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漫步】吴卫昌 / 水

 新用户4548rSCU 2022-09-13 发布于陕西

    

作者/吴卫昌

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有了往返的四季,芸芸的众人。才有了茂密的森林,秾茂的庄稼。才有了繁衍生息的生机。奇艳的繁花,媲拜的楊柳,都是水的滋润,才给了人们的欣赏与留恋。

 我的家乡是一个历来缺水的穷山村,我家门前的南大池就是祖辈们为了吃水修建的,每年夏天的洪水流满了南大池,连吃带漏到秋天或秋后就干了,再吃水就得吃旱井水,当时旱井不多,用不了二个月就完了,再剩下的日子就得到西沟活水井去等水。西沟活水井,流量有限,旺时一对日能流十几担水,旱时一对日才流二三担水,这样的水量,满足不了人民用水,只好有的人就赶着牲口,挑着木桶去东姚村的南寺去挑水。当时我才十来岁,爷爷也老了,身体也不太好。只能到西沟活水井去等水了。记得有一年初夕的晚上,我和爷爷穿着皮袄,掂着灯笼去西沟活水井等水,天飘着雪花,凛冽的寒风无情地侵触着我的肌肤,冻得我浑身颤抖,爷爷敞开了皮袄把我楼在了怀里,给我讲了我村因缺水而触动人心故事——

那是六十年前,我们芬草峪的小东沟一户姓任的人家,儿子年前才娶了媳妇,过了年没几天,儿子得病就去逝了,丢下了公公,婆婆,和刚过门的儿媳妇。儿媳妇懂事贤惠,孝敬二老,那年春旱得很,婆婆有病在床,公公叫儿媳妇在家照料老伴,自已到东姚村南寺去挑水,往返二十多里的山路,够艰辛了。眼看就要太阳落山了,儿媳妇等不上公公挑水回家,心急如焚,告诉了婆婆一声,就出门了。她顺着山路,过了河沟,越过了扶顺桥,在龙王庙后接上了公公,公公满头是汗,气喘呼呼,媳妇从公公肩上抢过了担子,放再了自已的肩上,过扶顺桥时,一不小时,摔了一跌,弄了个桶底朝天。公公没责怪她,二人回到家中,晚上儿媳妇就悬梁自尽了。儿媳妇的自尽,是对旧社会的控诉,是对“无水”的抗争!是对世人的呼唤!

 六五年大四清后,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他们带领全村百姓与“缺水”抗衡挑战,分别在三个自然村修了三个大池,施工细致,保障蓄水不漏。这样一来,三个大池夏季下满了水,全村人能吃到过年,有时能吃到元宵后。人们又打了旱井,村里能打下的都是旱井,又在地里打旱井,一个产生小队光地里打旱井就达二十多眼,这样一来,全村老百姓吃水问题基本解决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进步,开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八十年代中期,村委会动员人民在村边打了机井,在高处修了压力池,六寸大的水泵抽满了压力池,村医们漂白粉消毒,水管配套后踪踪的清水流到了千家万户,缺水吃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有了水吃,人民高兴了,但不能忘记党和政府的支持,不能忘了“节约用水”。科学家预算,若干年后,水也许就会像眼泪一样珍贵。这预言到底是真是假,我也弄不清,但从科学的“水”的回源反应来说,世界上的水,只会少,不会多。几十年的情况看来,因地面缺水,地下水大量饮用,结果导致小河断流,泉眼干涸,这不就是少水的先兆吗?因此,节约用水关乎生存,关乎未来,这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