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之道”的智慧

 齐帆齐 2022-09-13 发布于安徽

作者∣三平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可算至高无上了!人们缺少它很久了。”

中庸之道,通俗地说,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它的精髓在于“心诚”、“无过,无不及”“不左不右,恰到好处”。

以中庸之道行事,适应事物自然,感受恍然开朗的悟化。

顺应自然规律,对待万事万物的时候都能圆润变通,以合适的方式、以合适的角度去对待不同的事情,事情处理不偏不倚,这是人生处事的规律和智慧。

大家都知道唐朝功臣郭子仪,他有个儿子娶了皇帝的女儿,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不成想这个“白富美”比较骄横跋扈,婆家一干人全不入她的法眼。

郭子仪的儿子实在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对媳妇说了句狠话:“你有什么了不起?是我爹不愿做皇帝 ,你才成为今天的公主的!”

这话要是让皇帝知道了,轻则杀头重则灭九族。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听了公主的“告状”,竟微微一笑,并没有大怒,他认为认,这只是小两口拌嘴的气话,并没有施之于杀头灭族之罪。

皇帝作为“强势者”的中庸,在于思考和决策的不偏不倚,在于内心有充沛的自信。

清末曾国藩功成名就后,趋炎附势者多了起来。他的一个手下却每每反感,总想找机会教训一下那些溜须拍马之人。

这天,这个手下在批阅信件时,将一位拍马的官员狠狠讽刺了一番。曾国藩看过批阅后,意味深长地说:“人各有各的生存方式,有人就靠这样做来生存。你如此批阅无疑是夺了他们的生存之道。”

曾国藩自然而然地处世,淡然而智慧,无往而不利地生活,他从不无端地为自己设置藩篱,让他人难堪。

中庸,并非是一种消极的避世概念,也不是圆滑,更不是避世,而是审时度势,以合适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事情。

中庸之道不仅涵盖了处世的宏大智慧和哲学,也包含了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智慧。

在家庭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如何处理自身养老和为子女提供适当后勤保障的关系?在单位如何和同事交往?如何和领导相处?将中庸的智慧运用其中,会使关系和谐,自己舒服,周围人也舒服。

人的一生有很多思考和感悟,最好的感悟是能够慢慢体会人生的本质和规律,学会顺应自然。而中庸的智慧,需要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探寻中庸之道的能力。

任正非在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之后,他本可以开疆拓土使华为站在世界之巅,但他却始终坚持赚小钱,让利客户、让利员工。

在企业内部,他坚持甩开手,让员工自觉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以奋斗者为本。而对于外部市场,则始终坚持待客之道,以客为尊。

正是因为任正非在华为实施的中庸大道,才成就了华为的与众不同。

中庸之道,就是让我们明白方法有许多种,但都需要顺应自然,根据时局的不同变化,因时而动,因事而制,才能正确的应对和化解生活和中的那些事情。

我们学习国学智慧,不管是儒释道,还是任何一家的智慧,表面的文字,都是承载智慧的一个形式。

我们要不断参悟和看透文字背后的智慧的力量,这才是学习国学文化带给我们最好的启发。


 文 l三平

封面 l 网图侵删

图 l 网图侵删

本期编辑 l 于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