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生书语】虫亦可雕也 | 随笔 徐景洲

 文化佳园 2022-09-13 发布于江苏

 


      年少气盛时,总觉得自己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要做鲁迅,要做郭沫若,要做一个才华横溢、业绩盖世的大文豪。真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可岁月悠悠逝去,终归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而立之年,无以而立。于是又自暴自弃,徒叹人生如梦,本无多大意义,还是随波逐流,思什么进取不进取?

  偶尔看到当代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的学术论著《龙虫并雕集》,那书名如重槌击鼓,令人怦然心动,感悟良深。

  以王力先生那样的学力,本该是做大学问干大事业,可他却认为,做学问,干事业,无论大小,只要有价值,有意义,都应当去做好它,正所谓龙也可雕,虫亦可雕矣。可以说,正是这种龙虫并雕的治学敬业精神,才成就了王力先生当代语言学泰斗的地位。再看先生的文集,也确实是鸿篇巨制的降龙伏虎之作有之,细微末节的雕虫之文也不乏其间。

  于是终于在过而立、奔不惑的年岁里,大梦初醒,茅塞顿开。人之能力有大有小,而人生的意义并不在这大小上,重要的在于能否尽其所能,去实现其人生的价值。龙不可雕时,虫亦可雕矣,这才是成熟的人生。

  雕虫的日子果然充实而富有人生的乐趣。看《水浒》,发现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中没有姓赵和姓高的,是基于农民起义军与封建统治者的势不两立,而且宋江、晁盖二人之姓合起来,竟谐音“宋朝”,于是写出五百多字的“雕虫之文”,先发表于《周末》,后又为《北京日报》、《新民晚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看《荷花淀》,发现小说二、三、四段是可以删除的“多余的红补丁”,于是,不足千字的“雕虫之文”又发表于《名作欣赏》,继而被《文摘报》转载,后来杂志还发表文章与之争鸣呢!看《唐宋词鉴赏辞典》,发现对《醉妆词》的鉴赏大谬不堪,又“雕”成千五百字的小“虫”与之商榷,为《光明日报》所刊用。看《金瓶梅》,发现书中第二号男主角应伯爵的姓名寓四层含义,隐含了应伯爵“白吃、硬吃、大吃、应吃”的四吃混饭术。于是,使出浑身解数,“雕”成了一只近五千言的“大虫子”。没想到,如此异想天开之文,竟被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知识》全文刊登,其观点还被《高师中文信息》摘编了呢!雕虫之乐,真是其乐融融。如今,手边还有许多“小虫子”,正待我津津有味地去雕琢呢!

  雕虫小技,使我步入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平庸无聊的生活因此而变得充实、丰富了。劳作之余,有如许虫雕,又何所奢求?

      本文作于1998年  图片为发表的部分作品及转载的书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