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电流流过脊髓,带您了解脊髓电刺激疗法

 邻村阿牛 2022-09-12 发布于四川

  近日,青年时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报刊相继报道了一位71岁的老英雄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接受了脊髓电刺激治疗后有效缓解疼痛的病例。周关祥 男性 71岁,38年前,为了救四个素不相识的路人,被机器卷走了一条腿;15年来,他反复被断肢处神经疼痛折磨,经神经纤维瘤切除术等多种治疗均无效,每天需服用大量止痛药,仍旧痛不欲生;日前经过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专家严敏教授的精心检查和准备,决定给老周采取一种全新的顽固性疼痛治疗手段-脊髓电刺激治疗,手术后患者疼痛显著缓解,重获新生。

图片

  老周得的是一种叫残肢痛的疾病,截肢后的患者发病率很高,这种疼痛的评分在7分以上,往往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被折磨的痛不欲生。那么,什么是脊髓电刺激疗法呢?为什么在治疗疼痛方面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脊髓电刺激疗法机理及操作教程(建议WiFi下观看)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治疗疾病的方法。以一种麻刺感或异常感覆盖疼痛区域,缓解患者的疼痛。

图片

脊髓电刺激疗法镇痛机理:

  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闸门控制学说,为SCS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Chandler认为SCS的止痛机制是降低了脊髓丘脑束中与细传入纤维相关联的神经元的活动,而SCS引起的感觉异常是因为激活了脊髓丘脑束中与粗传入纤维相关联的神经元。Meyerson等所做的小鼠单神经病试验发现,SCS刺激10~20min后,反射弧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的阈值明显升高,并持续到停止SCS刺激后30~60min。

图片

  目前,一般认为SCS的镇痛机制有几个方面:①刺激脊髓后索产生的逆行性冲动和顺行性痛觉冲动发生冲突;②脊髓后索的逆行性冲动激活了脊髓后角的闸门控制系统,使疼痛冲动不能上传;③刺激脊髓后索的上行冲动在丘脑、皮层产生干扰作用;④高级中枢下行抑制通路的激活;⑤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参与。

脊髓电刺激疗法使用适应症:

一.慢性顽固性疼痛

1.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 , FBSS)

scs治疗最多的病症。比利时曾对1983~1992年全国SCS治疗的所有疾病统计,其中腰背痛占61.4%。另有2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腰背痛占SCS治疗的疼痛性疾病的45%左右。

2.复杂性局灶性疼痛综合征(CRPS)

CRPS是以疼痛、感觉改变、感觉过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功能失常、其它如反应性心理紊乱等为症状的一种疾病。CRPS典型原因是肢体的创伤性损伤如扭伤,脱位,骨折,挤压伤和撕裂伤或手术,或是外周神经损伤。也有报道它发生于微小的损伤过程如常规静脉穿刺、中线定位或硬膜外注射甾体激素。

图片

SCS治疗24小时后,手部的水肿明显消退。

3.残肢痛、幻肢痛、脊髓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Shimoji K观察了SCS对454例痛症的早期治疗(1年内)效果,11.5%的患者完全止痛,71.1%的患者部分止痛(疼痛减轻30%~100%),1.3%的患者疼痛加重。11.5%的患者完全不需镇痛药物,57.9%的患者需要的镇痛药物用量减少。

4.外周缺血性疼痛

如:动脉硬化、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雷诺氏病、伯格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1981年Niglio首先报道,患者的溃疡愈合、疼痛消失。以后不断有人报道,对严重的硬皮病、糖尿病、血栓性脉管炎、雷偌氏综合症等所致的肢体缺血溃疡,虽然其它保守治疗方法和交感神经切除无效,甚至重建外科方法也不能奏效的,SCS治疗仍能取得较好效果。

顽固性心绞痛

  70年代初期以来,治疗心绞痛一直是SCS的研究重点,每年均有不少文献报道。短期疗效很好,有效率常常可达100%,患者胸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的摄入量、心电图ST段降低程度明显减轻,运动试验的运动耐量和运动终点时间增加,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治疗的效果也令人满意。SCS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疾病恶化率。Jessurun观察了57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曾行PTCA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以SCS治疗后,需要外科介入或改变治疗方案的病情恶化发生率下降了33~83%,年病死率为6.5%(随访4年),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病死率相似。

三.治疗神经原性膀胱

  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病人的神经原性膀胱,是临床医生常遇到且非常棘手的难题。70年代开始采用SCS治疗。SCS除了能使膀胱收缩排尿外,还有降低膀胱感染率、增加膀胱容量、使男性病人恢复阴茎勃起、减轻瘫痪肢体痉挛和骨质疏松、恢复损伤平面以下的出汗和立毛肌反射活动等作用。

四.植物人唤醒

  Kuwata T用SCS治疗15例植物人(大部分昏迷时间超过3个月),4例清醒,4例未醒但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例无效。动物试验显示,SCS刺激时脑电波频率增加2Hz,神经递质ACh增加了2.2倍。

脊髓电刺激操作方法:

图片

浙医二院严敏教授在进行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

  1. 影像学引导下、无菌操作。病人俯卧或侧卧位,局麻下将硬膜外穿刺针刺入到硬膜外腔,再将电极顺着穿刺针往椎管内送,在X光透视下或利用诱发电位、电刺激(被刺激的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应出现颤抖)来确定电极的精确位置。

图片

2.电极植入的位置、电极排列方式对疗效影响很大。电极一般植入与疼痛范围相对应的脊髓节段或上升数个节段。如下肢疼痛,电极应植入在T12~L3,对心绞痛电极应置于T1~2脊髓中线或左侧,对上肢疼痛,电极置于C4~5,头面部疼痛和颅内疼痛,电极置于C1~2,也可考虑刺激延髓或丘脑。

图片

3.术中测试。电极通过临时导线与临时刺激器相连,选择参数,调整使刺激覆盖疼痛区域并且患者对刺激感觉满意。

图片

4.体外测试:筛选测试期不超过十天。成功的测试包括:刺激覆盖了疼痛区域,患者愿意接受刺激的感觉,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50%以上,疼痛缓解,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

5.植入永久电极。

6.经皮下隧道固定 (Tunnel at the time of the trial) 固定电极。放置刺激器的皮下囊袋。

图片

图片

7.植入后的注意事项:卧床24小时,防止突然的运动,防止过度悬吊,不要提、拉重物,持续使用抗菌素48小时,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通常手术后1-2天可以出院。

8.参数调整和病人随诊:在电极植入术后的头1个月内,椎管内的阻抗变化最大,所需的电流强度也随之变化很大(Andersen C曾作过检测,变化范围在+406%~-34%之间),2个月后阻抗基本稳定。因此,术后1个月内应多次随访病人,适当调整治疗参数,以后随访间期逐渐延长。

脊髓电刺激的禁忌证有:

1. 3个月内出现过心肌梗死;2. 不能控制的疾病如肿瘤等;3. 人格障碍或心理不稳定;4. 妊娠期;5. 对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或起搏器依赖者;6. 局部感染;7. 严重的脊柱解剖异常致电极不能植入;8. 用抗凝药患者;9. 药物依赖患者。

  在国外,SCS已经得到了普及,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慢性疼痛的手段,有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医保制度的完善,SCS在我国的普及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