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宦官也疯狂,先五侯肆虐后十常侍专权,娶妻、乱政、无恶不作

 梦想童年594 2022-09-13 发布于江西

题记

汉和帝时期,宦官郑众因诛杀外戚窦宪有功,被提拔为“大长秋”,从此,汉和帝对郑众宠爱有加,东汉宦官弄权从郑众正式开始了。

汉桓帝时期,宦官单超、左悺、具瑷、徐璜、唐衡因为诛杀外戚“跋扈将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被称为“五侯”。从此,权力又一次倒向宦官,最终导致“五侯乱政”。

不论是汉桓帝时期的“五侯乱政”,还是汉灵帝时期的“十常侍专权”,都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超出你的想象,为什么这么说,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宦官

五侯乱政,百姓心里有杆秤

他们贪婪、骄横、奢侈比外戚有过之而无不及。

五侯除了单超早死外,其他四侯早已臭名远扬,左悺、具瑷、徐璜、唐衡分别被民间叫作“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左悺权势滔天,无恶不作;具瑷骄横无比,目中无人,从不与三公一块坐下来谈论政务;徐璜是只吃人的老虎,老虎屁股摸不得,老百姓惹不起,只能避而远之;唐衡居心叵测,难以琢磨,甚至观点左右摇摆,人们不敢跟他说真话。

这些都是老百姓给“四侯”的画像。他们肆无忌惮,侵占良田,欺男霸女,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与盗匪、流氓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强盗讲究行规。

身为太监的五侯,女人、儿子、排场一个都不能少!

五侯竞相攀比、炫耀,他们的府署馆第,星罗棋布于大小城市。他们都争着盖住宅,楼观壮丽,用金银装潢、用绸缎裱糊住宅,穷极技巧。

他们穷奢极欲,广为搜集珍禽异兽。南方的黄金、和氏璧、细薄透明的绢纱之类,装满了宝库。

他们用金银毛织品,装饰大马,他们外出时随从车队浩浩荡荡,威风八面。

他们身为太监,却偏偏要强娶良家美女为妻妾,妻妾的衣着极具华丽,打扮地像宫中的嫔妃;同时,府上侍女、歌童、舞女一类的“玩物”应有尽有,充斥着华丽的房室。

他们还广收养子,以便传国袭侯。

五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五侯中的兄弟姻亲,个个都在地方当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飞天。如单超的弟弟单安为河东太守,弟弟的儿子单匡为济阴太守,徐璜的哥哥徐盛为河内太守,左悺的弟弟左敏为陈留太守,具瑗的哥哥具恭为沛相。

他们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都是当地的害虫,他们在当地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徐璜的侄儿徐宣,出任下邳县县令,当起了无法无天的土皇帝,残忍暴虐,令人发指。

徐宣原先曾向汝南太守李暠求亲,想娶他的女儿,遭到拒绝。徐宣当上县令后,立即派吏卒到李暠家中,把李暠女儿抢回府,加以杀害,埋尸府中。

徐宣的杀人罪行被告发,当时下邳县属东海国,黄浮为东海相,黄浮于是收捕了徐王宣家属,不管老少,都拷打审问。

东海国国相黄浮依法判处徐宣死刑,暴尸示众,大快人心。

由于黄浮秉公执法,得罪了徐璜,徐璜于是向皇上诉苦。汉桓帝偏听徐璜的诬告,皇上大怒,剃去黄浮的头发,用铁圈束着他的颈,送右校劳改。

五侯宗族宾客更加肆无忌惮,恣行无忌,百姓怨声载道。

上行下效,五侯之外的侯览兄弟之乱

除五侯外,其他有权势的宦官也上行下效,胡作非为。中常侍侯览的田产靠近济北地界,他的仆人和宾客公开抢劫过往行人。

侯览霸占别人住宅381所,田地118顷。他还建造了许多宅邸,规格用料与皇宫相似。预造的坟墓廊高百尺,可见规模之大。

侯览的哥哥侯参任益州刺史,只要听说州内谁家巨富,就给谁家罗织罪名,满门抄斩,将其财产没收归为己有,这样的来的财宝,能装车300辆之多。

十常侍之乱,玩弄于汉灵帝于鼓掌间

张让

公元167年,汉桓帝驾鹤西游,没留下合法继承人。窦太后和父亲窦武商量,立汉章帝12岁的玄孙刘宏为灵帝,面对猖獗的宦官势力,窦武与太傅陈蕃等密商,决心铲除宦官势力。

窦武乘一日日食的机会,将计划告诉窦太后。挺逗吴硕要全部铲除宦官,窦太后认为不妥。

犹豫之中,计划外泄。宦官曹节等人先发制人,把窦太后幽禁于南宫云台,杀死窦武、陈蕃,朝政完全被宦官把持。

东汉永平年间,中常侍的编制仅有4人,汉明帝时期,中常侍的编制升为10人,而且,权限不仅仅局限在宫内和永巷,还可以在外朝任职“九卿”等官职,这就给宦官篡权开了口子。

这里所的“十常侍”指东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张让和赵忠是他们的头。

他们玩弄小皇帝于鼓掌之间,以至于汉灵帝竟恬不知耻地说:“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

汉灵帝

十常侍利用汉灵帝贪玩的特点,随意摆布汉灵帝,横征暴敛,卖官鬻爵,父母、兄弟、宾客遍布天下,他们横行乡里,祸害百姓,东汉的政治腐败到了极点,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结语

发端于汉和帝时期的宦官乱政,在汉桓帝、汉灵帝更加疯狂,他们总揽朝政,以权谋私,陷害忠良,胡作非为,酿成了两次迫害儒生的“党锢之祸”。

大凡宦官乱政,都有政权颠覆的危险:秦二世依赖宦官,秦亡!汉朝开始宠信宦官,终因宦官而灭亡;明代自永乐帝后,宦官得势,皇权走弱,元气大伤,最终灭亡!

宦官,本是六根不全之人,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都要求宦官不可以干政,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