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幸福来敲门

 新用户1376zvtQ 2022-09-13 发布于北京
       何为人生?我的理解就是人一生生存和生活方式。思考人生,想必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往往和实际的人生相差甚远。如果把时间的坐标拉长,以人的一生为单位去衡量,到头来又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呢?我想:可能真的不多。
        究其原因,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八个字足以概括。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知行合一,但是又基本都做不到的原因。所以我的理解,人一生的修行,其实修的就是知行合一。但是没有必要非要给知和行设定一个顺序,现有思想后有行动,有了行动总结出思想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知和行是一个事务的一体两面。它们是不该被分割的,是互为条件的。
       人生上半场总是在寻找一个答案,我的人生究竟该活成一个什么样子?人生上半场有过想法,有过实践,有过得失。但是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没有找到那个想象中应该既定的目标。现在看来,只要还有欲望,就不会有不变的目标。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的一生与其说在追求一个目标,不如说实际上是在体验一个过程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又何必聚焦在目标之上,而不去关注和享受没一个过程呢?佛说:一切有为法皆为虚幻,如梦幻泡影。如果说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那么追求确定目标的意义又何在呢?
        佛家的大智慧是空,道家的大智慧是道法自然。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住相,也就是不要去定义。来了欣然接受,走了也是同样的欣然接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性空。如果能够悟到这一层并亲身去实践,那么必定会减少很多的烦恼。也就离般若的彼岸不远了。
       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模式写下去,仿佛人生的选择并不难,修行也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事实恰恰不是这样。还拿佛家文化打个比方,既然一切皆为虚幻,那为何会有彼岸?我想对于我们俗人来说,无论大小,人生还是要有一个个目标。这些目标是坐标,是前行的动力。目标本身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和实现或者未实现目标后的行为管理。
       过程控制就是活好当下,不念过往,不想未来。这其实就是把一个大目标自然地分解成无数的小目标。把目光和行动聚焦在每一个当下。如果做好每一个当下,或者做好了大多数的当下,那么目标的实现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么怎么才算是活好当下,我的理解是无悔。实际上如果真的关注每个当下,做好每个当下的选择,又怎么会有悔?可实际问题是活好当下好理解,可是实操又是另外一码事。能够每个当下都无悔,那起码是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完成的。如果这么想,活好当下,似乎又成了一个伪命题。
        看到了吧,这就是道法自然。无时不刻不在相互矛盾之中。任何事情,如果非要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或找到一个所谓的正确方法,那这本身就是一个错。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解决人生问题的实际方法如果是活好当下。那么活好当下就要有一个相对的标准,想来想去,似乎顺势而为四个字最为贴切。
        所以我最崇尚的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道家文化。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人思想的不断变化,行为的反反复复才是自然属性。一旦选择了一种所谓的定式,貌似看破红尘俗世,其实只是自欺欺人。因为一旦选择某种定式,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变化的可能。也正是有了无穷的变化,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无论思想和行为,不住则烦恼不生
       如此说来,人生是一场顺势而为。无论如何选择,或者说怎样表达各种不同的选择。本质的意义或许只能用谋求幸福来表述最为合适。这种幸福自然也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那么自然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什么是幸福?
      我们看到很多的书刊或者影像材料中讲的故事。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终身奋斗,终有所成。但回首往事又会发现失去了太多。一种是终身平庸,碌碌无为。如一粒沙尘,被掩埋在历史长河中。但您发现没有这所谓的幸福与不幸都是在第三人的角度进行的评价。而当事人他们自己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评价幸福的世俗标准有很多,比如说衣食无忧,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如果能把它们集中起来据为己有。就算是人生大幸福了吧?但这些只应该是存活在童话中。就像对我自己孩子,我越来越觉得,如果他能这样平平淡淡的一辈子,没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烦心的事情。这绝不是碌碌无为,恰恰是最大的幸福。仔细想想,保持这种平衡也是需要大智慧的。
        每个人都期盼世俗的好,想规避或者减少世俗的坏。但是只有好坏在一起才成为自然。我们竭尽全力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通过努力的修行,来提升好事降临的比例。二是依旧通过努力的修行,来提升坏事降临的接受和化解能力。具体的修行方法可参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八个字。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想想,这个理论依然有问题。好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好坏事之分。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去提升好事降临的比例和降低坏事降临的比例。而是去追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平淡,也叫真。真就是空,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幸福
      其实无论事务或人,如果某方面特别突出或者特别缺陷,都会出现问题。这个世界的组成本来就是芸芸众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亘古不变。事务本身没有意义,所谓意义,是自作聪明的人类强行赋予的。所以来人间一趟,无需雄心万丈,只为碎银几两就是这世间最真实的模样。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认认真真,平平淡淡渡过这一生就是最大的意义。
       通篇下来,连我自己都会有疑惑。自然是空,一切虚幻。但又要有目标,又要有影像。我们到底该信什么?答案也随之而来,一切存在即合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喇嘛们做沙画,精美绝伦的沙画做成之时,同样也是其消亡之时。这就是空和色的关系。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如果换成事了拂衣去,何来功与名。是不是更有味道呢?
       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不相同。追求的目标,个人的天赋同样各不相同。所以没有一种绝对的理论可以覆盖所有人。那就没有了对错之分。功成名就也好,罪恶滔天也罢,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我对成功的定义就是对待任何事物,能找到其中的平衡。
        比如跑步,要有目标,声称自己是跑者,如果一生连个马拉松都没尝试过,势必会有遗憾(起码对我适用)。但是实现跑马的目标绝不是盲目的,要有详尽的实施计划,又有日积月累的积累。目标实现不是靠一股气或者精神的支撑。那样即使完成了目标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有效的目标实现永远都是靠实力说话。这里的实力是个组合词语,包括身体的准备、精神的准备,科学的锻炼,有效的安排,以及果断的取舍。正如古人所说:慎终如始则无败。
        人过中年,还是会有两个巨大的需求,一是渴望思想的成熟,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要研究哲学。二是渴望身体的年轻,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要锻炼身体。所以我们今天聊了人生,聊了幸福,聊了当下。所有的一切,都是追求一种相对的平衡。我们再去研究各种文化,讲的其实都是平衡之术。我的能力有限,就怕讲不明白,但是希望您真的能看懂,并且愿意去研究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