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翻开《蒋勋说红楼梦》正要抄写时,看见妈妈坐在我的对面,边诵经边拨佛珠。而此时此刻,平静和幸福的感受是一样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受到抄书犹如诵经。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抄书的感受也发生神奇的变化。抄书,书上写的字字句句都已像妈妈念经时手心里的佛珠一样,一颗颗拨弄着,都透着虔诚。 “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 带着虔诚的心去抄书,那一字一句在我心中自有了分量,也想起小时候,妈妈的教诲,对“字眼”要尊重,有字的东西是不能坐屁股和踩在脚底下的,至今记忆深刻! 写到这里,想起了费孝通“敬惜字纸”的故事。 费孝通,他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江村经济》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他写的《乡土中国》也是初高中学生在暑假当中必读的一本书。 费孝通他的文化启蒙来自他那个不识字的祖母。一个目不识丁的八十多岁的奶奶,却能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因为祖母,在费孝通童年的时候,总会带着他在屋前的巷弄内捡拾书有字符的纸片,再恭敬地置于炉火中烧掉,祖母告诉他要“敬惜字纸”。那些文字就像树种深深扎进了他的心底。后来,费孝通还常常去捡这些纸屑,并把它们放进口袋里珍藏起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以纪念祖母。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将这些记录下来。 “敬惜字纸”,而我每天一页抄书用的纸张,是用废纸装订起来,抄书已经683天,带着对文字的虔诚,带着对作者的敬仰,在抄读中细品。 “妈妈,你对着经书念着,佛珠拨着,你看我抄书像不像你念经那般?”我把这番话跟妈妈说,妈妈回答我,“这比喻很贴切,抄书如修行,不然,你怎么会变得如此知书达理,处世得体呢?”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抄之可以益智。” 每天抄一页书,不就如每日诵经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