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稿】《老桥的故事》之二:泰安桥 (何家桥)

 黄之中 2022-09-1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泰安桥 (何家桥)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用于建造何家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图片

清代名士陈蒋麟曾有诗《泰安桥即景》:'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尽情享受晚间清凉。真是一幅生动的古代消暑纳凉图。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了。 

2003年8月20日晚上9点15分左右,一声巨响,上海现存最陡最古老单孔拱桥泰安桥,因施工队施工不当而坍塌了,也就几分钟,北大街断桥旁就挤了近两百人,老百姓都很痛心,很多老人都哭了。我闻讯即外赶到现场时,只见到,古桥桥拱两端掏空,桥面荡然无存,河面上,只剩几排被断桥砸弯的钢管架。几位民工,赤膊打捞跌入河底的桥石。后在朱家角镇政府办公室,听到了当时最具权威的答复:

图片

“泰安桥由于年久失修,石块风化,已被定为'危桥’,两年前就提出保护维修计划,镇政府己先后6次与市、区有关专家实地勘察会商,经市、区文管会同意,于今年8月5日正式动工。施工队由市文管会派来的,是有资质证明的。事故发生后,市文管会有关专家和区、镇政府领导都立即到了现场。据初步调查,古桥修复时,由于为了照顾船只通过,所以没有用全撑的木榫头,而是用了钢管架支撑。加上现场管理不当,夜间无人值班,不排除有船只撞架导致桥拱部分坍塌的可能。

据历史记载,建于1584年的泰安桥在康熙24年间大修过一次,后又修了三次,古桥之所以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正是因为历代不断修缮的结果,但建国以来却一直没有修过。近年来,文物管理部门经过多次勘察,发现泰安桥拱圈上的青石有三分之一已风化,严重风化的有10多块,8块龙筋石中有3块完全断裂。反复论证后预测,这座桥有重大隐患,如果受到重大震动,可能有倒塌危险。于是,2002年年底,朱家角镇政府向青浦区政府、区文管部门提出修缮申请,今年1月,区政府下发了批复。至于泰安桥上的石榴树,多年来一直是朱家角居民心目中的骄傲,传说石榴石榴是“留石”的,有了石榴树,泰安桥就太平了。有居民认为,这次修古桥却把石榴树给砍了,造成倒塌。而且老的泰安桥是用糯米把石块粘结住的,现在用水泥就没有以前的效果了。此时,人们己无暇古桥的“修旧如旧”,只愿桥上的两株石榴树能继续茂盛。

图片

传说古人用糯米粉浆拌石榴籽来砌石缝,取“石留”之意。为求美观牢固,用糯米粉和石灰作粘合剂,每天三层砖的速度建造。看着砖与砖之间细细的缝,真感叹主人的良苦用心。

有生命力特别顽强的石榴籽就从石缝中发芽、生根,长成一大丛树,树根紧紧抓住石块,真起到了固石留石的作用。石桥与石榴浑然一体,互相伴随度过漫漫长路。这桥上石头缝里长大树,长的还是两棵同样的树,并不多见。泰安桥因为这两棵夫妻树也平添了几分人情味,显得更亲切。昼夜交替,石桥的缝隙中也悄悄谱写着质朴无华的恋曲。后经文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月的抢修,终于于9月23日基本完成。我在现场见到,本着修旧如旧的宗旨,原坍塌的泰安桥,百年旧石料能用的全都归复原位,泰安桥又重新恢复原样,旧石上的雕刻花纹清晰如常。原先长在桥上的石榴树也被重新种在桥边,市民可从北大街直接走到“圆津禅院”。工人们还在进行着最后的收尾清扫工作。据周边居民介绍,尽管古桥已经恢复,但看上去总觉得太“新”,原先“泥土气”全被“水泥气”代替,修复后仍令人惋惜。

2005年9月,我在古镇旅游公司供职,有幸参加了市旅委组织的赴日本艾知世博会考察活动。在爱知世博园的中国馆里,一幅“泰安桥”的照片,是那样的耀眼和熟悉,它己是中国的象征,江南的象征和水乡朱家角的象征。在爱知世博园内徜徉,我亲眼目睹了世界各国人民涌向中国馆的激情。

如今,泰安桥上原先的夫妻树虽已不在,但桥上的石缝里又长出了新的植物,古桥古韵依然。爱情和百年工艺故事依旧在坊间流传。




\
图片

吴玉泉

wuyuquan

作者简介:吴玉泉(笔名 玉行天下)上海青浦朱家角人,大学文化,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爱写作,已出版《走进朱家角》《春晖回眸》《珠溪素描》《玉行天下》《吾悦夜话》《珠里旧事新说》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