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得小时候,家里是养猫的。 那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虎斑猫,很乖巧很听话的那种。 那时上学,每天中午,从离家不远的学校到家里吃奶奶做的饭。当我、妹妹和弟弟吃完饭,从桌子旁站起,急着去学校时,奶奶也会开始收拾餐桌。她站在餐桌边,慢慢地清理着餐桌。将桌上的菜,一碗碗地端到厨房,将需清洗的碗,垒在一起。完成这些事情,她还会从饭锅里盛起小半碗米饭,倒些肉汤,或是拌上一些在饭锅上蒸熟的小鱼,然后开始拌猫饭。在干净的碗里拌好的猫饭,被奶奶倒进厨房里水缸旁的猫饭碗里。而已经喵喵喵叫了很久,摇着尾巴从厨房跟到客厅再到厨房的猫儿,总是特别懂事。看到奶奶在拌饭了,它似乎也明白,奶奶在为它准备食物了。而当奶奶将拌好的猫饭倒进猫食碗,猫儿就乖乖地在水缸边开始用餐… 记忆里,星期天或是假期里,会学着奶奶的样子拌猫饭。因为拌猫饭,实在不是什么技术活。然而,像奶奶那样天天服侍猫,为它拌饭,我们似乎没有那个耐心。是的,与奶奶相比,对于猫,我们是有距离的。诸如,不敢亲手去捉猫,也不敢,接受猫儿来蹭你腿等表示亲昵的举动。意念里,那是奶奶养的猫,奶奶负责它的食物,它就是奶奶的一个伙伴。 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养猫。只是记得,寻常日子,我们姐弟几个上学去了,妈妈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爸爸在苏州工作,只有休息日才回来。白天,一个人留守居室的奶奶。她不识字,不能用阅读文字来打发寂寞时光。那个时候,也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等休闲娱乐的设备。所以,很多时候,午休后的奶奶,坐在桌旁的竹椅上,看着门外场上走过行人,或是关注着室外天气的变化。更多的时候,她还常情不自禁地闭目养神。坐在竹椅上的奶奶,像极了一位圣母的雕像。而离开奶奶不远处的门外,奶奶养的那只虎斑猫,也躺在午后的阳光下,闭着眼睛。有的时候,虎斑猫还会来到奶奶的身边,喵喵地叫上几声;或者干脆跳上奶奶的膝盖,坐在奶奶腿上,与奶奶相互取暖,打发那孤寂的时光! 或许,那个时候,猫儿有会捉老鼠的本领之外,在奶奶的心目中,猫儿还有其它的本领-----诸如打发寂寞、陪伴取温,只是小小的我们,不明白而已! 在我上初二的那个黄叶飞舞的秋天,奶奶也像树上的一片树叶那样,从生命之树上飘落,永远地走了。或许是猫儿也通人性吧,不多久,那只虎斑猫在我们的眼前也消失了。大概,它也随着奶奶,去遥远的地方了吧! 后来,我们家里,再也没有养过猫。 那个时候,猫儿应该也是很有尊严很有地位的吧。每只猫,都有自己的主人。主人在,猫在;主人走,猫走。就如奶奶,是那只虎斑猫的主人一样。 二 再次近距离面对猫,应该是在乡下的阿姨家。 阿姨姨夫居住的那个村,有很多流浪猫。每天,姨夫总会将厨房里的汤汤水水在大大的脸盆里拌好,倒在屋前的一个桶里。于是,流浪猫们,就享用这说不上美味但的确可以解决温饱的食物。 阿姨家投喂流浪猫,最多的时候,竟然有七八只之多。而那些被投喂的流浪猫,对阿姨、姨夫似乎也充满感恩。 阿姨说,她和姨夫晚饭后出去散步时,有的流浪猫会一路跟着,如同随身的警卫。而当阿姨、姨夫午休、或是田间地头去劳动而将家门关着时,这些猫儿,似乎是阿姨、姨夫家的门卫。它们,或是三五成群地呆在阿姨家门前的的场地上玩耍;或是很惬意地躺在阿姨家场上的凳子上睡觉。让阿姨家周围,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偶尔,哪只流浪猫捉住了一只老鼠,它们也舍不得马上吃掉。而是放在一边,等阿姨、姨夫到家时,展示给阿姨、姨夫看。似乎要将自己的战利品,贡献给主人。 流浪猫喂得久了,对于流浪猫中的每一只,阿姨会有些了解。 例如,猫儿间也着浓浓的亲情。当阿姨姨夫投喂好吃的食物时,那只黄白相间的虎斑猫妈妈,总会故意不吃,而将那美味让给同样是黄白相间虎斑小猫。例如,猫儿也会走亲戚。舅舅家与阿姨家虽属不同的生产队,但其实在同一个村。只是,阿姨家在村东头第一排,舅舅家在村西最后一排。前年,舅舅因病,永远地走了。舅舅养的猫儿,也成了流浪猫。只是,几天之后,那只猫就来到了村东头的阿姨家。阿姨当然乐意接过舅舅养猫的班。于是,舅舅的猫,在阿姨家,过起了走亲戚般的生活…… 阿姨、姨夫投喂的流浪猫有多少啊! 记得那时到阿姨家去,车停在阿姨家的场上。车底下,轮胎前,总会有颜色、大小不同的猫儿。而那些猫儿,似乎也认识经常去阿姨家的我们。见到我们,一点也不害怕。有的时候,还会故意走到坐在场上的我们中间,伸伸懒腰,喵喵地叫几声! 后来,阿姨家也拆迁了。阿姨、姨夫投喂的那些流浪猫,姨夫还坚持去喂了一段时间。姨夫不去投喂之后,不知它们现在怎么样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