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临床操作指南(试行)(第六版)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22-09-13 发布于广东


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年第41卷第4期
作者: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同济大学附 属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李茂全


点击获取原文: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临床操作指南(试行)(第六版)_李茂全.pdf



介绍

一 晚期胰腺癌的定义 

胰腺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它在最常见癌 症中排名第 14 位,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第 7 大 原因[1] 。根据 Globocan 最新的统计预测,2020 年大约有 466000 例患者死于胰腺癌[2] 。胰腺癌的也常适用 AJCC 的 TNM 分期,如表 1 所示:

Image

临床上多用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对胰腺癌进行分期:可切 除胰腺癌,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可能手术切除,也可能不能 手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不可手术切除)、转移性/ 晚期 胰腺癌(不可手术切除)。所有诊断出来的胰腺癌中,只有 不到 15% 是可能手术的,85% 以上都不可手术切除。本指南所指晚期胰腺癌为已发生局部和/ 或远处转移, 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3,4] ,在 T4N0M0 Ⅲ期以上的胰腺导 管细胞癌。不同的分期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式或治疗方式的组合, 只有明确了分期,才能在多种治疗方法中确定合适的治疗方式和策略。

目前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根治性切除,依据 影像学评估将胰腺癌分为:(1)可切除胰腺癌,(2)交界可切 除胰腺癌,(3)局部进展期胰腺癌,(4)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 癌。中晚期胰腺癌,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化疗和放 疗[5 ~ 12] 。近年来,中晚期胰腺癌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日趋广 泛。手术切除有困难、或者伴随病变较多不宜手术的患者、 不愿意接受手术、或术后复发的 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肝转移、 剧烈腰背部疼痛、不能耐受全身 化疗患者,均可采取敏感药物经 导管直接灌注、 放射性粒子植 入、介入性生物治疗,也可以通 过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胆 管内支架置入等解除梗阻性黄 疸等并发症。介入性治疗前,建 议明确胰腺癌的细胞学或组织 病理学诊断,以及基因检测,以 作为进一步临床治疗的指引。本指南不包括高能聚焦超 声(HIFU 刀)和纳米刀的相关治 疗。

二 晚期胰腺癌介入诊疗的几 个基本概念

(一) 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术

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术是在影像设备(超声、CT 或 MRI 引导),用细针刺入胰腺病变局部,抽取部分细胞或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来确诊。通过经皮穿刺手段可获得足量、优质 的组织学及细胞学小样本,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组织学 分型及分子学检测,从而指导诊断与治疗。

1951 年 Kirtland [13]首次利用经皮穿刺活检确诊胰腺癌。超声应用于临床后,1974 年 Smith 等[14] 采用超声引导胰腺 穿刺活检。随着 CT 的临床应用,Lüning 等[15] 于 1985 年采 用 CT 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由此提高了经皮胰腺穿刺 活检准确性,至此为胰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 手段。据报道,胰腺病灶穿刺活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8% ~ 90% 和 98% ~ 100% 。 

经皮胰腺穿刺活检选择的影像学引导方法有超声、CT [16,17] 。穿刺方法主要经皮针吸活检( fine⁃needle aspira⁃ tion,FNA)和组织切割活检法( core⁃needle biopsy,CNB)。两 种方法在诊断敏感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 CNB 能获取更多的组织学标本,便于进一步的分子病理 学检测,帮助明确肿瘤亚型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 患者可耐受、病灶穿刺无明显风险的情况下,建议选择 CNB。若病灶较小,邻近大血管等,或病灶内存在明显血管等,可考 虑 FNA。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现场快速细胞病理学检测 (ROSE),提高活检取材阳性率。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常见并 发症是出血、腹膜炎、胰瘘等。共轴系统穿刺针可有效减少 并发症,减少种植性转移。国外指南大多推荐超声内镜下 FNA 作为胰腺穿刺活检 首选方法,CT 引导下胰腺活检次之[18 ~ 20] 。由于中国细胞病 理学诊断水平,超声内镜下 FNA 所需一次性耗材等因素,超 声和 CT 引导下胰腺活检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有研究证 实:胰腺癌高表达 ROBO3、PPM1D 基因,可通过靶向抑制上 述靶点,能够显著杀伤肿瘤细胞。

(二) 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 

1 定义

动脉内灌注化疗术( trans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TAI)是指经动脉内将导管或微导管插入到胰腺癌病灶及其 转移灶主要供血动脉(如胃十二指肠动脉等) [21] ,根据临床 资料所确定相应化疗药物及其方案,将药物在一定时间内经 导管灌注到肿瘤组织内的治疗方法。

2 原理 

TAI 通过导管经动脉进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内再进行化 疗药物的灌注,药物分布不受全身无关的血流影响,肿瘤区 域是全身药物分布量最多且浓度最高的地方,即使以少于静 脉给药量的剂量进行灌注,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仍远高于全 身的药物浓度,其随血液循环流至全身其他地方的药物同样 对靶器官外可能存在的其他转移性病灶起作用,PFOB、Mi⁃ croRNA⁃26a 等能显著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血管通透性和 肿瘤对药物的摄取效率,辅助化疗药物快速有效地通过血管 渗透到肿瘤部位,加强药物杀伤性。同时 Smurf2、MicroRNA⁃ 21 等显著改变细胞渗透压,刺激细胞高效胞吞胞吐,提高化 疗药物治疗效能[9,21] 。

3 分类 

依据注 射 方 式 可 分 为:① 持 续 性 动 脉 内 灌 注 化 疗 (cTAI),一般要求留置动脉导管,灌注时间依据肿瘤生物性 特性以及所选择药物的时间浓度曲线决定;②团注式动脉灌 注化疗(bTAI),灌注时间一般为 30 ~ 45 min,多在肿瘤血供 丰富时进行。肿瘤血供不丰富,该方法的疗效有限,依据患 者实际状况,可改为 cTAI 或者其他局部物理治疗。依据注射部位和药物是否加热,还可分为区域性灌注化 疗和加热灌注化疗。

4 栓塞术 

指 TAI 灌注结束后,以 75 ~ 150 μm 可吸收微球、颗粒栓 塞至肿瘤染色消失,保留责任动脉。

(三) 经皮125 I 粒子植入术 

1 定义 

经皮125 I 粒子植入术是指在局麻下,采用 CT 扫描等影像 定位技术[22] ,依据模拟内放射治疗系统(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确定靶区和粒子植入的数目,采用直接穿刺的 方法将125 I 粒子植入到胰腺癌和转移病灶组织中,使肿瘤组 织细胞发生坏死的治疗方法。

2 原理 

胰腺癌组织属于乏氧性肿瘤,对常规放疗不敏感。而 125 I粒子半衰期为 60. 14 天,能持续释放 γ 射线。γ 射线是原 子核受激辐射的,比 X 线光子能量高、波长更短,穿透能力 更强,可持续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 合成,从而阻止肿瘤细胞 增殖;同时125 I 粒子所释放的 γ 射线为低能量射线,有效照射 距离为 5 ~ 20 mm,不容易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现有 研究已经明确125 I 粒子通过 γ 射线抑制肿瘤快速增长导致腹 腔神经节丛受侵的作用。

(四) 经皮消融术 

1 定义 

是指在影像学的引导下,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肿瘤 细胞坏死达到原位灭活,其原则是最大程度地灭活肿瘤细 胞,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结构。按照治疗原理,分为化 学消融和物理消融两大类:(1)化学消融:是将高浓度的消融剂(蛋白凝固剂、敏感 化疗药物和示踪缓释剂) 注入到肿瘤实体内达到消融的目 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行,缺点是消融剂分布不易控制,疗效 不理想。(2)物理消融:根据温度分为三类:热消融、冷消融、常 温消融(不可逆电穿孔),基于温度的消融方法有热消融(射 频、微波、激光、聚焦超声等),冷消融(氩氦刀、液氮刀等)。

2 原理

由于治疗方法不一,其原理相异;以经皮射频/ 微波消融 治疗术(RFA/ MWA)为例,进行说明。RFA/ MWA 是指在局 麻下,采用 CT 扫描或超声等影像定位技术,将不同数量热 消融针直接穿刺到胰腺癌和转移病灶组织中,在一定功率和 时间内,使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凝固坏死的治疗方法。灭活的 肿瘤组织可生产热休克蛋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 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抑制肿瘤细胞扩散。RFA 和 MWA 都是通过高热(50 ~ 90 ℃ )使肿瘤组织发 生凝固性坏死,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其区别主要在于产 热的原理不同。RFA 是通过高频交流电振荡产热,而 MWA 是通过微波带动身体极性分子运动产热。两种方式使肿瘤 组织温度高于其邻近正常组织,且癌细胞对高热敏感,从而 有效杀灭肿瘤组织,同时保护正常组织。

3 研究进展 

应用 RFA/ MWA 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可有效 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黄疸,并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但未 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目前,对于肿瘤对热处理后 的肿瘤生物学研究正在受到关注,如体外培养的肿瘤癌细胞

经热处理后增殖率增高,HSP70 表达水平升高,而 HSP70 抑 制剂可改变小增殖率。这些结果提示热暴露可能对 RFA 等 术后肿瘤残留及短期复发提供实验室依据,并为将来热消融 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以期提供患者长期生 存率。此外,RFA 治疗诱导远端胰腺癌小鼠模型非 RFA 肿 瘤免疫微环境重塑,提示 RFA 联合免疫治疗也可能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式[23 ~ 34] 。

三 晚期胰腺癌的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术 

一)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胰腺穿刺活检术适用于胰腺实性肿块、胰腺囊实性肿 块、怀疑有弥漫性疾病等,以确定胰腺病变性质,鉴别胰腺原 发癌与转移癌等[35 ~ 39] 。

2 禁忌证 

严重出血倾向者,急性胰腺炎、腹膜炎、皮肤感染、心肺 功能差、大量腹腔积液等。

(二) 准备 

1 患者准备 

穿刺前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其他 常规检查。怀疑胰腺炎时测血、尿胰淀粉酶。咳嗽剧烈者, 服用可待因片、阿桔片等镇咳剂;精神过于紧张者,服用艾司 唑仑等镇静药;术前禁食 6 h,对于针道穿过胃肠道者,可行 术前胃肠减压并给予生长抑素等持续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 抑制胰液分泌。

2 器械准备 

穿刺活检包,包括消毒手术洞巾,可采用穿刺针,也可根 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长度的 16 ~ 18 G 左右切割活检针。注 射器,局麻药,止血药等,11 号手术刀片,无菌试管,标本瓶, 组织标本固定液。

(三) 方法 

(1)根据 CT 扫描或超声等影像定位技术显示的病变位 置,穿刺路径选择皮肤至胰腺病变中央区最短距离,避开胰 腺周围大血管及扩张的胆囊、胆总管以及主胰管。胰头、胰 体病变多采用垂直方向进针,胰尾病变多采用水平或斜向进 针。条件许可的单位,还可以在 ROBIO 等穿刺机器人协助 下选择特殊进针路径,以最大程度减少周边正常脏器损伤,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标本置入甲醛溶液做常规病理检 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新鲜组织可置入液氮罐或深低温冰 箱做基因检测。(2)细针负压针吸活检时,经 CT 扫描或超声等影像定 位技术确认穿刺针尖的准确位置后,进行多点多向负压抽吸 活检,并在有经验病理医师协助下,快速将穿刺抽吸物固定 在甲醛溶液内,做细胞离心,涂片染色等检查。也可使用同 轴套管针反复穿刺抽吸数次。(3)因组织学切割活检取材更多、阳性率更高,有条件 的部分患者可行组织学活检术,但术前必须行邻近血管 CTA 检查,明确血管位置、走行方向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特别是 部分肿瘤包绕邻近血管者,在穿刺过程中更要谨慎、细致,术 中多次观察套管针内有无出血,如有出血、特别是搏动性出 血,可立即经套管针行明胶海绵条血管栓塞术,必要时予以 弹簧圈栓塞或继续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4)术后穿刺局部压迫 10 min 后包扎。患者平卧 1 ~ 2 h,观察脉搏、血压及有无剧烈腹痛等症状。细针负压吸引活 检术后一般观察 2 h,如患者无特殊不适可回家休息。切割 针穿刺活检术后,继续禁食,使用生长抑素;穿刺胃肠道者使 用抗生素,患者无明显不适次日复查血尿淀粉酶,正常后方 可进食。

(四) 注意事项 

主要防止术中、术后消化道或腹腔出血、急性胰腺炎、胆 汁性腹膜炎、胃肠道穿孔继发腹腔感染、肿瘤针道种植、胰瘘 等的发生。

四 晚期胰腺癌的 TAI + TAE 治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的局 部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全身静脉化疗,在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延长生存期、减少胰腺癌肝转移及已经出现肝转移的治疗均 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6,40] 。

(一) 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1)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2)已采用其他非手 术方法治疗无效的胰腺癌;(3)胰腺癌伴肝脏转移;(4)胰腺 癌术后复发[41 ~ 48] 。

2 禁忌证 

(1)对比剂过敏;(2)大量腹腔积液、全身多处转移;(3) 全身情况衰竭者,明显恶液质,ECOG 评分 > 2 分,伴多脏器 功能衰竭;(4)有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不能纠正,有 明显出血倾向者;(5)肝、肾功能差,超过正常参考值 1. 5 倍 的患者;(6)白细胞 < 3. 5 × 10 9 / L,血小板 < 50 × 10 9 / L;以上 (1)至(3)为绝对禁忌证,(4)至(6)为相对禁忌证。

二)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穿刺部位备皮,术前禁食、禁水 4 h。(2)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肿瘤标志物( CA19⁃9、CEA、 CA724 等)、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等,以了解 患者全身及主要脏器状况,判断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用作疗 效评价指标。(3)影像学检查完善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初次 治疗且无病理诊断者,需胰腺超声和 PET/ CT 等两种以上影 像学检查,提示具有胰腺癌影像学特点,扫描范围应包括胰 腺全部。(4)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风险及可能并发症。(5)术前用药灌注化疗前半小时给予非那根肌注镇静, 5⁃HT3 受体抑制剂等止吐药,静推止吐。(6)器械准备包括穿刺针、超滑导丝,导管鞘,导管,化 疗药盒(皮下化疗药盒置入术使用)。常用导管包括:4 ~ 6 F RH,Cobra 导管等以及微导管。7)用药方法:①以肿瘤细胞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指 导;②无病理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结合 CT、MRI 等 影像学表现,参考 UICC 治疗胰腺癌经典方案,如吉西他滨, 氟尿嘧啶,白蛋白紫杉醇等。灌注时间浓度依赖性药物 2 ~ 4 h,时间依赖性药物 1 ~ 2 个细胞周期。吉西他滨、白蛋白 紫杉醇等非时间依赖性药物灌注 2 h 左右;如氟尿嘧啶可采 用 500 ~ 700 mg / m 2 连续 2 天持续性灌注化疗[34,35] 。

(三) 操作方法 

1 患者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

2 操作步骤 

常规腹股沟区消毒铺巾,腹股沟局部麻醉,Seldinger’ s 法穿刺股动脉,放置动脉鞘,选择性动脉插管。选择性动脉插管[49] :将导管分别选择性置于腹腔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造影持续至静脉期,观察静脉受侵情 况),若可见肿瘤供血血管,则超选至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改 良区域灌注技术:超选至肠系膜上动脉的胰腺供血动脉,用 微弹簧圈进行栓塞,使胰腺由腹腔动脉和其分支进行供血, 该方法理论依据为经灌注药物的再分配,可减轻化疗药物对 肠道的影响,提高疗效。若未见肿瘤供血动脉,则根据肿瘤部位、侵犯范围及供 血情况确定靶血管,建议:胰头、胰颈部肿瘤经胃十二指肠动 脉灌注化疗;胰体尾部肿瘤视肿瘤侵犯范围、血管造影情况, 经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灌注化疗;伴肝转移者 同时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若造影下见肝内转移瘤的血供 比较丰富,可给予栓塞治疗,栓塞剂可选用超液化碘油或颗 粒栓塞剂。有学者认为:动脉供血不丰富,可以栓塞非主要 动脉后,再保留主要动脉进行动脉内灌注化疗[40] 。

3 药物选择 

可选用吉西他滨、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白蛋 白紫杉醇等。原则上不超过三联用药[37 ~ 39] 。

4 给药方式 

可以术中一次动脉冲击性灌注化疗,亦可持续性动脉灌 注化疗,或采用动脉热灌注化疗[50] 。(1)一次冲击性灌注化 疗可于术中完成,建议为吉西他滨 800 ~ 1000 mg / m 2 ,氟尿 嘧啶 500 ~ 700 mg / m 2 ,四氢叶酸 200 mg,单药或联合应用。可 2 ~ 3 周重复,或疼痛治疗缓解后再发时重复。(2) 持续 性灌注化疗包括留置导管持续性灌注化疗和皮下灌注药盒 系统置入术。持续性灌注化疗可选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和(或)非特异性药物,在用药方法、灌注时间等可计划性和 可控性方面均优于单次冲击灌注化疗,灌注时间根据药物的 特性决定,如氟尿嘧啶可采用 500 ~ 700 mg / m 2 连续 2 天持 续性灌注化疗,重复周期同一次冲击性灌注化疗。(3)热灌 注化疗,是指将相应的依据肿瘤生理学特征以及药物敏感性 试验所选择的化疗药物,在进行动脉内灌注化疗前将生理盐 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如 60 ℃ ) 后,由动脉导管直接灌注,以 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选择的杀伤肿瘤细胞 而不伤及正常胰腺组织,延长患者生存期。

(四) 术后处理 

(1)充分补液、保肝、对症治疗(止吐、退热等)3 ~ 5 天。(2)必要时抗生素治疗。(3)术后 1 周内复查肝肾功能、血 常规、肿瘤标志物、血清淀粉酶等。

(五) 常见并发症 

(1)与血管内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血肿、动脉夹层形成、 动脉痉挛、闭塞等。(2)与化疗药物相关的并发症:胰腺炎、 恶心、呕吐、疼痛、发热、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 等。(3)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或/ 和药物相关并发症 消化道出 血/ 应激性溃疡等。

(六) 疗效评价与随访要求[51 ~ 63] 

(1)建议每月随访 1 次。(2)生活质量评价(QOL,推荐 使用 ECOG 评分系统)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影 像学检查。

(七) 护理 

1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解释手术目的,以取得合作。(2)术前 4 h 不进固体或难以消化食物。(3)术前按医嘱用镇静剂及镇 静镇吐药。2 术后护理 (1)动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插管成功后将导管鞘和导管 固定在穿刺部位,只暴露出三通接头部分,连接电脑输液泵 控制药物剂量持续给药,每日更换输液管道一副,注意严格 无菌操作,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为避免导管移位,防弯曲,连 接输液管道处要固定妥当,并加强巡视。指导并协助患者家 属定时为其按摩该侧下肢,穿刺点敷料隔日更换,严密观察 有无渗液、出血及炎症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2)观察患者给药后的副反应:患者可有发热,消化道的不 适症状,可按医嘱对症处理。(3) 术侧肢体观察:严密观察 术侧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温度、色泽,询问患者是否有疼 痛、麻木感觉。如果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远端 肢体发冷等,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术侧肢体制动期间指导患 者进行踝关节和趾关节的活动。(4)拔管后的护理:动脉灌 注结束后拔管,术侧下肢应严格制动,重点观察穿刺点周围 有无出血、血肿,检查皮肤是否变硬、有无包块、足背动脉搏 动及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穿刺处拔管后加压包扎,沙袋 加压穿刺部位 6 h,12 h 松绷带,24 h 后可下床活动。

五 晚期胰腺癌的经皮125 I 粒子植入治疗 

(一)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1)胰腺癌转移灶及局部转移淋巴结;(2)预计生存期 > 3 个月,不能手术切除者;(3)不愿意和(或)因其他伴随疾病不能接受根治性手 术者;(4)预计生存期小于 3 个月,为缓解持续性上腹及腰背 部疼痛可慎重选择本治疗;(5)胰腺肿瘤切除术中残留病灶和(或)瘤床位置;(6)原发胰腺肿瘤最大直径 > 6. 0 cm 者应慎重选择肿 瘤减荷[52] 。

2 禁忌证 

(1)临床有明确证据证明胰腺肿瘤已广泛转移;(2)多器官功能衰竭者;(3)胰腺恶性肿瘤合并急性期胰腺炎症者;(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经药物治疗,不能改善者;(5)合并严重糖尿病,经降糖治疗,血糖仍高于 16. 7 mmol / L 以上者;(6)合并菌血症、脓毒血症者,不能接受放射粒子植入 治疗。

(二) 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以及治疗计划系统(TPS)

1 放射治疗处方剂量及125 I 粒子活度、数量 推荐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 110 ~ 160 mGy;125 I 粒子活度 0. 38 ~ 0. 8 mCi / 粒。粒子数量计算:Cevc’ s 公式:计算总粒 子数 = (长 + 宽 + 厚) / 3 × 5 ÷ 每个粒子活度。建议依据病 理恶性程度分型,使用不同活性度的粒子,恶性程度越高,选 择粒子活性度越高。

2 TPS 

(1)设计依据:

① CT 及超声等影像,了解胰腺病灶大小,形态与周边 组织器官如:胰管、十二指肠、胃、门静脉等的关系。② PET/ CT 了解胰腺肿瘤病灶功能范围。(2)设计原则:① TPS 设计穿刺途径避开重要血管,神经,淋巴引流 区。② 辐射覆盖胰腺肿瘤病灶功能范围。尽量辐射均匀, 粒子分布均匀。③ 注意胃肠道耐受剂量。

三) 围手术期处理

1 术前准备 

(1)胰腺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者,建议先行经皮胆 管引流术(PTC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下行鼻 胆引流或胆管支架置入术)等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同时予 以保肝药物治疗,短时间内使恢复肝功能至可以承受麻醉、 手术水平。术前注意补充维生素 K1。(2)术前常规应用生长抑素 2 ~ 3 天,3 mg 肌肉注射,1 次/ 天。(3)其余术前准备与普通外科手术术前常规准备相同。(4) 125 I 粒子准备,术后辐射防护准备。(5)术前禁食水。

2 手术操作 

(1)体表放置标记网格后 CT 平扫,按照术前 TPS 设计 穿刺途径,体表标记穿刺点。(2)常规消毒、铺巾。(3)按照治疗计划的角度和深度,穿刺成功后,CT 复扫 明确穿刺针位置,并适当调整。(4)按照治疗计划在各层面和深度,粒子间距依据肿瘤 的恶性程度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调整,植入计划所需125 I 粒 子,拔针。(5)CT 再次复扫,明确125 I 粒子数量及分布。(6)具备条件的单位,可行 PET/ CT 扫描,了解125 I 粒子 辐射分布是否符合 TPS 设计。如仍病灶有辐射冷区,可两周 后,无并发症情况下行Ⅱ期125 I 粒子植入术[54 ~ 56] 。

3 术后观察及处理 

(1)术后禁食水 6 h。(2)术后观察患者一般生命体征情况,有无腹痛、腹胀;大便颜色。24 h 内复查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便常规及便 隐血。如有腹腔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量是否较术前增多, 可查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3)如穿刺途径经过肝、胃、十二指肠等,术后预防性用 抗生素 1 ~ 3 天。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一周。(4)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 3 天,3 mg 肌肉注射,1 次/ 天。

(四) 常见并发症 

1 胰瘘

穿刺损伤胰管所致。按照急性胰腺炎 NCCN 治疗原则 进行治疗。术中穿刺应避免损伤主胰管。常规处理原则:禁 食,胃肠减压,运用抑制胰酶分泌药物,营养支持等。一般可 治愈。

2 胃肠道症状 

常见症状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持续时间长,并 因为125 I 粒子辐射区域距离胃、十二指肠较近从而引起放射 性炎症。以预防为主,在制定 TPS 时应注意控制辐射范围及 处方剂量。应用胃肠动力药及胃肠道黏膜保护剂,以及胃酸 抑制剂治疗,症状可在短时间内缓解。

3 术后腹腔积液

常见病因:

(1)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2)粒子造成肿瘤及周围组织放射性炎症产生腹腔积 液;(3)肿瘤组织放射性水肿压迫门静脉引起回流不畅,引 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产生腹腔积液。处理:予以充分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治疗,腹腔积液可 缓慢吸收。

4 粒子移位 

粒子可能迁移至肝、肺等部位,系在穿刺后释放过程中, 粒子误入门静脉、下腔静脉所致,大多无需特殊处理。

5 感染、大出血、乳糜瘘 

临床少见,对症处理后一般可治愈。对于大出血,建议 进行出血靶动脉栓塞。

(五) 护理 

1 术前护理 

(1)协助做好各种术前检查: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 间;血肝、肾功能、血糖等生化指标;心电图。准备好患者的影像资料、超声、胸片、CT 等资料。(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治疗目的、方法、手术进 程、疗效等)。(3)备好局麻药物。(4)术前肌肉注射非那根 根据医嘱,术前 30 min 给予 非那根 25 mg 肌注,带好病历。

2 术后护理 

(1)注意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 干燥,若被渗血、渗液污染,敷料要及时更换;(2)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感染发生;(3)注意异位栓塞症状及周围组织有无损害;(4)观察生命体征;(5)做好放射性防护:① 环境管理:术后患者应住单间或用铅衣防护,缩小其 活动范围,减少与其他患者的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室温 应控制在 22 ~ 25 ℃ ,减少热气与散在射线结合污染环境。② 人员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及放射防护知 识培训,医护工作人员需近距离治疗护理时,戴铅制防护围 裙、防护颈脖、防护眼镜,或采用自制铅防护小中单,遮盖住 患者的粒子植入部位,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固定护理 人员,尽可能集中完成各类护理操作,以减少与患者的接触 时间。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及人员。③ 家庭护理:粒子植入 4 个月内与患者接触采取一定 的防护措施,儿童孕妇不能与患者同住一个房间。

六 晚期胰腺癌的经皮射频与微波治疗 

一)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1)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术后;(2)不能手术切除的,预计生存期大于 3 个月的胰腺癌 患者;(3)不愿意接受胰腺癌切除手术患者;(4)预计生存期小于 3 个月,为缓解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可慎重选择;(5)原发胰腺肿瘤最大直径 > 7 cm 者应慎重选择减瘤 治疗。

2 禁忌证 

(1)临床有明确证据证明胰腺肿瘤已 广泛转移;(2)恶病质患者;(3)合并急性期胰腺炎症者;(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药物治疗,不 能改善者;(5)合并严重糖尿病,降糖治疗,血糖 不能控制在 15. 6 mmol / L 以下者;(6)合并菌血症、脓毒血症者。

(二) 射频与微波的选择 

1 射频与微波的功率确定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内部结构(病理恶性程度、药物/ 基因检测报告),以及 CT/ MR 病灶强化及坏死程度,可以选 择 T20 ~ T40 的不同电极。有关射频电极的种类、数量、间距 等见表 2,微波消融能量参考表 3。

2 针数及手术途径的选择

(1)射频消融术:推荐 CT 定位下治疗(穿刺前可服用 2% 碘水 100 ml,以显示胃肠道情况与肿瘤关系)或开腹直视 手术。由于胰腺嵌于十二指肠及胃组织形成的“C”形凹陷 内,周围较多空腔脏器,故超声定位欠佳,CT 由于其较好的 分辨率在经皮穿刺路径中成为首选。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 较大,并存在麻醉风险,但其优点在于术中可同时活检明确 病理,对易出现转移的腹腔脏器如肝脏等行探查术,对合并 有胆管及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可行旁路手术,改善梗阻症 状,并可及时处理术中血管损伤、胆管损伤等并发症。(2)穿刺方案:应尽可能避开重要脏器、血管,如胰管、 胆管。(3)根据肿瘤大小确定消融电极数量,一般选择 1 ~ 3 针、间隔 2. 0 cm 成等边三角形排列。(4)微波消融因其消融形态可控性差,须慎重选择。原 发灶及转移灶直径大于 5. 0 cm 以上,可优先选用肿瘤减瘤 治疗,推荐参考微波功率剂量范围为 50 ~ 70 W,消融时间为 5 ~ 10 min,建议每消融 5 min 左右进行病灶的定位扫描,以 观察被消融病灶的改变,确定再次消融的时间长短。

三) 围手术期处理 

1 术前准备 (1)胰腺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者,建议先行 PTCD、 ERCP 等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同时予以保肝药物治疗,短 时间内恢复肝功能至可以承受麻醉、手术水平。术前注意补 充维生素 K1。(2)较大胰腺恶性肿瘤往往与邻近血管关系密切,建议 术前常规行邻近血管 CTA 检查,以明确肿瘤与血管关系,利 于术中穿刺避开血管,必要时可术前行血管栓塞术,以减少 术中出血并发症。(3)术前常规应用生长抑素 2 ~ 3 天,3 mg 肌肉注射,1 次/ 天。(4)其余术前准备与普通外科手术术前常规准备相同。

Image

Image

2 手术操作 

(1)体表放置标记网格后 CT 平扫,按照术前设计穿刺 途径,体表标记穿刺点,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穿刺机器人配 合。(2)消毒、铺巾。(3)按照计划穿刺后,CT 复扫以确定穿刺针位置,并适 当调整。(4)穿刺过程应缓慢穿刺,分步进针,多次 CT 扫描,注 意针尖是否有搏动性跳动,并判断是否为动脉传导性搏动, 若不能避开血管特别是动脉,必要时放弃消融治疗并先改行 血管栓塞术。(5)按照设定功率及时间进行消融。(6)CT 再次复扫,明确活性病灶及有无出血等并发症。(7)有条件科室可行 PET/ CT 扫描,了解消融病灶是否 达到完全消融。由于胰腺癌在射频消融过程中,消融部位疼 痛较明显,如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术中给予全身及静脉 麻醉。如是经皮穿刺消融,需要患者呼吸配合,可于射频针 穿刺到位后,消融病灶前给予麻醉。

3 术后观察及处理 

(1)术后禁食 6 h。(2)术后观察患者一般生命体征情况,有无腹痛、腹胀;大便颜色。24 h 内复查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便常规及便 隐血。如有腹腔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量是否较术前增多, 可查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3)如穿刺途径经过肝、胃、十二指肠等,术后预防性用 抗生素 1 ~ 3 天。用胃肠动力药及胃肠道黏膜保护剂、抑制 胃酸分泌药物一周。(4)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 3 天,3 mg 肌肉注射,1 次/ 天,或 3 mg + NS 500 ml 持续 24 h 静脉微泵注射,连用 3 天。

(四) 常见并发症 

1 胰瘘 穿刺损伤胰管所致。按照急性胰腺炎 NCCN 治疗原则 进行治疗。术中穿刺应避免损伤主胰管。常规处理原则:禁 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药物,营养支持等。一般可治 愈。2 胃肠道症状 常见症状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持续时间长,应 用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及胃酸抑制剂治疗,症状可在短 时间内缓解。3 术后腹腔积液 予以充分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治疗,腹腔积液可缓慢吸 收。4 感染、大出血、乳糜漏 临床少见,对症处理后一般可治愈。对于大出血,建议 进行出血靶动脉栓塞。

(五) 护理 

1 术前护理 

(1)协助做好各种术前检查: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 间;血肝、肾功能、血糖等生化指标;心电图。准备好患者的 影像资料、超声、胸片、CT 等资料。(2)按肿瘤不同部位做好相应术中准备。(3)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治疗目的、方法、手术进 程、疗效等)。(4)经腹全麻的患者术前禁食 12 h。(5)根据医嘱打术前针,带好病历,护送患者进手术室。

2 术后护理 

(1)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伤口出血情况:根据医嘱 给予吸氧、止血剂、抗生素等。穿刺处伤口敷料要保持清洁、 干燥,如被渗血、渗液污染要及时更换,防止伤口感染的发 生;(2)根据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卧位及饮食,全麻患者按全 麻术后护理常规。经腹穿刺时因穿刺针经过胃肠道,故术后 需禁食 24 h。(3)测体温连续 8 次,注意有无感染的发生。(4)观察局部有无疼痛,经腹穿刺者观察其腹部体征, 如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处理。(5)注意患者皮肤有无烫伤表现。

七 晚期胰腺癌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处置 

(一) 梗阻性黄疸 

1 原因 胰头部肿瘤,肝门部淋巴结转移。

2 处置策略 (1) PTCD 及胆管支架置入,一般情况下可行内外引流, 若肝门部梗阻严重者,可先行外引流 3 ~ 7 天,等梗阻部位炎 症水肿消失后,再行内外引流。其优点是技术要求较简单, 路径短,操作简便,容易推广。缺点是有创伤。

①定义:是在指影像学的引导下,经皮胆管穿刺置入引 流管或胆管支架缓解胰腺癌引起胆管梗阻所致的梗阻性黄 疸。胆管支架分为普通胆管支架和125 I 粒子支架。研究显 示,与普通胆管支架相比,胆管粒子支架不仅可以降低支架 再狭窄,还可延长不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

②术前准备:常规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 功能,完善心电图、CT、MRCP 等影像学检查。禁食 6 h,术前 半小时吗啡 10 mg 肌肉注射,阿托品 0. 5 mg 备用。

③器械准备:胆管穿刺套件、普通胆管支架、胆管粒子支 架、 125 I 粒子、8 F 引流管、5 F 导管、超滑导丝等。

④手术方法:(①) PTBD 术:a. DSA 透视选择穿刺点或超声定位穿刺 点,通常穿刺右侧肝内胆管选择腋中线,左侧入路选择剑突 下为穿刺点。b. 局部消毒、麻醉,以 22 G 穿刺针穿刺肝内胆 管,穿刺后拔出针芯,边抽吸边后退,见抽出胆汁后经穿刺针 注入对比剂,进一步证实并显示肝内胆管。c. 证实穿刺肝内 胆管成功后,送入微导丝至胆总管,交换入 4 F 穿刺鞘管。d. 再送入 35 inch 超滑导丝,交换入胆管外引流管,成袢并体 外固定。(②)胆管125 I 粒子支架植入术:a. 胆管穿刺方法同 PTBD 术。b. 造影明确胆管梗阻部位和长度,交换入 150 cm 超硬 导丝,沿导丝送入 8 F 长鞘和导管。c. 导丝导管配合通过梗 阻段,交换出鞘管,再沿超滑导丝将125 I 粒子支架输送至梗阻 部位,近端定位准确释放支架。d. 再交换出胆管粒子支架输 送器,沿超滑导丝将普通胆管支架输送至胆管粒子支架的内 侧,定位并准确释放。e. 最后沿导丝送入 10. 2 F 外引流管 成袢,体外固定包扎,外接引流袋[64] 。(2)ERCP,一般情况下可行内外引流,若肝门部梗阻严 重者,可先行外引流 3 ~ 7 天,等梗阻部位炎症水肿消失后, 再行内外引流。其优点是微创。其缺点是技术要求高,路径 长,操作相对困难。(3)有关 PTCD、ERCP 及胆管支架,具体要求和技术标 准,参见其他专业委员会相关指南[65,66] 。

(二) 淋巴结转移 

1 定义 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单个或融合淋巴结累计直径 > 1. 0 cm 以上。2 处置策略 同本指南中胰腺癌及肝内转移病灶处理方法。

(三) 胃肠道梗阻 

1 原因 (1)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压迫胃肠道;(2)胰腺癌病灶压 迫;(3)胰腺癌术后吻合口狭窄;(4)肿瘤播散致肠管和系膜 纠结皱缩肠管狭窄。2 处置策略 (1)胃肠减压,置入胃肠营养管至胃肠道梗阻段远端 3 ~ 7 天,等梗阻部位炎症水肿消失后,再行支架置入;(2)胃 肠道支架置入,根据梗阻的原因、部位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 支架;(3)长段狭窄的可考虑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4)有关 胃肠道支架,具体要求和技术标准,参见其他专业委员会相 关指南。

(四) 顽固性疼痛 

1 原因 (1)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压迫;(2)胰腺癌病灶压迫;(3) 腹腔神经节受侵犯。2 处置策略 (1)射频消融;(2)腹腔神经节阻滞术;(3)疼痛三阶梯 治疗原则;(4)有关射频消融,具体要求和技术标准,参见其 他专业委员会相关指南。

八 晚期胰腺癌经皮穿刺肿瘤内化学诱导免疫疗法治 疗[67 ~ 73] 

(一) 适应证 

(1)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术后;(2)不能手术切除的,预计生存期 > 3 个月的胰腺癌患 者;(3)不愿意接受胰腺癌切除手术患者。

(二) 禁忌证 

(1)临床有明确证据证明胰腺肿瘤已广泛转移;(2)恶病质患者;(3)合并急性期胰腺炎症者;(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药物治疗不能改善者;(5)合并严重糖尿病,降糖治疗血糖不能控制在 15. 6 mmol / L 以下者;(6)合并菌血症、脓毒血症者,不能接受射频与微波治 疗。

(三) 器材和药物 

23 G × 150 mm 和 25 G × 90 mm 穿刺针;高压注射器;超 声/ CT,药物组合为化疗药物阿糖胞苷 ( Ara⁃C)、 阿霉素 (ADM) + 水溶性缓释剂 + 免疫佐剂(DNP)。

(四) 治疗方法 

(1)治疗前应做相关的检查。治疗前 15 min 患者肌内 注射布桂嗪 0. 1 g、立止血 1 KU 或酚磺乙胺 1. 0 g,昂丹司琼 4 ~ 8 mg 以预防治疗后疼痛、出血和呕吐。如在 CT 引导下 治疗,治疗前口服 1% ~ 2% 泛影葡胺溶液 500 ml。(2)治疗时首先超声和(或)CT 引导定位穿刺点测定皮 肤穿刺点至肿瘤中心的距离,2% 利多卡因溶液局麻,持穿刺 针沿超声和(或) CT 定位方向刺入肿瘤中心,并经超声和 (或)CT 证实在肿瘤中心部位后,抽出针芯,接高压注射器, 注射缓释液,使药物在肿瘤内呈饱和状态。注射药物剂量 (ml) = 肿瘤直径( < 5 cm) × 2. 0 或肿瘤直径( > 5 cm) × 1. 5。(3)注射完毕后稍停片刻,拔出穿刺针,无菌纱布覆盖 穿刺部位,胶布固定。治疗后 1 ~ 3 天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食物,以免发生十二指肠梗阻,有伴随症状者给予对症处理。

(五) 治疗中注意事项

术前详细评估病灶及周边血管情况,穿刺要精确定位,争 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对胃肠的损伤,若涉及高度危险部位, 可采取步进式进针,避免损伤重要动脉。注射过程中,如患者 出现疼痛,可注射利多卡因后再注射药物。治疗后如产生胰 腺肿瘤的急性炎性反应,应按照急性胰腺炎进行常规处理。

九 晚期胰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的优化选择 

晚期胰腺癌患者应尽早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同时进行cTAI 联合物理治疗的综合治疗。cTAI 能有效地控制胰腺癌 的原发灶及转移灶,化疗方案应依据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 敏感性确定,物理治疗包括原发及转移病灶的粒子、射频和 微波治疗,具体方法选择应依据肿瘤的部位、血供及内部结 构确定(表 4) [74 ~ 77] 。

Image

胰头部肿瘤应在影像学引导下,经皮125 I 粒子植入治疗 为主,体尾部肿瘤以经皮射频、微波为主;肿瘤血供不丰富 者,以物理治疗为主(图 1)。在提高患者临床免疫力的前提下,cTAI 应作为首选方 法,物理治疗是其有效补充,二者可以交互、重复应用[78 ~ 88] 。

1 持续性动脉内灌注化疗 cTAI 导管留置位置,依据肿瘤发病部位不同而异,胰头 肿瘤,留置于十二指肠上、下动脉;胰体部肿瘤,留置于胰背 动脉、胰横动脉;胰尾部肿瘤,留置于胰大动脉、交界动脉。化疗方案遵照以下原则:首先以肿瘤药敏实验报告为依据;其次,缺乏或无病理学诊断时,结合 CT、MRI 等影像学表现, 参考 UICC 治疗经典方案进行。药物持续灌注时间:非时间 依赖性药物(如吉西他滨等)2 h 左右;时间依赖性药物(如 5⁃FU 等)20 h 左右。

2 125 I 粒子植入 首先,明确肿瘤大小、形态、部位、邻近脏器解剖关系,确 定穿刺路径;其次,TPS 确定具体粒子数目及125 I 植入部位。治疗遵循以下原则:距病灶中心最近、邻近器官损伤最小、操 作简便。粒子的层距和间距依据肿瘤的活性程度及基因检 测结果可以在 5 ~ 10 mm 调整。除常规介入术前准备外,术前 1 天禁食,生长抑素 24 h 持续静滴抑制和降低术后继发胰腺炎的发生率。CT 引导 下,完成活检和植入125 I 粒 子,术后 CT 确认粒子分布 是否合乎设计方案,有无缺 失或移位,同时明确有无局 部血肿及其他器官损害。术后继续禁食、 生长抑素 24 h 持续静滴,予以静脉营 养支持及止血治疗 1 ~ 3 天;观察血压、腹痛、淀粉酶 等变化。

3 射频/ 微波治疗 首先,明确肿瘤大小、形态、部位、邻近脏器解剖关系;其 次,确定用针数量、穿刺路径;第三,依据影像学肿瘤大小和 内部结构,确定射频/ 微波治疗的功率和时间。治疗遵循以 下原则:距病灶中心最近、邻近器官损伤最小、操作简便。退 针的过程中,要适当灼烧封闭针道,以减少针道出血、防止肿 瘤种植转移。其他围手术期处理同粒子植入。

4 介入治疗策略 晚期胰腺癌患者,cTAI 是首选治疗手段;其次,cTAI 治 疗后存在以下表现:(1)肿瘤病灶继续增大,(2)瘤体不能持 续缩小,(3)患者体质不能耐受,应考虑运用125 I 粒子植入、射 频或微波消融治疗。

5 粒子、射频和微波的选择原则 (1)为了避免损伤胰管、胆管及邻近十二指肠降段,胰 头部肿瘤多选用125 I 粒子植入;提出病灶数目同一部位不超 过 3 个、直径小于 5. 0 cm 或者 3 个部位、病灶小于 3. 0 cm, 基因 ROBO3↑/ miR⁃250b↓等以经皮物理治疗为主,消融功 率增加 5% ~ 10% 与时间延长 10% ~ 15% ,粒子植入间距缩 小为 5 ~ 8 mm;(2)体尾部肿瘤,可选用 cTAI⁃ 125 I 粒子植入⁃cTAI 模式, 或 cTAI⁃射频/ 微波消融⁃cTAI 模式;也可选用 cTAI⁃射频/ 微 波消融后,部分残余病灶再加用125 I 粒子植入模式。

十 晚期胰腺癌的介入治疗的随访与疗效监测方法

(一) 临床疗效 

1 一般资料 有研究总结对 1018 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验证(男 617 例、女 401 例),分为对症治疗组、介入组(区域性动脉化 疗灌注或联合物理治疗,包括粒子、射频、微波治疗)、常规静 脉化疗三组,介入组总生存时间(OS)为 13. 52 个月,较静脉 化疗组 7. 20 个月提高 87. 78% ,明显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

(1)入组标准:①临床确诊胰腺癌(病理学诊断或影像 学诊断及 CA19⁃9 检测);②无手术指征,胰腺癌 TNM 分期 Ⅲ、Ⅳ期;③无其他确诊的恶性肿瘤;④ECOG 评分 0 ~ 3。

(2)基本资料:有研究从 200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共 入组随访了 1018 例患者,其中失访 31 例,失访率为 3. 05% 。入组患者中男 617 例、女 401 例,平均年龄(67. 24 ± 12. 46) 岁(28 ~ 90 岁),分为对症治疗组(常规支持治疗)、对症 + 介

Image入组(区域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物理治疗,包括原发灶及转 移灶的粒子、射频、微波治疗)、对症 + 化疗组(常规静脉化 疗)三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见表 5。治疗前组间在肿瘤 体积、肾功能状态等方面均衡性良好,其中有无腹腔积液、梗 阻性黄疸和肝功能评分存在差异,原 因是静脉化疗与介入治疗要求肝功能 基本正常。

(3)三组患者总体生存期分析:统 计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的 OS 分 别为(4. 20 ± 0. 06)个月、(13. 52 ± 3. 17)个月、(7. 20 ± 0. 45) 个月,三组间 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0. 000,统 计学方法 Log⁃rank 检验)(图 2)。

(4) mRECIST 分析:三组间临床 缓解率比较分析,对症治疗组临床缓 解率为 19. 7% ,对症 + 介入组为 46. 9% ,对症 + 化疗组为 41. 6% ,进一步 组间两两对照的分析显示,对症 + 介 入组临床缓解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 = 0. 000,χ 2 检验)(表 6)。

(5)三组间生存率比较:三组间 6、12、18 个月的生存率(表 7) 比较显 示(χ 2 检验),对症 + 介入组比对症治 疗组及对症 + 化疗组表现出显著优势 (P = 0. 000、0. 000、0. 001)。晚期 胰 腺 癌 疗 效 评 价 标 准:除 RECIST 标 准 外, 临 床 获 益 ( 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也是晚期胰腺癌 重要评价标准。CBR 是指疼痛程度减 轻≥50% ,每日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 50% ,KPS 评分提高 20 分,可评为临 床获益[89] 。

十一 总结

综上所述,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晚 期胰腺癌患者,cTAI、 125 I 粒子植入、射 频和微波消融等介入治疗在改善患者 生存治疗和生存期方面有着较为完整 的整体解决方案。根据肿瘤大小、形 态、部位、邻近脏器解剖关系等,选择 一种或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可有效提 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生 存质量。随着基因技术、分子影像学 技术及免疫治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将进一步提高[90] 。

Image

Image

十二 致谢 

首先,感谢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介入医学委员会和国家 介入医学创新联盟(筹),对本次制定指南的大力支持与关 怀;其次,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 39 家国内三级甲 等医院单位大力协助;最后,感谢 71 位国内从事胰腺癌介入 治疗相关方向著名专家的共同撰写与反复修改,使本指南得到日臻完善;以期规范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操作与标 准,从整体上提高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 时间。 

十三 编写委员会单位及专家 

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陆骊工、李勇);安徽医科大学 合肥医院(殷世武、龙海灯);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吕维富、鲁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肖、李槐);中 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福君、高飞、范卫君);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医院(肖越勇、魏颖怡);北京市肿瘤医院(朱旭);天 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郭志、于海鹏);武汉协和医院(郑传 胜);浙江省肿瘤医院(邵国良);江苏省肿瘤医院(陈世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瑞宝);四川省肿瘤医院 (许国辉);云南省肿瘤医院(黄明、丁荣);山东省肿瘤医院 (韩建军);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医院(赵卫、胡继红);昆明 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家平);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周 石);湖南省人民医院(向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绵阳医院 (刘启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王文辉、李奋强);甘肃省人 民医院(车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郭金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克、钟红珊、苏洪英、邵海 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李玉亮);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乔 元岗);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纪建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倪才方、朱晓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伟 新);中国人民解放军 960 医院(孙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 长征医院(董伟华、肖湘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建 华、颜志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袁敏);同济大学附属 同济医院(程英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 忠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茅爱武);第二军医大 学附属长海医院(杨继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 茂全、曹传武、吕中伟、徐辉雄、韩世龙、潘龙、刘占举、宋振 顺、王实、倪叶彬、康黎、金锋);学术秘书:韩世龙,徐聪

END

多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