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M FOLD 因为摄影比赛,有机会与大师一起,看一些照片。 大师的确是大师,到过很多地方,拍过很多照片,更重要的是,面对着眼前一张张照片,他总能以独特的眼光,发表着修改的意见。而大师的修改意见,大都以裁剪居多。 虽不是资深摄友,对于摄影,还是有点心得。那就是,在拍摄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背景干净。因为,背景的干净,既可以突出摄影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净化画面,让照片更具美感!而听摄影大师对于照片修改的意见,如果用简单的文字来概括的话,其实也是通过裁剪让画面更干净。 大师说,拍摄时,尽可能地让照片像素高一点,数据大一点。这样,后期修改裁剪之后,还可以确保照片的清晰度。而大师所说的裁剪,真的是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 一张荷花照片。画面中间靠右的地方,一朵荷花,开得真是粉嫩嫩,亮闪闪。盛开荷花的周围,有零星的荷花花骨朵儿点缀,有墨绿的荷叶,挤挤挨挨。整张照片,无论是主题,还是画面,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大师看着这张照片,说,如果再进行修改,主题会更突出,画面也会更美。说着,他还比划着,修改的方法,将照片下半部分大片较暗的荷叶裁剪,留下盛开荷花下面一半的荷叶。想像着,这样裁剪后的照片,果然,荷花在画面上占的比重更大,照片也更活泼。这样的裁剪,用大师的话来说,是处理明暗光线,让照片更靓丽! 大师所说的裁剪照片,其实还要将拍摄照片上那些杂乱的背景,剪除。诸如,车间里,聚精会神的工人正投入地做着电焊。周围,工具箱的零乱,靠近窗户旁横杆的挺立。对于这样的画面,大师说,完全可以把两边的东西裁剪掉,就留下工人工作的画面。这样,画面更有冲击力,主题更为突出,给人的感受,也会更强烈! 听着大师对于照片的评述,以及修改的意见建议,感觉,坐在旁边的不是一位摄影大师,而是一位裁缝。不同的是,裁缝面对的是一块块面料,而摄影大师面对的一张张照片。裁缝,面对布料,手持剪刀,裁剪出一件件款式新颖、大小合适的衣服。摄影大师,面对着画面裁剪,把零乱的、与摄影主题关系不大的部分剪除,留下美丽的元素。相同的裁剪,不同的是,一个考虑的是留下,而一个关注的是去掉!相同的是,都在为创造美好的东西而积极行动! 或许,大师觉得,一直说裁剪而没有行动,没有说服力。他看到一张我拍摄的“最小观众”的照片,让我发给他,在手机中,他马上开始了裁剪。结果,真的,剪与不剪,还真不一样。 我拍的原始照片,图片上,一位九个月大的孩子,在奶奶怀里认真投入地看着舞台上的节目。她还举起小手,不停地拍。似乎,对于舞台上精彩的节目,她也看得津津有味并且也懂得对于演员的精彩表演给予感谢!孩子在奶奶的周围,是更多的观众。这些观众中,有的正好在看手机,有的小朋友正转过头来看小朋友……大师对原照片进行裁剪后,画面上,三分之一的区域,就是鼓掌小朋友与奶奶,而原来照片上那些看手机的观众,看小朋友的观众,都不见了。画面上,果然干净很多! 由大师的裁剪照片,想到了日常的生活。 生活中总是觉得,那些摄影展上的照片记录的,总是那么美好。殊不知,照片来源于生活。只是照片拍摄中,拍摄后,照片的主人,化尽心思选择角度、优化裁剪,以确保呈现,最美的状态。也就是说,一张美丽照片的背后,选择的角度,后期的裁剪,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不是也在告诉凡人,所谓生活,其实都是相似的模样。只是,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角度,可以变换。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风景,看生活,选对角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角度的选择,还不能在眼睛中创造美丽画面的时候,不妨学习摄影大师,对生活进行裁剪。忽略那些不好看的,不美观的,不想看的画面,那么留下的,就尽是美丽的,耐看的,亮丽的内容! 记得本地方言里,有“抹了毛边说光边”的俗语。意思是,当遇到问题,面对别人的责问或解说时,当事人总是会将不利于自己的藏着掩着,而尽说有利于自已的话。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可以学习“摄影”的智慧,选择生活的角度,过滤粗糙的时光,裁剪出向往的生活。用“抹了毛边说光边”者的策略,折叠出想要的勇敢与坚强。 生活大都如此,修修剪剪,折折叠叠,方能常过常新,永不退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