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瓷

 CHAOYANG3901 2022-09-13 发布于北京

青花瓷,始于唐代。属釉下彩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将之简称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净的“人间瑰宝”。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顶峰(更精细)。

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通过揉泥、做坯、印坯、利坯、荡里釉、画坯、施外釉、挖底足、写底款、施底釉、装釉足、满窑、烧窑、开窑等十几道工序。极为不易,每一件瓷器都需要常年累月的功底,都经历一笔一画的精心绘制,即使是相似的内容,却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

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走上仕途后“青云直上”,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青史留名”的“青天”。以“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登上了世界陶瓷艺术殿堂的巅峰,深受海内外藏家的喜爱,青花瓷已经超越了他本身的价值,成为历史文明的百科全书,不论是古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离不开青花瓷用品,青花瓷作为华夏文明的最好载体,成为世界的名信片,在中国瓷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元青花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要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元青花相较于近代青花显得更加粗旷,外行人会说元青花不精细不典雅,但是懂行的人会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元青花作为青花的始祖,颇具时代气息,真正懂行的人对元代青花情有独钟!

明清青花

明清青花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发展到一个新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明青花将元青花的工艺和制作手法带到了新高度,清三代作为瓷器史最鼎盛的时期,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器发展到巔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落,虽然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官窑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取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567瓷青花

1949年,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生产“建国瓷”的建议,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国家用瓷委员会”很快成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国 家瓷器烧造。很快,我国第一个国营瓷厂成立,这就是著名的“建国瓷厂”,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所以说“567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 势,在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了全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1949年,为毛主席制造专用瓷计划正式启动,也是首次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国家瓷器烧造,在时间段制作的瓷器,堪比清三代御窑厂制瓷,甚至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诸如青花大王王步等著名陶瓷大家领衔制作的瓷器,无论从艺术价值,工艺价值,还是从文化价值而言,已远超清三代。其中创烧品种釉中彩(釉下五彩)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和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领先地位。

567瓷是新中国成立后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以青花大王王步等老一辈艺术家为代表的,将青花技艺进一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目前这个时期的青花作品也都已成为绝世臻宝

柴窑青花

柴窑与青花的结合将青花的清润细腻、含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国宝级青花瓷皆出自于柴窑柴窑青花瓷器,色泽温润、层次丰富、质地厚重,柴窑烧出的瓷器不会重复而且很难预期它的烧制效果。柴窑青花因烧制方法的不同,也有其独特之处柴窑瓷,即采用松木柴作为燃料的窑所烧制的瓷器。因为稀缺珍贵和发色漂亮,这种古法制作的瓷器越发受到现代人的宠爱!

柴窑烧制过程

整理窑弄一一传坯满余塘一一搭挂窑一一窖兜脚一一传坯满窑一一扎匣屑一一架表一一铺炉底一一砌门(下桩一一上桩)一一点火(打冷火)一一烧窑(上半夜,下半夜、日窑)一一清火一一歇火一一清理现场(扒乌煤,拆炉门)一一冷却一一拆炉栅一一开窑。

一次烧制就要耗费近10吨松柴,国家出于环保原因,严控柴窑烧制,松木燃料已成稀缺资源。有人说:柴窑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可以说柴窑瓷器是“制瓷业的不可再生资源”,目前仅有的几座柴窑,又将陆续关停,为数不多的柴窑窑口,更显弥足珍贵。柴窑青花传承人翁继红更是义不容辞,扛起了柴窑青花的传承任务!

在未来一段时间,柴窑作品价格只会越涨越高。并且,柴窑烧成釉面、肌理效果丰富多变,且每一个角度给我们呈现不同意境。每一个烧窑者都试图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纯手工烧制而且尽量让作品再现粗旷自然的质感,朴拙敦实的色感、深沉内敛的古雅、贴近自然。从而柴窑的艺术价值也是珍贵不可及!

每一件作品均由一批祖辈传承、身怀绝技的师傅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标准执行。从陶瓷造型、瓷胎、釉料成分、画工到风格,追求精益求精。烧窑全凭拥有几十年丰富经验、景德镇最有技术的把桩师傅用眼力掌握。

烧一窑瓷器的成本巨大、难度极高,需要用大量松木,窑口周边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塌窑',经济损失动辄以数十万元计算。众多不可控因素使当代柴窑精品百件才成一件,件件稀世难得,让其独特魅力更添神秘色彩。

青花与不同釉彩的结合

在历史长河中,青花随着不断改进,更是与不同釉彩相结合,青花釉里红最早出现于元代,其中与釉下釉里红结合,诞生出一种新的品种学名青花釉里红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200C以上的还原焰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青花不仅能与釉里红相结合,更可以与釉上彩相结合,也因此创造出了绝美的斗彩。成为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作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涂杏花老师一直坚守传统手作,致力于传承与研究,制作出更多更精的优质作品。三十年来,一直专注于清三代与明成化时期的风格,在斗彩界有着极高的声誉。

现代青花

现代青花艺术,是在吸收和借鉴传统青花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而产生的。是把传统艺术观念与现代艺术思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一种新型青花表现艺术。它将陶瓷装饰设计与现代陶艺创作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通过现代陶瓷艺术语言表达,把传统青花艺术的精髓运用到新时代的创作中。

现代青花艺术虽然从传统青花艺术中衍生过来,但它与传统青花艺术仍存在着巨大差异。现代青花艺术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既有别于以往传统模式,又体现着文化的传承,是当今社会艺术家们对传统青花艺术的推动。

现代青花艺术的探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青花艺术的创作开始呈现出带有现代艺术特征的作品,景德镇也涌现出一批以传承青花为首要任务的大师,其中以曹细毛、徐国琴、涂杏花为代表,将中国青花带向了世界。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大师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使青花更复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摆脱了人们对青花瓷器的刻板印象,藏瓷更是要收藏有名气、有工艺、有创造力的名师之作,现代青花工艺更加考究,颜色更加浓郁,老师们的创造手法也不局限与传统青花创作,自此便摆脱了传统束缚,创造出更适合时代潮流的青花作品。

青花绘画技法

青花绘制的一个重要技法点工:因为青花瓷的绘制受到工艺和材料限制,只有一种颜色来表现一花一叶的深浅过渡是极为困难的,通过点工的技法,疏密有序,需要对纹饰的熟练驾驭,才显得更有层次感和生命力

青花绘制技法分水:为了更好的体现青花单一色彩带来的层次感,匠人们发明了青花分水的技法:一水分五色,浓淡各不一,使得青花的整体布局更加鲜明、立体,但由于这种技法难度极大,需要对料性、水性的熟练掌握,现在能掌握这门工艺的老师也越来越少。

青花的收藏价值

收藏和展示东方瓷器,特别是青花瓷,也成为17世纪以来欧洲上层贵族奢华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青花瓷历来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越是文化修养高的人,越是喜欢传统文化,越是对青花情有独钟,所以在瓷器收藏领域也一直都有“收藏首选青花瓷”这样的说法。

当代优秀青花作品堪比官窑,无论是工艺还是载托的文化内涵,都不逊官窑。

关于青花也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

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不是我国,而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神庙博物馆,所以海外对中国瓷器最大的认知就是青花瓷。

德国萨克森王国国王想要娶到邻国一位公主,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这位公主爱瓷如命,国王奥克斯二世更是拿400禁军御前骑士团和邻国普鲁士国王查理二世换得12件青花瓷瓶,经过粗略计算十二人才等于一个瓷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禁卫军瓷“禁卫军瓷”


青花作为古时的通用货币,一件青花瓷器可换数十人精兵,现代青花更是拍卖市场的常客,屡创拍卖记录,很多老师更是不惜花费毕生的心血去创作青花瓷器。正是这样一些大师在传承中创新,使青花得到不断的发展,使得青花在当今国内外一直受到行业内极大关注和收藏,好的作品也将一瓷难求,极具收藏价值。


陶瓷艺术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