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奋|| 中国铁路的壮歌,时代英雄的群像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9-1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节气

图片

中国铁路的壮歌,时代英雄的群像

——读袁姣素长篇小说《白驹过隙

·  思 奋

图片

袁姣素长篇小说《白驹过隙》,以文学的笔调,再现了中国铁路慷慨悲歌的激情岁月,塑造了一系列时代英雄的群像,那些遇山钻洞、逢水架桥,行走“天路”的故事,那些钢人铁马,那种铁血柔情,读之令人震撼和共情:这是一部礼赞英雄、歌吟信仰的小说,是一部与时代一起奔跑的理想主义作品。 小说通过主人公柳汀挚爱的一条狗点点的生与死,与列车疾驶而过的隐形对比,展开了对时间的哲理思考。柳汀出生于蓼水河畔,十六岁随父亲柳胜利来到铁路工地,从此就把自己的人生与爱情融入到中国的铁路事业中,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蒸汽机车、到柴油机车到电力机车的提速、升级、飞跃的巨大变迁。铁路是她人生的定向标,也改变了她的命运。刚到铁路当临时工时,詹天佑当年独立设计和建筑的京张铁路的故事影响了她,让她这个在柳山里挑着担子、只知道去织布和赶集的姑娘,到成为勘测和设计铁路图纸的工程师的助手,再到跟随施工队伍走南闯北、进行了几条线路的施工,成长为一名工程师,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她这一辈子与铁路相牵、相连、相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浓缩了无名英雄的时代镜像。

图片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新中国在铁路建设上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跃然纸上。比如焦枝线,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打通了长隧道,全线顺利接轨通车,开创了中国快速修建铁路的先例。一群在崇山峻岭来回穿梭的铁路工人,他们望着一条条铺就的轨道如天路延伸,一次次的隧道爆破成功,欢呼伴随着激动的泪水响在空旷的田野上。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小说里,我们看到,隧道随时可能塌方“又一条活生生的生命牺牲了,刚刚还在和大家并肩作战,转眼这人就没有了”。他们“比泰山还重”,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铁路的修筑,也是一个战场上的拼杀,写满了“血染的风采”。 修筑铁路的艰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在工地上,有的人脚经常穿着雨靴做事,长期见不到阳光,都糜烂得见得到骨头了,有的长期在阴暗潮湿的地洞里作业,犯了类风湿,有的要截肢。因此,也有人当了逃兵,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坚守,写就了英雄传奇。英雄是时代的匹配,是时代的引领,也是文明的接力者、民族的执旗手。在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上,也可以说是英雄辈出。

秦多安是共产党人的形象代表,他一生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生活与工作步履一致,无论从哪里看,都如清风徐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人。他日夜奔走在铁路的勘测现场,风餐露宿,他曾经迎着风驰电掣的列车从钢轨上取下了别人还来不及撤走的压机,因为他相信,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必须迎难而上,来不得半点犹豫和思考,柳汀作为他的助手,也在他宽容而严苛的要求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人生态度。后来,他响应号召,去非洲援建坦赞铁路,最后牺牲在异国他乡。 柳采蓝是个转折型的人物,他好吃懒做,颓丧消极,到处“借米”度日,生活潦草,既没有方向感,又没有安全感,是铁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在铁路上娶妻生子,找回了自信与人生理想。他总是嘿嘿地憨笑着,要做铁路建设上的一颗火种,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在工作中总是冲在前头,不顾危险地顶着挖土,争着装车,纵使“指甲里满是砂砾,十个指头鲜血直流”,他也不叫苦,总是感到生活有意思,有盼头,为了给工友们打气,他晚上给工友们讲故事。后来,在轨道车加挂的平板车上,突遭大火,为了救火,他献出了生命,成为铁道战线的烈士。 与英雄的群像对应,小说也设置了一个在精神陷入困境的人物黄昌明。黄昌明在小说中是个复杂多维的人物。一方面,他是烈士的后代,他的父亲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也崇拜和敬仰英雄,他也希望做一个有信仰、有思想、有担当的人,另一方面,他贪生怕死,面对老曹的死,面对去市政府工作的诱惑,他向自己投降了,选择了撤退。长时期里,无论在爱情上还是在事业上,他都遭受了精神磨难和痛苦矛盾,张亚亚的死,对柳汀的伤害,让黄昌明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审视。最后,他因公殉职的自我救赎让他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令人感慨唏嘘。

图片

小说有两条线,一条是中国铁路的变迁,一条是主人公家乡的变迁。那条蓼水河,是柳汀的故乡河,是它给了主人公风雨中成长的养料和动力。小说展现了故乡老百姓克服困难、苦度饥荒岁月,逐渐脱贫,过上小康日子的历程。可以说,故乡既是主人公的精神原乡,又是给中国的铁路源源不断提供人力支持的地方。故乡的巨变与中国铁路的升级换代交相辉映,展示了这篇作品的时代高度。

 《白驹过隙》是袁姣素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家充分展示了她的语言天赋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力量。小说故事感人,文学性强,语言精美细腻,富有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山间偶有的一棵枫树,探出火红的脑袋,招呼着这个季节的热烈和丰满”“太阳和人的脸庞红红的,像是喝醉了酒”,这样的小说语言张力十足,耐人寻味。而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天空和大地纵身而过,让人看不见,又摸不着,但人的向上、向美、向真,是永恒的,它推动着社会的变革,推动着一个个新事物破壁出圈,这就是我们追随和热爱时代的理由。(原载2022年8月26日

图片

 // 

图片

袁姣素长篇小说《白驹过隙》名家点评

在《我是一个兵》中,袁姣素就表现出了既接地气又扬正气的平朴气息。这部《白驹过隙》,更是由草根群像抒写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人物立体,有血有肉,震撼心灵,表现出新时代人们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这种平民化的创作追求和抒写,值得关注和推崇。

——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白烨

时间如奔驰的列车,永远向前。而《白驹过隙》中的碎石、枕木、气息等等,无不带给人们心灵的碰撞和思考。时代赋予我们成长、磨难和美好,以及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在这群朴实敦厚的小人物身上得以真实呈现,令人感动。

——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阎真

袁姣素的《白驹过隙》忠实生活,讴歌英雄,浓缩时代。故事里既有时代英雄,亦有平凡人物,呈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民品质生活带来的社会意义,其传统又独特的语言风格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著名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 顾建平

通过宏大的叙事、细微的生活、传奇的故事,《白驹过隙》摹写了铁路人的使命担当与铁路事业的日新月异,作品中的激情岁月、风雨成长、灵魂蜕变,以及“钢人铁马”的时代精神,带给人深刻的心灵感触和思考。

——著名评论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龚旭东

图片

【作者简介】:袁姣素,女,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文联《湘江文艺》编辑。著有长篇小说《我是一个兵》《白驹过隙》,小说集《飞翔的嗥叫》,散文集《毛边的月亮》,诗集《素爱》《风动》《月亮的指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