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行路•献爱心——云鹤同学暑期敦煌之行分享

 杨春林的班 2022-09-12 发布于浙江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写在前面】

暑假,漫长的两个月,总是有孩子过得很充实。这个假期,扬翼班的徐云鹤同学,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捐资办学,就过得很有意义。我让他分享一下,他颇有几分不好意思,说确实捐了点钱,但追根究底,是父母亲的钱,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还是简单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敦煌之旅的见闻。

(视频号将定时更新,欢迎关注)

【爱心之旅】

徐云鹤同学的义举,得到了敦煌二中和当地教育局的赞赏。

本次甘肃之行,和一批有爱心的朋友一同前往。

【敦煌风光】

我最早关于敦煌的印象,其实是来源于小时候朗诵课上所学的一首诗《大漠敦煌》,当时就对于诗中所述诸如鸣沙山等奇景心神往之,于是乎,此行于我而言,便是我这个标题——一次圣地巡礼。

这是演出《又见敦煌》,是敦煌为我此行留下的初印象。从张骞凿空,到王圆箓发现藏经洞,脚步的行进即是时间的推移,我们随着敦煌,一起走过漫漫古道,走过千年岁月,见证敦煌的兴亡盛衰。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并不认为王元箓是导致莫高窟文物流散海外的罪魁祸首,这与我们很多人的认知是不符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待他的视角。

这个是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不过一方面,我们这次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我在网上查到好像为了减少对沙丘的破坏,鸣沙山腹地是禁止进入的,所以我并没有听到诗中所述“鸣沙山千年不绝的鸣响”,这个比较遗憾。但是月牙泉还是看到了的。这张照片是我爬到月牙泉旁边的沙丘上拍的,左边那一块发光的楼阁就是月牙泉的所在地。

这里就是玉门关遗址。到这里之后我突然对“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了新的理解:玉门关这个门是九十度的嘛,一般的风怎么过嘛!(笑)

阳关。我原本以为这里也和玉门关一样有个遗址什么的,但是并没有。在拍照的位置有一块石碑,上书“阳关遗址”,另外在远处又有一个“阳关烽燧”,便是全部了。不过后者因为没有靠近,拍出来的效果实在不怎么样,所以我就没有拍。虽然照片中的内容极大可能是近现代新建,但我想千年前的阳关古道应也是如此,通向无垠的大漠与荒凉,“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长城都是明长城,北京那一段宏伟壮观而又蜿蜒曲折的长城,所以汉长城确实显得寒酸了点,破落了点,很难想象就这么个一米高都未必有的城墙能如何作为防御工事抗击匈奴胡虏。你也很难想象就这么一座小小的土堆就可以有烽火台之用,甚至还有名叫“当谷燧”。

好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莫高窟了。一般游客到莫高窟会随机浏览六个窟,其中有三个窟是必然包含其中的,这个就是其中之一,第九十六窟——九层楼。里面是一尊立式的大佛,因为视角以及光线的原因,我反正是只能看到脚部,胯部以上是完全看不见了。

因为洞窟内是不让拍照的,可能是为了防止光线对壁画塑像造成伤害吧,所以我就给你们找了张网图,这也是三个必游之窟之一,你们可以简单感受一下。但一来我不信佛教,二来我也没什么艺术素养,所以我确实对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最后一个必游之窟就是16-17窟,是一个大窟套小窟的形式,大窟里的内容依然是一些佛像壁画,不同的是进入大窟的通道右壁上又有一个小窟,也就是当年王圆箓发现的藏经洞,里面也有小一点的佛像

最后这个虽然不是诗中所提及的内容,但确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星空。在这方面,敦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不是那么发达,人口不算密集,另一方面,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干旱性使得没有什么云遮挡夜间的天空,再加上此处是距离边缘两公里的沙漠腹地,所以拍摄星空格外清楚。你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星星以及银河,说实话要不是我实地看过,我绝对会以为这张照片是虚假的。当然肉眼看与拍摄下来有一定的差别,肉眼看不到拍摄到的那么多星星(其实也很多),但那种举目皆星河的感觉,却也是照片所无法呈现的。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杨春林的班

文末,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徐云鹤同学在班会上分享的场景。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留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