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齐家香椿 作者 任建昌 周家岗逼窄的山巷通道,逼窄不了我们再访齐家香椿的心愿。 攥着那份特别的谨慎上了王帽山的山丫,世界豁然的洞明突然在车窗的外边“扑棱”了一下,心中的舒坦像吃了齐家香椿搅面条一样,由一种味道燃放的兴奋,在放晴的山岙里随两只野鸡飒飒地撒欢。 车过丫口,向右一溜平拐,沟谷、岙间亭亭成林的香椿树忽然在前岗上招手,又忽然被车行的速度迅捷地摔倒在后凹的边沿不知去向。我们摇开汽车的车窗,捏了一把窜进来的空气,齐家香椿的醇香从我们的指尖滑了出去,一阵旋风式的旋转,即刻就有人传来要醉的感叹。齐家的空气都能捏出香椿的香味来,那齐家香椿的香该是怎样的一种香才能了得呢? 我们立定在辿岙的村部大院,玲珑娇小的齐家小村,依就山势错落的层次展开成家立业的石屋老宅,如着上小学刚学会的数学脱式习题,有模有样又不太整齐的规模和布局,在可爱到很是令人心疼的档口又突然硬朗和耿直起来。我不打自主的想象着,在一谷兩岗上狂扫香椿成林的“奥秘”,于报生老书记有一首顺口溜的诗作挺立在“奥秘”的中央,照耀着我的意识,让我在懵懂徘徊时,顿然感受到一种生生的透明,在齐家的上空闪闪的回荡:“香椿花椒布满山,南沟水库映蓝天。人均收入过两千(当时),外迁农户往回搬”。 水库在上,香椿在沿,花椒植树在零散的闲地,为齐家开合有致的醇香顺延至中秋的满月里,既明明朗朗又清清爽爽。 前年搁秋,我与于报生老书记、陈才生教授、吕志勇作家和郭用生主任一行造访齐家时,村民齐用锁、齐黑喜握住于书记的手抖动了好长时间,那种见了你们就格外亲的盛情,在他们眼里折射出好几道恋恋不舍的光芒。齐用锁不惜放弃他正要忙的摘花椒农事,捧起一抔新摘的花椒给我们看,色和味给我们带来的快感让我们回味了好长时间。随后他又把家里腌制的香椿咸菜包给我们:都尝尝于书记给我们带来的福祉,也尝尝我们齐家人回报社会的一片心意。于书记淌了两行热泪:齐家村山得出名、穷得出名,但他们的香椿花椒也很出名。这是他们的宝啊。齐家有宝,如何解决齐家人背靠青山没柴烧、捧着金碗无饭吃的问题,成了于书记为此困疼的梗。他甩开一切纠缠不休的琐碎杂务,推着他那辆上山下乡所依靠的破自行车,一心扎到齐家的山坳坡岗,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解决水荒(修水库),安排特色种植,把占尽天机的香椿花椒产业扩充至漫山遍野,并主打齐家香椿的牌子,要齐家香椿重返历史,让历史的曦光照亮齐家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未来。那首顺口溜就是齐家的写照。现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大车小辆纷至沓来,齐家,正是因了于书记与齐家人在一起的香椿种植的有序布局,才成就了今天硬挺挺的齐家,才成就了《香椿芽上生长的乡村》(作者于报生)的题材素材原发地。 我是来访齐家香椿的,一位不是熟人的熟人,给我接嘴了好长时间,好像是见了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对着那棵长了他也访不到真情的老香椿树,讲开了它的成长历史,讲着讲着老香椿树的模样就与众不同了。她站在巷口的高岸上,扭身歪脖,像是故意却又不负天成;像是古木盆景却又形质威猛。虬枝奇曲,病态十足,主干分叉处,向高岸之外平伸出一粗干枝,曲曲突突的又有些些许许的枝干节生成扇,像极了黄山迎客松的长相,只是她的香椿嫩芽很是诱惑要吃的欲望,来看它的人才不顾一切地对它啧啧赞奇,都说它就是风景它便生长成了我们眼前的风景撩动人心。其实,齐家的老一代香椿树,模样大同小异,枝干一律平伸,能挂住清晨的露水;(山外的香椿树枝干一律向上,迥异之处,甄显特别)即使期期艾艾地长成,也要与云彩秀一秀仙风道骨的风采。是有了这样风云雨露的滋润,齐家香椿的香就越加的鼓惑香醇了。 齐家香椿色泽艳、成色早、生长特别,从明万历年间宫廷御膳房的宫廷御膳开始,历经历朝历代的代代佐证,于是,特别的香,生长在交口称赞的特别的香艳里,为齐家香椿的山外青山一枝独秀。 作者简介:任建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中国梦,劳动美”林州全市职工诗词创作一等奖,中华散文网“相约北京”诗歌创作一等奖,诗意鹤壁淇水诗歌创作奖,犍为茉莉花诗歌入围奖,2016年获全国文学艺术精英人物称号,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安阳日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羲之书画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红旗渠文学等。 监制:郝明亮 刘迷存 编审:马宝吉 编辑:水木沁园 |
|
来自: 新用户4548rSCU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