在永嘉境内,翻过括苍山的山脊,就到了仙居县的公盂。但是翻山越岭是很难的一段险峻道路,在没有道路的古代更是无法穿越的茂密灌木丛。在碧油坑村和公盂村所在的这座山岭下面,是一条很长的隧道——8公里长的括苍山隧道。

图片

这种地方,很适合避难的人。尤其是战乱年代,更是绝好的去处。

02

中原地区的一些城市,有悠久而辉煌的远古历史,他们在商、周时代就开始繁华。但是永嘉这地方的文明史要比中原晚二千年。

此处最早有政府,从东瓯国的建立开始。东瓯国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温州、台州、丽水。

浙江南部遍地是山的那一片,就是东瓯国。这地区历史上很少经历战乱。相信玄学的人说,这是因为温州城的设计师郭璞是个风水大师,设计了一座风水绝佳的城市,所以免于战灾。

但是,真正的原因是这地方位置偏僻,山路难行,平地极少,既不是交通要道,也不能提供大量兵源和物资,物资也很难运出去,所以在古代从来不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千年以前,这只有一些零星的土著居住在海边与河流沿岸的平原。此处最早的人类据说是南岛民族。

后来,这里的居民继续演变,形成古越人。东瓯的部落领袖,叫摇。摇反抗过秦始皇,帮项羽打过刘邦。后来与项羽翻脸,又帮刘邦打项羽。刘邦建立汉朝后,给摇一个封号,就此建国。

公元前192年,摇建立东瓯国。54年后,东瓯国的国王望带着4万国民移民到庐江郡(安徽)。从此东瓯国只剩下一些残留在山沟里的土著。

东瓯国从来未曾显赫过,它位居东海边沟谷纵横的群山之中,人口稀少。它在史书上的地位只有寥寥数行。除了第一任国王摇,最后一任国王望,其他的国王名字都没留下来。

西汉两百年只设置回浦。东汉到初平三年,100年间只增设了一个永宁县。实际上就是名义上进入汉朝版图,实际上荒无人烟。

东瓯国荒废之后,这地方变成了躲避战乱的乐土。

03

《永嘉县志》记载:晋惠帝元康元年,北方战乱,人口大批南移,迁入永嘉县境较多。

晋惠帝司马衷当政期间发生「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北方战乱,同期自然灾害也频发,所以人口大量南迁。最早的一批逃难到永嘉的难民,就是这时候进入的。

这是第一次由于战争,人口大量迁徙到南方。在此之前,南方从来都是少数民族土著居住的蛮夷之地,东瓯国是比闽南和岭南更荒凉的地带。


第二次人口迁入东瓯国,是黄巢作乱年代。

《永嘉县志》记载:唐黄巢之乱,大批难民由闽北迁入。《苍南陈姓通览》和《温州苍南缪氏通志》分别记载陈姓和缪姓在闽王之乱期间由福建长溪赤岸和福建寿宁、霞浦等地迁入。

《丽水市志》记载:唐末,黄巢乱,闽人迁入温、处。

闽王之乱发生在五代后梁时,闽王王审知之子王曦和王延政争夺王位。

晋代到北宋,东瓯地区的人口增长基本上都来自战乱避难的人。这地方远离中原,远离政治和文化中心,没法繁华,很难富裕。想享受花花世界的人不会喜欢,但是要逃避战乱,却是再好不过。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东瓯人口飞速膨胀。南宋迁都杭州,北方有钱有地位的人纷纷南逃。古代底层穷人没有钱财地位,能够逃离战乱的都很少,大多数是死掉的。

从东瓯国居民迁居,到南宋之前,将近一千年的时间,东瓯地区的人口基本上都来自战争难民。这就是个难民集中地。

南宋期间除了避难的,开始有主动迁入的户口,因为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南方杭州,沿瓯江直通杭州的官道也建成。

温州变成南宋仅次于杭州的第二大贸易城市。算得上南宋的一线城市。即便原本不需要当战争难民的人,也愿意主动来此地落户。

04

躲避战乱到达东瓯的人,不大容易占到河口三角洲之类的好地方,他们的主要方式是找个有水源的山间平地,开荒种地,世代繁衍。

楠溪江、瓯江、飞云江、椒江、鳌江流域,就有很多这样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的起源,大部分可以追溯到唐宋,因为那是人口飞速流入的年代。

在永嘉屿北村,有这样的石碑,记录汪氏始祖在秦桧时期入村避难的经历。他们进入时,此处原来属于徐氏家族。

图片

碑文所记载的原本住在此处的徐氏家族,后来迁居附近的枫林,就是赫赫有名的「枫林徐」大族,千年来名人辈出。近代名人徐定超的后人徐贤修、徐遐生移易居美国,甚至在美国纽约也有了枫林徐家族的分支。

汪氏家族在屿北村繁衍千年,始祖坟墓尚在,千年祠堂依旧。屿北村迄今依然还有徐氏先祖「荷花坟」、汪氏「老太坟」、风水岗等。

图片
图片

屿北村按照莲花布局,环村有9座寨门,2道寨墙和一条护寨河,7座大小桥梁。村内过去有7座宗祠。历史上出过一个状元,8个进士,好有一些贡生和痒生。

判断一个地方在古代是否可以免于战乱,一个简单办法是看当地是否有许多繁衍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看他们的祠堂是否依旧,看他们的始祖坟墓是否依然还在。

再看看这地区神殿所祭祀供奉的,是否当地家族特色,而不是外来宗教。

比如碧油坑村神殿所供奉的,是陈氏家族一位先辈,宋代一位武将,据说能调动阴兵助战,战争中被元军射几十箭依然击鼓督战,伤重而死。死后显灵带阴兵救高宗一命,而得到高宗封侯。

图片
图片

类似的还有苍坡古村,建村时按照笔墨纸砚结构布局,以对应远处的笔架山,村里的神殿供的神像竟然是周处——这是祖先为了教诲后代子孙知错就改。

这些久远的家族传承和家族文化,对于文史工作者,或者是他们重要的史料。但是对于生存主义者,却是给我们寻找安全地带的好线索:这些古村,都是躲避战乱、让家族可以平安繁衍的好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