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大锅之宗教科普

 落滴子 2022-09-13 发布于四川

前言

  大部分建立长久的国家,或是继承与长久文化的国家都拥有过国家宗教,例如印度的印度教,日本的神道教,以色列的犹太教,这些是即使到现在也存在的国家宗教。而历史上很多体积庞大的国家也都拥有过具有明显风格的国家宗教,例如古代中国的儒教,公元391年前罗马帝国的希腊罗马多神教,波斯帝国的拜火教,古埃及的埃及多神教。

  这一章节是简单介绍国家宗教的特点,各国家宗教的细节将会在之后的章节分别介绍。本专栏是娱乐性质的专栏,非科普。不过作者本人接受对内用客观错误的更改,重要的多说一次,这是娱乐文章。

  内容来源:

  李申,《宗教简史》

  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

  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

  J·G·弗雷泽,《金枝》

至高神与国王

  文明大都是依靠和平演变,或是通过武力征服逐渐形成的,众多小部落为了扩大族群,提高生存能力,逐渐由小群体组合成较大的群体。这一步骤的实现方式,集中化程度会有很大不同,但都耗费了漫长的时间,同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跨越性的分水岭。

  这种集中化让群体中的个体能够获得更多的安全(士兵对付外敌,警察对付内乱),并在获得足够食物的同时,能够时间去发展经济与文化;获得利益的同时,个体的许多权利也被剥夺了。

  在人间,社群中出现了高于酋长的新社会首领,国王;而在神界,众神之上也出现了统领众神的至高神。

  国家宗教都有至高神,例如古埃及在大多数情况下,拉(Ra)就是至高神,阿蒙则是主要被崇拜的神灵,但十八王朝时期的国王阿蒙霍特四世就将至高神和被崇拜神灵都换成了阿吞神(Atum),不过他失败了。一些人类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国王与神庙祭司之间权力的斗争,当祭司权力过大就会影响王权,而如果能成功更改人民信仰的至高神,则能够大大加强王权的统治权。

  所以古埃及的至高神并没有达到实际上的至高地位,这种情况是由于古埃及的国家统一程度并不是非常高,王权选出至高神后,部分行省仍然会信仰各自的至高神。和古埃及类似的便是古代希腊联邦,国家的统治权并不集中在小部分人手中。

  在《荷马史诗》中,宙斯已经成为了主神的,但祂也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权力,很类似于部落联盟的盟主。神灵的情况对应着古希腊社会的状态。古希腊在形成联邦后,各联邦互相独立,实际权力并不全在国王手中,而是在各大贵族手中。公元前六世纪后,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出现,企图改变宗教上的分散情况(宗教改革只是苏格拉底的企图之一),但失败了。直到古希腊被罗马灭亡时,古希腊的神权与王权都没有达到一个高度集中化的程度。

*下图为希腊城邦的古地图,围绕着爱琴海有诸多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一座城市加上周围诸多乡镇联合为一个国家,众多国家联合为希腊联邦,其中希腊第一,斯巴达第二,希腊为“盟主”,但组成城邦拥有独立统治权。

希腊城邦地图

  不同于埃及多神教与希腊多神教的分散,犹太教与儒教是集中化最高的两种宗教。以色列人的前身是西伯来人,起初希伯来人的信仰也处于原始形态,直到亚伯兰(后改名为亚伯拉罕)遵照至高神的旨意将族群迁移到迦南地(今巴勒斯坦),就开始信仰唯一真神“雅赫维”(也就是天启宗教中的上帝)。

  不过在宗教学上,雅赫维(上帝)起初可能只是一位家族神,因为在旧约中,上帝经常会说自己是亚伯拉罕家的神,犹太人的神。

  在以色列人的发展初期,虽然经常有人去信仰外神,旧约中就有许多记载,但主体上以色列人只信仰唯一神雅赫维。后来以色列经历过分裂后,内部战争,外敌入侵被奴役,到被居鲁士大帝放回到迦南地后,以色列人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认为民族的厄运是由于没有听雅赫维的话。此后,以色列就确立了至高神的一神信仰。

*下图为巴比伦之囚的绘画,巴比伦之囚为犹太人历史的重要分割线,从此犹太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颠沛流离,直到二战后,锡安复国主义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

  不过,以色列人认为他们是一神教,但在宗教学上,以色列是一至高神教,因为在雅赫维之下,还有许多天使与撒旦,这些也都属于神祇的分类之中。

  而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是形成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夏朝。夏朝前后,古代中国就将“天”作为至高神去信仰。然而到了公元前3-2世纪时,国家所祭祀的神灵仍然有五位。这五位被称为五帝,和三皇被共同称为“三皇五帝”。

  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中期,到了汉武帝时期,五位至高神灵之上又有了“太一神”,又根据儒经,将这位五帝之上的太一神称为“皇天上帝”,或者“昊天上帝”。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至高神都是这六位,直到唐代的贞观之治时期,国家又根据儒经,确立了至高神只有一位,也就是“昊天上帝”。直到此时,儒教才彻底完成了神祇集中化的进程。

*三皇五帝(左八位):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为五帝时代的五位部落首领,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不同文献有不同称呼。

*昊天上帝(右一位):昊天上帝,儒教的至高神灵,代表“天”,最早出现在商朝,直到唐朝才成为至高神。

*孔子,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神灵的集中化是宗教发展的一个必要步骤,古代社会中科学和认知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宗教和社会密不可分。如果神灵完成了集中化,政治权力也能被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由此国家才能够整合力量完成各种目标。

  以古代中国举例的话,政权想要推广政策,便可以以宗教的名义,将新政策定义为“此乃天意,不得不为”。如果各行省都信仰独自的至高神,而并未统一的话,没人会搭理主体政权。在至高神统一的情况下,主体政权在运行国家上就多了非常多的可能。尤其是在大部分国家中,民众认知里国王的统治权来自神灵,在没有统一至高神的情况下,君主政权也并不稳定。

  总结一下就是,原始宗教过渡到国家宗教的过程中,都经历过神灵集中化,至高神出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不同文明中开始时间各有不同,耗费时间也各有不同,并且根据不同国家的社会形态和历史经历,完成程度也有很大不同。但统略上,宗教集中化是宗教发展不可略过的一个过程。

祭祀权的集中

  国家宗教的第一个特点是神界有至高神,对应着人界也拥有了至高权力国王。国家的诞生预示着人民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被剥夺了少许权力,这其中就有祭祀权力,因为国家需要统一,祭祀权力也同样需要归于国家所有。

    各个国家都曾经将祭祀权力从人民那里收回过,以古埃及为例,国王,也就是法老就成了连通人界与神界的唯一,法老们本人也自称为神灵,甚至是至高神。考古发掘中,经常会发现国王们被绘制成为了神灵的形象,有时还保留着动物的特点。

*法老,意思指宫殿,最开始并不涉及国王本身,从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法老开始成为对国王的尊称,从第二十二王朝开始,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

  这个时期的古埃及,国王把持着全埃及的军事,政治,司法,还有最重要的祭司大权。人民向国王献祭祭品,并为国王建设神庙,并设有专业的祭司。但这种情况只维持在国王在位期间,在国王逝世后,人民便开始崇拜新的国王。如此做的情况下,国王代表的至高政权就拥有了巨量的额外收入,有钱的情况下,大部分国家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得以解决。

  (这也是为何,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前期会被政权排挤,因为基督教不献祭,还推崇取消献祭,对于国家来说每年那么多钱就没了。)

  虽然古埃及是一个君主集权国家,但实际上他们的统治并不绝对稳固。虽然政府将祭祀权力名义上集中在权力手中,但实际上,国王并不祭祀,而是交给祭司进行全国性的祭祀。这就导致了王室和祭司们的权力斗争经常会发生,例如拉美西斯一世原本就是指挥官,后来执掌全国祭祀大权,最后成为了国王。古埃及的历史中,祭祀团体与皇室争夺权力的争斗也时有发生。

*拉美西斯一世:原名普拉美斯,出生在指挥官家庭,是第十八王朝末代法老霍伦海布的庭臣,后期得到了全国祭祀权,最后成为国王。(他的孙子就是拉美西斯二世)

  从古埃及将国王看做神灵后,这种现象就一发不可收拾,也影响到了征服过古埃及的其他文明。古希腊就将国王神话,但古希腊人比较收敛一些,古希腊神话中,国家大多是神的儿子,并不是神(最多在死后称神)。例如亚历山大就自称为宙斯的后裔,他的战友托勒密在古埃及统治时,也使用了神灵的称号。而古希腊文化的继任者罗马人,继续将这种传统保留了下去,在王政时期,国王不仅有政治权,也是最高祭司。不过王政时期并没有持续太久(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进入了共和国时期。此时国家设立了专门管理祭祀的祭司,但这些执掌祭祀权力的人仍然是执政官(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职务)或者是军事统帅。

  所以在共和国时期,国王虽然没了,但祭祀权力仍然被集中在执政者手中。并且人们仍然将执政者尊为在世的神,例如凯撒在世是就自称为朱比特(希腊罗马多神教至高神)之子,在死后不做儿子,改为做神了。

  将统治者看做神这种现象,从古埃及开始,流传到古希腊,又被罗马传承了下去,直到宗教中的跨时代武器,基督教出现。基督教完全杜绝了这种现象,并且还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剿灭了其他所有的宗教(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古埃及,古希腊,391年前的古罗马都将祭祀权力集中在了统治团体手中,但集中化和至高神的情况一样并不彻底和完善。犹太教与儒教都是祭祀权力集中的典型,犹太教中,不再将国王尊为神灵,因为犹太教的教义本身就只认一个神,所以不管国王做的再好,他都不可能为神。

  《旧约》中,犹太人在建国之前,就将宗教权力集中在了一人手中,例如摩西和亚伦就是犹太教的大祭司,《出埃及记》中,神并不和信徒们沟通,而是和大祭司一人沟通。这种现象和古埃及非常类似,既掌权者是链接人界和神界的唯一一人。伴随着祭祀权力,大祭司们也拥有最高的社会权力,这种现象甚至出现在了国家建立之前。

  在国家诞生后,这种现象流传了下来,并且祭祀权力再度被加大。在扫罗(古代以色列第一任国王),大卫(第二任国王),所罗门(第三任国王)在位期间,犹太教完全剥夺了普通人民和神沟通的权力,对神灵如果有需求,就必须要经过王。(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出自《旧约·撒母耳记上》)。

  而儒教中也同样将祭祀权力大大集中在了统治者手中,同时也将国王尊称为神的儿子,例如周朝的皇帝,就被人称为“周天子”。但儒教的祭祀权力集中和其他文明有很大不同,用一个词去概括就是“绝地天通”,意思是民神并不相混杂,通神权力被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其中就主要包括君主。

  而按照中国传统中,只有嫡长子才可以祭祖的原则,再推广到国家。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并且他也可以祭祀任何神祇,而天子之下的各大诸侯(后期为地方官员)就只能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而更下一级的大夫就只能祭祀“五祀”(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不同文化区略有不同),而普通人就只能祭祀先祖。这种规定被严格的规划了起来,如如有越界,就等同于谋反,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绝对不允许的。

 无论是哪种国家宗教,无论以何种形式,达到了何种程度,神祇集中化与祭祀权力集中化的情况都会发生,这是必然性的现象。因为人们建立国家,得到了利益,也失去了权力。在利益权衡当中,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权力,这导致了不论哪种文明,人民都会放弃祭祀权力,建立国家,选择国王。

*绝通天地:源自《尚书孔氏传》,“”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意思就是天地相分,人神不扰,通天的权力完全被垄断在统治者手中,下层人民断绝了与“天”的联通,可以使统治者使用“天意”之名更好的统治下层人民。

神灵的道德化

  远古的古代神灵是没有道德的国的许多动物神灵都并不遵守道德,少量人形态的神灵也没有道德。这种现象在古希腊神话中发生的很多,主要神灵宙斯就完全不遵守道德准则。因为原始宗教中,神灵都是力量型神祇,祂们的特点就是拥有人不可触及的力量。

  但当发展到国家宗教后,神灵就会从力量型神祇,变身为道德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造成这种转化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社会需要。原始社会遵循野性原则,弱肉强食。遵守这样的原则是因为,原始社会需要依靠对外和对内的暴力来维持族群的存在于延续,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就必须要通过使用暴力来保护族群不被其他部落入侵和吞并,必要时候也需要通过对外战争来获得食物和栖息地。

  所以,原始社会的神灵无一例外都是力量型的,也不需要遵守社会道德,更何况当时也没有所谓道德的概念。但当社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纯的武力不仅不会对族群产生太大的帮助,反而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此时人们就会发现,武力无法带来强盛,唯独依靠合作与稳定才能让种族继续壮大下去。

  这时,社群就需要新的,也更加严格的共同遵守的规则,只有这样,社会的秩序才能维护下去。而想要让人遵守规则,首先就要让神灵先遵守规则。这种转化过程在国家建立之前,实际上很早就开始了(例如大部落时期就同样需要道德法律),只是宗教学者们将国家的建立试做一个标志。

  古埃及国家宗教的道德化,由于缺乏资料,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曾经就神灵的道德性质,进行过非常激烈的讨论。在柏拉图的《国家篇》中,就讨论了神灵的性质。在书中,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诸神经常给好人带来苦难,而坏人则会从神灵那里收获幸运。并且只要通过献祭,人们就会得到相应的回应,这种现象就类似于收买神灵,就像用钱去贿赂那样。

  最早是苏格拉底等人认为,这种通过献祭去获得神灵的恩赐,是完全错误的。苏格拉底等人坚信神灵都是正义的,同时他们也喜欢正义者,讨厌非正义者。而各类文献中有关诸神们不良行为的记载都应该被删去。

  如果将神祇描写为整个一的,善良的,那样人民才会尊重神灵,同时遵守社会中各样的道德准则。所以,在苏格拉底眼中,神灵就是人间正义准则的制定者,也是维护者,人们只有遵循正义,才能得到神灵的庇护。

  当然,这种呼吁导致了苏格拉底的死亡,因为他蔑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并且这种思想会腐化青年,同时又反对民主等原因,而被判处死刑。

  如果苏格拉底能够成功,古希腊的国家宗教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模样,但他失败了,他的学生柏拉图也失败了,他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同样也失败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古希腊灭亡后,罗马统治时期。而古罗马的神灵们也都忙于解决外部战争和内部纠纷,很少关心国家思想建设,同样也没有太多的道德因素。

  而不同于苏格拉底在古希腊的遭遇,孔子在古代中国的经历就要顺利许多。儒教对神灵的道德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中的尧舜时代。也就是说,在公约前2000前,神灵就已经被些许道德化了,因为上天给人们建立了各种道德,法律和制度,同时也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成为君主,同时上天还会惩罚有罪的人。

  当然,《尚书》的可信度有多高,和《圣经》,《吠陀书》一样极难考证,但这是目前了解上古情况的唯一根据了。

  在尧舜时代后,大禹建立夏,商替代夏,周推翻夏,“上天”一直在教导君主道德准则,而君主又教导人民道德准则。而实际考虑,实际上是人类社会需要道德,才赋予神灵道德属性。中国很早就对神灵进行了道德化的改革,不过在早期,这种改变还并没有规范化。

  而到达春秋战国时期后,孔子就对中国宗教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大大发扬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传统,强调了只有遵循道德,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与庇护。

  不过,孔子在世时,他的学说仍然没有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但幸运的是,在孔子之后,他的学说逐渐被社会接受。也由此,孔子逐渐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圣人,他的学说成为了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神灵集中化,祭祀权力集中化中,儒教和犹太教都很类似,在神灵道德化上,两者也非常类似。犹太教在很早以前就对神灵进行了道德化,这些内容全部都被收录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犹太人走出埃及,在西奈山上接受上帝的旨意,这些内容以“摩西十诫”为代表,总共六百条,规定了一般道德的准则,与祭祀的要求,还包括一些生活常识。

  这些内容全都被记录在旧约的律法书中,而创世纪里几乎没有道德内容,这也意味着在出埃及之前,犹太人的上帝还没有道德元素。但此时神灵的道德化还并不完全,因为在出埃及记中,上帝宣布完所有的道德律法后,紧接着就是向摩西要祭品,让犹太人为祂建设祭坛。此时上帝仍然将降幅降祸的标准建立在祭品多少,而不是人的道德优劣成功度。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晚期,在经历过巴比伦之囚后,犹太人对神灵的道德化才逐渐完备。

  和前面几种宗教类似,其他的国家宗教中,也都对神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标准化。例如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祆教,拜火教,就确立了善于光明的神灵阿胡拉·马兹达,代表恶和黑暗的阿赫里曼,两者互相对立,不断争斗,但经历过若干千年后,光明会取得完全的胜利。

  而印度教中,就婆罗门教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十六世纪,此时教义认为人可以通过祭祀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这个范围很广,从具体的日常需要,甚至到成为天神。“祭祀万能”的特点明显是原始宗教的特点。在公元前七世纪后,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成书,书中将智慧和道德元素添加到婆罗门教的教义中。

  这些元素的核心就是业报轮回,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如果你认真工作,乐于做资本家和人民富豪菜地里的韭菜,你甚至还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福报(如果审核失败,就把这段话删掉,然后换个平台偷偷骂某站一顿)。业报轮回不单单是婆罗门教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后来也被佛教所继承,成为了佛教理论的出发点。

  在《奥义书》成书后不久,婆罗门教中出现了沙门思潮,并相继出现了一批新的经典,这些经典都在宣扬善有善报,宣言诚信,忠诚,宣扬兄弟情义,公而忘私,把人的道德优劣作为绝对命运的主要因素。不同于其他宗教,婆罗门教日后的多次宗教改革,都将宗教仪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同时又有新的道德观念被提出,这意味着,婆罗门教逐渐认为,获得神灵的恩惠,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献祭和仪式,而只需要通过善行和献身精神。

  综上所述,对神灵的道德化,同样也是国家宗教必定会经历的步骤,同时各个国家建立道德和法律准则,也是各个文明也必须要经历的步骤。如果国家没有道德法律,它就无法成为国家,规则对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是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

对旧神灵的否定

  国家宗教都会赋予神灵新的道德化的品质,以维持国家统一和稳定,同时,国家宗教也在对过去的传统神灵进行改造和加工,甚至是清理和完全否定。

  不过,这种情况在古埃及多神教中并没有发生,国王被尊为神或至高神,但有时在神像上仍然保留少量动物的模样。

  在中国古代,许多远古的神灵,例如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仍然是人身蛇尾。而在古希腊中,少量神灵也保留着动物的形象,但这些神灵已经被定义为魔怪,不再被人尊为神祇,甚至少量魔怪还会被完全人型的神灵杀死。古希腊将动物化的神灵否定掉了,但他们并没有创建出道德化的新神,单纯的力量型神灵没有了被替代和消灭的理由,便被继续传承了下去。

  在宗教学上,人类第一次无神论化是发生在原始宗教时期,否定纯动物的神灵。而第二次无神论话,则是否定那些纯力量型,非道德化的神灵。其中的代表人物还是苏格拉底和孔子,这一块内容并没有古埃及多神教的出场。

  之前已经说过,苏格拉底反对传统神灵,并想要引进新神,导致了被处死。而孔子的儒教也在尝试对传统神祇的否定,但在这一方面,孔子也并没有采取绝对的否定,而是单纯的不讨论。《论语》中就记载过,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就意味着,孔子并不乐意讨论传统神祇,也不承认这些传统神祇为神。

  在孔子之后,历朝历代的发展中,逐渐将其他神灵的出场次数减少,直到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完全否定了不遵守儒教道德的神祇,将神界完全儒教化。

  在对旧神灵的否定这一块内容中,国家宗教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从“神主宰人”到“人主宰神”。这一点上,我认为仍然是儒教达成了这一步骤,并且将这一步骤完成的很全面。

  当然,中国在这一点上做的还超出了其他所有国家的综合,从共产党上台,新中国成立后,直接将宗教对中国的影响连根拔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文神和武神,文神中的代表自然是中国宗教的改革者孔子,而武神的代表则是关羽等忠义无双的人。单纯的讨论这些被人尊为神的人,并不能体现出儒教中的“人主宰神”,更要讨论到因为人的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将神驱逐出神的列表。

  例如白起曾经也被尊为神,但在宋代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就指责白起诛杀已经投降的赵国士兵,要将他逐出武庙,而明代时期,又因为荀况(荀子,名况)主张人性本恶而被逐出孔庙。

  可以说,在儒教中,进入孔庙和武庙是古代臣子们死后所能得到的最高礼遇,同时也是在世臣子的榜样,这些名额的甄选十分的严格,除了对国家的贡献极高,其本人在道德上还要极其优越。所以不管到了哪个朝代,中国都始终将人主宰神作为宗教上的最高守则。

  在名义上,神灵主宰着人类世界,但神能否成为神,却要首先经历人的考验。

  儒教是对旧神灵否定是一个典型,对神灵否定的具体过程,也都被清楚的记载在史书中了。而其他国家宗教中,也大多发生过不同形式的否定,不过这种过程发生的并不全面,记载也并不明显。但无论如何,对于国家宗教来说,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将神祇塑造成符合国家需要的神灵。任何对国家政权会引起负面影响的,终究会被人驱逐出神界。

场所,人员,祭祀礼仪

  在宗教的原始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原因,祭祀发生的都很随意。人们对神灵的祭祀往往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如果有需要,可能随便找个山头,祭祀就可以开始了。即使到了国家宗教的早期,有时还会因为特殊需要,也要常常进行随时随地的进行祭祀宗教(大多发生在战争时期,例如战前祭天)。

  但到了国家宗教的后期,祭祀场所就逐渐固定了下来,并且衍生出一大批专门的神职人员。并且伴随着国家生产力的提高,这些祭祀设施逐渐豪华起来,例如古希腊的万神庙,中国的天坛,日本的各大神庙,古以色列的第一圣殿。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神庙同时也可以用作为军事堡垒,如果遇到以掠夺为目的的入侵,抢夺的肯定会优先选择为神庙,因为人总会把贵重的物品放置在神庙中。

  国家祭祀的一大特点就是崇尚道德,但同样也还存留祭祀活动,并且祭祀活动由于生产力上升变的更加宏大,拥有更高规模,形式更加严谨隆重。对于大多数文明,会在很多时候献祭牲畜,例如牛,羊,这两种和社会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动物。同时献祭也要遵守一定礼仪,宗教上的礼仪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群体扩大后,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礼仪就形成了,特别是卑贱者对于高贵者的礼仪就不可或缺了。对待神灵就更加如此,如果“失礼”定会被认为是重大罪过。

  相比于原始宗教,国家宗教在虽然保留着献祭,但已经逐步取消了活人祭祀,在起初可能还有少部分国家宗教仍然保留着人祭的传统,但在日后的改革与一些人的争取,国家宗教大多取取消了人祭传统。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这意味着人类逐渐学会爱惜同类,保护生产力。

民族征服

  历史上,民族征服时常发生,古埃及被希腊征服,后又被罗马征服,中国被蒙古,满清征服。当民族入侵时,在宗教方面基本上会有三种情况发生。

  巴比伦征服犹太人时,便强迫要求犹太人放弃民族信仰,转而信仰波斯的国家宗教,直到居鲁士大帝将犹太人放回故乡,他们才得以重新发展起民族宗教(但当时可能有犹太人主动改信波斯);而在马其顿为首的希腊政府在征服埃及后,并没有强迫古埃及人放弃信仰,反而是几乎完全继承了古埃及的宗教,希腊人的托勒密王国仍然是古埃及的法老,并祭祀原本的埃及诸神。

  这一情况还多次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在当时的外族入侵者女真人入侵中原后建立了金朝,将儒教作为了自己的宗教;而随后同样还是外族入侵者的蒙古人打败女真人后,也同样将儒教作为国家宗教,并开始用儒经确立朝代名字。

  到了明代末年,女真人又来了,还又把中国打败了。此时他们已经自称为满族,但不巧的是和上次一样,清朝仍然将儒教作为国家宗教,而满族萨满教只作为皇家的私家祭奠被保留了下来。

  第三种情况属于前两者的混合,在印度,雅利安人入侵时,便将雅利安人的宗教与当地原始宗教互相融合,创立了婆罗门教;在罗马人征服希腊时,也他同样将古希腊神祇与罗马神祇互相融合,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国家宗教。这也是为何,部分人将这种宗教成为希腊-罗马多神教。

  民族征服时的宗教状态十分复杂,但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当征服者的宗教观念比较先进或大致相当时,征服者就会要求被征服者改信,或者将两种宗教观念融合,但当征服者的宗教观念明显落后时,征服者反而会改信被征服者的宗教。

  例如古埃及是发展时间很早,发展程度也很高的民族,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和古埃及相比,出现时间较晚。所以即使有民族征服的情况发生,古埃及宗教仍然会被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中国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中原一带已经有相当发展,并历经过多次盛世的民族,此时周边民族仍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信仰还只是初期的原始宗教。即使征服发生,接受被征服者的信仰就成功了必然的事情。

  (甚至于,原本的外族入侵者,在入侵后变成了少数民族。)(你打赢了我,但你加入了我,我就等于没输。所以你或许血赚,但我一定不亏)

国家宗教的宽容本性

  国家宗教的目的,其核心是保护国家的秩序和安宁,这其中也包括了君主地位的稳定。所以在国家宗教中,神灵,尤其是至高神,既是国家的保护神,又是君主的保护神,此时神祇并不重视个人的解脱与得救。虽然个人也可以因为个人原因向神祇祈求,但这改变不了国家宗教保护君主与国家的基本性质。

  这种情况下,国家宗教中多一个神祇,就像政府多一位官员一样,一旦某位神灵被认为对国家的发展有利,那国家宗教就会轻松接纳。虽然有时国家宗教也会出现某种排外性,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往往是由于具体条件产生的非本质原因(即国家宗教本身排斥外教),或是单纯的个人原因或暂时性行为。

  国家宗教都拥有极大包容性的宗教,例如印度教,直至今日的印度也保留了诸多教义不同的诸多宗教,而在中国,儒教,道教,佛教也共同存在了许久。不过许多国家也发生过内部的宗教迫害,例如中国的四次灭佛运动,罗马帝国中以戴克里先为代表的对基督教的迫害。

  但这些行为无一例外都并没有持续太久,或是只维持到当时的君主交替后。例如四次灭佛运动都只持续了一段时间,灭佛之后佛教仍然能继续存在下去,只要佛教徒们仍然遵守部分儒教的教义(例如佛教徒也需要为父母守丧),就能被政权完全接纳;而戴克里先对基督教的迫害在他死后就迅速消失。所以说,在国家宗教中的破坏行为只是暂时性的,或者是只属于当时君主的个人行为,并非宗教教义本身就具有排他性。并且国家宗教也从未有过例如十字军东征或吉哈德等宗教战争的行为。

  在国家宗教的包容性中,也出现过例外,这就是犹太教。犹太教曾经也显现过包容性,在《旧约圣经》中就出现过许多君主放弃犹太一神的信仰,转而信仰其他神灵。虽然这种行为在犹太教看来属于离经叛道,但旧约圣经中只将这种现象看作是君主的个人行为。这就是由于国家宗教的本质就是只在乎国家的强盛与存在,只要君主认为某个神灵对国家有利,他就能将其看做国家和君主的保护神。(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就不可能出现,例如中世纪欧洲,一个君主要改信其他宗教,呵呵。)

  但经历过“巴比伦之囚”后,犹太人经历过外族入侵,颠沛流离后,便将民族遭遇的苦难总结为不听从上帝的教导。(人总喜欢逃避,犹太人总不能说出“落后就要挨打”这种话吧,找个神背锅就行了,反正上帝又真不能出来反驳。)在此之后,犹太教便出现了排他性,但这种情况十分特殊,属于犹太教在经历过多次外来打击后,产生的“突变”。

  总结来说就是,国家宗教的核心是保护国家和君主,只要某种宗教对于国家有利,或是异教徒们能够在信仰同时,遵循国家宗教所要求的行为,国家宗教都能够将其包容。

国家宗教的其他特点

  国家宗教中大多有记录宗教历史和教义的经典,例如中国的《春秋》,“五经”,犹太教的《泰纳克》,印度教的《奥义书》,《森林书》,古埃及多神教的《死亡书》,琐罗亚斯德教的《阿维斯塔》等等。总体来说,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许多较为先进的民族陆续形成了国家和国家宗教,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经典。直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这些宗教经典也陆续完成了。

  宗教经典的发生是宗教发展的重大进步,经典的存在使得教义得以统一(只有书上写着的才是要遵守的,没写的去做了,那就是错误的),也统一了民族的思想(例如中国的“天地君亲师”,犹太教的“救主将至”,印度教的“世代轮回”等。)并且经典作为神意的代表,也被固定了下来,不可以随意改变。这也意味着即使是作为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阶级,也不可以毫无规范的对待他们的臣民。例如君主不可随意杀人,不同阶层拥有不同权力和义务,想要提升阶层就必须要达到某些要求,这对调整阶级关系,保护生产力,以及发展人类文明有着跨时代的作用。

  (别太信电视剧,古代君主也不能随意乱杀人,除了原始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对生产力的迫害,即使这个行为的发起者是君主。)

  国家宗教也对艺术与科学有有限的帮助,例如古代社会中,绘画,雕塑等都和描绘神灵有关。为了更好的描绘出神灵的外貌,艺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神灵需要赞扬,这也大大激励了诗歌的创造。

  而现今的宗教大多对科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但在国家宗教期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并没有做出太大的限制。因为国家宗教的核心是帮助国家安宁,人民幸福,所以只要是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提高生产力和提高作战能力的科学技术,都会被国家宗教的欢迎。

  其中尤其是占星术(天文学),只要是较为先进的古代文明,无一例外都发展了自己的占星学。因为天文学中的研究对象无一例外都具有普遍性,例如日食月食等,都很容易让社会连想到君主。大型天象都可能会对君主造成不稳定的影响,为了稳定君主的统治,君主本身也必须要尽快让臣民学习天文学,并对研究结果做出综合,以稳定君主统治。

  (比如日食如果发生了,人民就会提出“你他妈看看,你统治不佳,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而在天文学发展后,人们就能理解日食是可以预测,且必定会发生的,这样在日食发生时,君主只需要搞几次祭天活动,就没人对君主本身发起疑问了。)

  但,即使国家宗教对科学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科学研究超出了宗教的框架,就会遭到否定。因为为了实际的宗教需要,国家宗教的经典中不仅仅有教义,还包含了人生道德的训诫,也包含了少量源于少量定义世界的知识。这些旧知识在当时,可以说是正确的,但也可能给有错误的内容。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就会出现,但由于旧知识被宗教经典记载着,在旧知识和新知识冲突的情况下,新知识就会遭到排斥。所以总体来说,国家宗教对科学发展仍然有限制。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国家宗教的简单介绍了,大致介绍了国家宗教的核心特点。现代社会经历了数次“驱魅”的过程,已经熟知了宗教是虚构的工具,其目的只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让国家延续,人民幸福。并且在各大文明都找寻到替代品的情况下,国家宗教已经被逐渐抛弃(少部分国家,已经被逐出现代国家的行列了),或者是仅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以保留了下来。

  但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世界,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并不完全,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家宗教的确非常有必要。它的存在大大加快了古代社会的发展,也保证了文明的延续,给后世的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

  国家宗教现在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但了解过去,才能够了解现在,了解现在,也才能够不如未来。

PS:下一篇将会介绍,古埃及多神教,其中包含古埃及王朝历史,和阿拉伯化后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