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问与人生

 专家视点 2022-09-12 发布于浙江
"University(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科学共同体,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守护着民族的精神家园,担当着推动科学进步的使命。即这里是追求真理的地方。 ★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 鲁迅:自由固然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却往往会因为钱而被卖掉。 混淆两个概念:职业理想vs人生理想,错把职业理想当成人生理想。 爱因斯坦:我们来到世界上,不是希望能够得到什么,而是希望能够做到什么。 ★学术之精神是高等教育的灵魂 “钱学森之问” 今天的高等教育究竟缺失了灵魂即学术之精神。倘若学术不能和社会保持足够距离,反而沦落为社会一部分利益阶层、利益体系的博弈工具的话,学术就不可能发展,甚至会发生变质。蔡元培曾提出“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 体验学术冒险,解决现在所有人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许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比结果本身多得多的东西。 每一个理科的学生,都要以实验室为家,每一个文科的学生,都要以图书馆为家。 冯友兰先生所说:以心静观宇宙,静观真际,可以对真际有理智的和同情的了解。真际就是真理的境界,要用心去静观,可以作为通往圣贤境界之门路。 ★学术精神与人生的关系 学问不仅是智力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它同时是人生境界和生命信念的基础。 学问与人生之间的关系分七个不同方面。 1.学术精神让我们能够真实地形成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 2.学术精神让我们拥有了开放的头脑和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习惯。 3.学术精神让我们拥有了自我批判的勇气。 梁启超先生 “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 4.学术探索的体验让我们总是能够把一个要处理的具体问题,放到学问的意义系统当中去,重新认识和评价它。 5.我们永远不是就事论事地讨论一个问题,这是学术体验也是学术精神对我们将来人生的一个重大意义:系统地谈论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放在一个意义中去严谨地思考,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明朝李梦阳 “诗与商,异术而同心”。 6.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们在学术体验的过程中赢得了学术之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在一生中总是怀有精神的饥饿感。 牛顿晚年说:我就是一个孩子,在海边捡贝壳,捡了一辈子,每捡到一个贝壳,我就很喜悦。永无餍足的精神饥饿感就是心理健康的根本标志,充满了好奇心,不断模仿学习。 7.学术精神总是能够将我们有限的人生与不朽的东西连在一起。 禅宗有一句话:“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自性”,就是“自本性”,也叫“佛性”。佛性呈现,万事万物就向人呈现出它的意义来了。而这万事万物中,没有一件事物可以让你获得生命的意义。“自性本无一法可得”,“法”就是事物。 在追求学问和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才终于赢得、领会到某种不朽的、超越的存在,它高于每一个“小我”,让每一个“小我”的生命无意义。人生的信念应该建立在我们对某种不朽的、超越的东西的领悟上,我们知道它无比重要。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领会到这种不朽,就是学术之精神对于我们一生的意义。 大学不应仅仅追求社会精英的培养,而更应该致力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担当天下的脊梁。黑格尔在受邀到柏林大学担任哲学系主任后的第一次讲课上就说,年轻人在大学里面应当干什么?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追求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