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知道的农村:淳朴和愚昧共存,善良和狠毒同在!

 老方说 2022-09-13 发布于山东

农村究竟什么样,常年待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是没有具体印象的。我跟一些年轻人聊天,发现他们以为的农村要么是李子柒那样的田园风,要么是影视作品中的偏僻贫苦风。这种印象是严重失真的。

我在农村生活过,后来每年也会回去几次,对农村的变化和生态有很深的体会。

以三十年为尺度来衡量的话,农村的变化非常大,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所在的农村还没有通电,没有修路,大家伙都很穷,很多人哪怕过年的时候都吃不上一顿肉饺子。

现在呢,农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庄上修了水泥路,晚上有太阳能路灯,大概有一半的家庭都盖了二三层的小楼,很多人家里都有了小汽车。

但仍然有一部分家庭比较困难,不是缺吃缺喝的那种困难,而是缺钱,也缺赚钱的路子。那些富起来的人家,基本都是在外做生意的或打工的。

另外我认为比较严重的是农村的精神文明问题。淳朴和愚昧共存,善良和狠毒同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农村那个生态场里,精神文明其实已经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了。

毕竟,虽然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精神文明也可以转化为物质文明,并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在农村,人们虽然在物质层面不再贫穷了,但在精神层面仍然是很“贫穷”。

多说一句,X多多等消费和娱乐APP能够在农村大行其道,也是因为它们找到了合适的土壤,看准了农村用户的特点。

说农村人淳朴善良,这是对的,农村里的人们有贴合土地的那种质朴的气息。所以一些农村出去的人在城里待了几年后就很怀念农村的“人情味”。

在农村,人和人之间都是庄邻,大家都能攀扯出亲戚关系,平常称呼也是“叔伯大爷婶子大娘”之类,互相帮忙,彼此送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都是常态。这些事如果谈钱是很见外的。

而愚昧的地方在于闲话多,是非多,庄上如果有谁家里出了什么事,很快就能传遍村里的每个角落。应该说每个人都在背后被人议论过,当然他们也在背后数落过别人。

对于很多人而言,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是一种娱乐方式。

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严重的是那种“见不得人好”的心态,恨人有笑人无,为了一点点钱,或者就是为了一点意气之争,会做出一些很卑劣的事。

越是资源匮乏的地方,越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势利,攀比和嫉妒等负面心理就越严重。

我就见过因为彼此攀比而骨肉相残的情况,哪怕是亲兄弟之间,也受不了对方过得比自己好。

事实上,越是亲人,互相伤害起来就越狠毒。

另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几乎每个稍具规模的农村都会有几个喜欢耍弄心机的人,他们惯于靠小聪明占人便宜,他们的虚荣心也很强,总想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于是就会恃强凌弱,挑拨离间,下套子给别人钻,损人利己,或者是损人不利己。

但这些坑蒙拐骗的人往往也是毁在了太有心机上,他们既坏了自己的德行,也败坏了人品,最终一辈子都很倒霉。

我知道一户人家就是如此,常年在庄上拨弄家长里短,说别人的坏话,喜欢看人笑话。一辈子想着占人便宜,一辈子不吃亏,结果也没占到多少便宜,终究是吃了大亏。这样的人其实也没什么本事,尔虞我诈都算不上,所以做生意也不行。

如果你在农村待上一段时间,在体会到安静、空虚和无聊的同时,也会感受人际关系带来的那种气场,比如过于直白的趋炎附势,笨拙的心机伎俩,愚蠢的自以为是,另一种的冷漠自私……

大家都是在表达情绪,大家好像都不在意事实,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活在固步自封的狭隘里,对错没有明显的界限。

最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人最大的执念是“光宗耀祖”,最难克服的就是“互害模式”。

当然我所说的也只是一个侧面,农村是一个立体而复杂的生态,我也只是在看了《隐入尘烟》后有感而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真心希望农村能变得越来越好,所谓富长良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相信用不了三十年,农村又会是另一番模样。广阔天地,仍然大有可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