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欧古代列国志】匈牙利王国(十三):玛丽亚•特蕾西娅2

 廿氏春秋 2022-09-13 发布于四川

匈牙利王国(十三):玛丽亚·特蕾西娅2

3)七年战争

为了夺回西里西亚,玛丽娅·特蕾莎在外交大臣考尼茨-里特贝格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死敌、法国波旁王室达成和解,奥地利、法国、俄罗斯三国组成同盟,而普鲁士则除了远在海外的英国,在大陆上没有一个盟友。眼见形势不妙,腓特烈二世再次先下手为强,1756年突袭中立的萨克森王国,拉开了七年战争的战幕。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三世措手不及,退走波兰。腓特烈二世声称,为了对付玛丽娅·特蕾莎、俄国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德·蓬帕杜尔夫人这三条裙子的阴谋,他不能坐以待毙。战争的先机就是要看谁先占领萨克森和夺占他的国库。整个欧洲都被腓特烈这种不宣而战的行为激怒。有了两个陆上大国的帮助,奥地利战略优势明显,尽管死战不屈的腓特烈二世一次又一次的击败玛丽娅·特蕾莎的军队,却永远也撕不破她编制的战略罗网;经过前期短暂的失败后,玛丽娅·特蕾莎也在战争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撤掉了无能的洛林亲王的军队总指挥职务,提拔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元帅在科林战役击破腓特烈,解了布拉格之围,普鲁士在盟国合围之前首先击破奥地利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

1758年霍克齐战役后,普鲁士陷入绝境,眼看奥俄两军将直捣柏林,却因为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突然病逝,继位的彼得三世倒向普鲁士一边,使得局势逆转。长期的战争使国家财政恶化,玛丽娅·特蕾莎不得不解散部队来挽救经济。17632月,奥地利、普鲁士、萨克森签订了《胡贝图斯堡条约》,保持战前状况。

由于没有能够收回西里西亚,普鲁士终于取代巴伐利亚成为帝国境内能对奥地利造成威胁的第二大国,给奥地利王室在德国的地位留下了隐患。

Image

4)开明专制

18世纪,开明专制成为欧洲流行的政治时尚用语。玛丽娅·特蕾莎也不甘落伍,以开明专制为旗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成立了公共及宫廷事务督导部以统一管理所有领地的行政和财务,成立国务会议作为最高咨询指导机关,各职能部门都置于其下。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社会经济方面,取消地主担任国家收税人的权利和领主裁判权等特权,同时减少农民的劳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数量等。这些措施,缓和了地主和农奴的矛盾,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在此期间,奥地利的政府收入20年间增加了近3倍。农奴制一直是束缚中东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痼疾,女皇虽然没有宣布废除,但已经为此作好了铺垫。玛丽娅·特蕾莎还开始了教会改革,主要是迫使主教们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罗马教皇效忠。

5)艰难执政

1765年,弗朗茨一世去世。玛丽亚·特蕾西娅深为悲痛,在弗朗茨死后一直身穿黑色的丧服。对于玛丽亚·特蕾西娅来说,丈夫不仅仅是生活得伴侣,20年来,他的宽容和大度,对她执政的不干涉对她来说是一种支持,使她能够把哈布斯堡家的事业和利益凌驾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利益之上。对她这样一个传统的女人来说,这顶王冠早就是一种压力了,尽管弗朗茨一世在政治上无作为,这却客观上放纵了玛丽亚·特蕾西娅的政治思想和政策。

弗朗茨一世死后,他的长子约瑟夫皇储就成了新皇帝。约瑟夫从小他就被按照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培养,他似乎比父亲更能协助母亲管理庞大而腐朽的古老产业,然而他有个致命的缺点——过于热心、激进。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在这个古老的国家内部完全废除农奴制,崇尚法国式的理性主义,然而他没有看到奥地利的矛盾:多个互不相容的民族,各有势力的大贵族和大地主们,德国诸侯虎视眈眈,英国已经和普鲁士结成同盟,法国和奥地利这对老对手打算忘记过去,结成联盟,但两国的贵族互相却矛盾重重,两个大国都被连年的征战拖得虚弱不堪,都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和动乱了。但约瑟夫二世却仍旧锐意改革,树立了自己开明君主的形象。

年轻的约瑟夫还积极参与巴伐伊亚王位继承战争,提出以奥地利管辖的奥属尼德兰(今天的比利时)和巴伐利亚交换。弗里德里希二世不希望看到奥地利的势力在德国扩大,组织公益同盟相对抗。对于这场无益的土豆战争,玛丽娅曾明确表示反对,并说出她一生中另一段名言: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平庸的和平。

总的来说,玛丽亚·特蕾西娅进入了人生最为艰苦的时期。约瑟夫皇帝想要权力,一便推行他的改革,然而玛丽亚·特蕾西娅却不愿交出权力。她并不珍爱这份权力,但约瑟夫过于理想化,过于冲动。因此玛丽亚·特蕾西娅绝不让儿子单独执政。

在执政的前25年,玛丽娅·特蕾莎已经在和大半个欧洲作战,她对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很不信任,也不寄望法国会为了奥地利大动干戈。在她执政的后15年,却开始和儿子互相制衡。约瑟夫要瓜分波兰时,她曾竭力阻止,玛丽亚·安托瓦内特来到法国时,她不厌其烦地教导她,忍痛劝说自己的女儿和杜巴丽夫人说上一句话,尽管她自己对杜巴里深恶痛绝。路易十六和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结婚7年没有子女,她敦促约瑟夫前往凡尔赛一看究竟。在她生命的最后十五年,她其实已经不是在和普鲁士明争暗斗,而是竭力保持奥地利的稳定。

Image

6)瓜分波兰

自从七年战争以来,玛丽娅·特蕾莎一直力图维持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亚三国的和平,因为她知道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上生活的民族间没有共同的文化,奥地利人占有绝对至尊的地位,却没有绝对的优势,换言之,国家很不稳定,任何动乱都可能使国家瓦解。因此玛丽娅·特蕾莎竭力避免战乱,而且还要避免和她的死敌弗里德里希二世合作。

但在1772年的瓜分波兰事件中,约瑟夫二世迫切要求和普、俄一同瓜分波兰,这样做不仅会使奥地利得到大片领土,还会树立他的个人威信。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来说,玛丽娅·特蕾莎都不愿看到奥地利参与瓜分波兰,但约瑟夫二世坚持这样做,再者女大公本人也不愿看到普鲁士从中获得利益。她非常违心,她的道德感很强烈,深怕瓜分波兰在道德上说不过去,再说波兰是法国的盟国,瓜分波兰会不会使刚刚依靠联姻缓和起来的法奥关系重新紧张?她的小女儿玛丽亚·安托瓦内特还在法国做太子妃,这样的行为会不会使她为难?弗里德里希二世真的可信吗?伦敦、巴黎或是马德里真的不会飞来责难的声音吗?波兰真的会屈服吗,不会在不稳定的奥地利内部煽动民族浪潮吗?她越想越觉得焦虑,但整个议会都接受了约瑟夫和考尼茨的想法。她执政32年,此刻真真正正地感到权力在流失,从她手中流到儿子的手中。

斯蒂芬·茨威格曾这样形容她:她的那顶王冠,对她来讲,早就是一种负担了,但是,为了守住哈布斯堡家族的产业,为了冲动的儿子不至于将这个国家引入动乱,她还得继续紧握权杖,她和儿子共同执政15年。

7)逝世

17801129日,玛丽娅·特蕾莎因3年前染上天花,健康状况急骤恶化而死于心脏病。

临终前,玛丽娅·特蕾莎把子女都叫到身边,对每个人都讲了一些感人肺腑的话,她微笑着恳请约瑟夫要照顾好自己的兄弟姐妹。她不愿入睡,她要亲眼看着死神的到来。晚上9点钟,玛丽娅·特蕾莎挣扎着站起身,似乎要向前走。约瑟夫快步向前并问:陛下想到哪里去?她没有回答就倒下了,一阵痉挛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之后,约瑟夫掌握了权力,在奥地利的改革上升到了新的阶段,茨威格称此是一场灾难,当历史教科书把奥地利的开明专制描绘成18世纪君主制的典例时,它实际上忽略了一点:如果约瑟夫不是独立执政十年就死去,也许哈布斯堡家的奥地利帝国早就不存在了。

Image

8)主要影响

作为一个女强人,玛丽娅·特蕾莎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对全欧洲的影响力。玛丽娅·特蕾莎无疑是成功的统治者和政治家。在晚年,她致力于反对瓜分波兰的战争和维护国际和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对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敌对情绪,列强对波兰的瓜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得以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