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论语》开篇3句话,原来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free-flight 2022-09-1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京博国学


开卷有益,益在何处?

孔夫子告诉我们:“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为的是提升自己的学识与修养,为了服务于更多人,而不是为了在人前卖弄。

读《论语》重要的是将孔子所言与生活结合并践行。而《论语》开篇第一章就意义重大,启人深思,值得细细品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开宗明义,指出一条向上之路。

人生的三种境界,都包含其中。

图片
慎独的境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生天地之间,由懵懂孩童到所知甚多,全在一个“学”字。学,是每个人不可须臾离开的。懂得学习,善于学习,奠定了我们一生进步发展的根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会单纯吸收现成的知识,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知识再多,也只是两脚书橱,与人生无关,与智慧无关。

要将学习与思考发生关系,就必不可少地需要“慎独”的功夫。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讲的就是慎微的道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喻隐匿和微小处更现真心,一个人独处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小心。

古人看到了独处和细微处放松自己的危害,提倡慎独、慎微,提倡“吾日三省吾身”。

东汉时,东莱太守杨震虽有恩于王密,却坚辞王密送来的十斤黄金。王密劝他:“暮夜无人知。”杨震说:“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言无人知?”

“暮夜却金”的佳话成为慎独之典范。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因从天竺山上取了两片石头而感到十分惭愧。晚年离任后,仍心有介怀,专门赋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这道出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慎其微”的感叹。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修炼的是内在的定力。慎独, 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图片
君子的境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住在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跟随唐太宗御驾东征时,功劳卓著,封为“平辽王”。

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

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打开酒坛,里面装的竟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当众饮下三大碗送来的清水。

在场的官员不解,薛仁贵喝完三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君子之交淡如水。”

孔子说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之间的交情不建立在金钱或利益上,纯粹真诚。

图片
知人的境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自己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

道德修养高的人对此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结果总是适得其反。

柳下惠作士师,等于管刑法的官。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罢免下台,于是有一个人对他说,你何必一定要在鲁国做事,出国去吧。你自己国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等着呢,到别的国家说不定有更好的地位。

柳下惠答复他说,一个人终身行直道,思想、行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来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做事,都一样会有问题。如果以歪曲的心思来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的,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

柳下惠的人品就在这里,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处世,忽视功名富贵。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人生在世,谁能做到人人满意?常怀一颗宽宏大量的心,去包容他人的过错和失误,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修身养性的君子。

文章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