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刃剑只砍自己!受“印度制造”政策影响,印度军队武器即将消耗殆尽

 墨风蒜瓣 2022-09-13 发布于黑龙江
印度军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军队之一,其现役人总数超过了140万人,另外该国还有一支人数在500万左右的后备武装,也就是咱们俗称的预备役人员;
印度军队在去年的军费开支高达600亿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不过军队规模和军费开支都名列世界前茅的印度军队还有着另外一个让其他世界军事大国都“望尘莫及”的纪录,那就是武器进口!
按道理来说拥有如此军力的国家至少应该可以在自主国防工业方面实现自给自足,但根据过去十几年的世界军火市场进出口数据来看,印度的武器进口数额只是在最近几年才稍稍有所“收敛”,被沙特超越,此前该国稳坐世界军火进口第一大国的“头把金交椅”十年之久,无人可以撼动!

那它为何要在最近几年放弃了这个世界第一军火进口大国的“美誉”呢?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莫迪在2020年突然宣布要对该国长期对外采购的约108项关键国防武器装备实施禁运,这些武器装备包括火炮、战舰、运输机、轻型直升机、轮式装甲车、坦克以及突击步枪等等;
禁令执行期限暂定为五年,也就是说在五年之内,只要在禁运清单内的装备全部都不允许进口,只能自行建造。
当然了,两年前莫迪公布的这一举措并非是“临时起意”的想法,而是其自上台以来就一直倡导的“印度制造”政策在国防工业领域的一次具体“变现”行动!
所谓的“印度制造”其实并不是只包括军工产业,在印度全国各个行业,莫迪的“印度制造”政策也都在大张旗鼓地推进当中。按照计划,“印度制造”将会在数年内实现三个既定目标,分别为:
1、将印度国内的制造业年增长率提高到12~14%左右;
2、在2022年前印度制造要在该国创造出至少1亿个工作岗位;
3、在2025年左右印度制造的经济贡献率要达到全年GDP的25%。
此计划从2014年开始推行,至今已经过去了八年时间,而军工产业的具体操作是从2020年的108项武器、装备禁止进口政策被公布后开始的。
莫迪在国防领域推行“印度制造”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实现武器装备自主化,并为国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顺带掌握一些高端技术,以实现“印度腾飞”的伟大理想!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就在国防工业的“印度制造”计划被推行两年之后,印度三军已经“怨声载道”了。

在莫迪强制推行武器、装备“印度制造”之前,我猜他肯定没有对自己的国防工业能力做过认真的调研,用三十年造出一款轻型战斗机、耗费四十年开发出落后一代的主战坦克、13年造出第一艘国产航母、还要那款“一拍就碎”的“英萨斯”自动步枪...
这就是印度军工的真实“实力”!
以这样的国防工业想要供给上百万人的军队着实是有点困难?
最近据印媒报道,印度军方现在正在面临着“印度制造”所带来的巨大麻烦,不夸张地说,“印度制造”正逐步地耗尽印度军队的武器。
有部分军队官员表示:印度空军、陆军和海军因为装备禁令的限制而无法进口到重要且关键的武器系统来替换原来的老旧系统,估计到2026年左右,陆军将会没有足够的直升机、空军战斗机数量会大幅度缩减、海军的鱼雷也可能会消耗殆尽...

对!你没有看错,“印度制造”正在“杀死”印度军队!

以印度空军为例,该国目前尚无研发、制造双引擎战斗机以及大型飞机的经验,他的所有上述类型飞机皆依赖外购,禁令一出,原先的采购计划被搁置,战机的迭代工作单单依靠印度国内的印度斯坦航空估计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了。
而按照印度空军的发展计划,预计到2030年左右该国将会打造出一支拥有42个战斗机中队的庞大空军,用以应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可是以目前的发展态势估计,届时印度能有30个战斗机中队正常运行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莫迪给出的建议是空军需要“勒紧裤腰带”,必要时可以用国产的单引擎“光辉”战斗机替代双引擎重型战斗机。可事实是,即使印度空军勉强接受了“光辉”战斗机替代的过渡方案,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产能也无法跟得上军队的需求。目前这个印度国内最大的战斗机制造商年产战机量仅有八架,到2026年产能可能会翻上一番,可那也只有16架而已,而且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必要的配件也会因为供应链中断而导致战机建造出现停工待料的状况。
至于海军吗?那就更惨了,其他的关键装备暂且不提,就单单是军舰和潜艇必备的重型鱼雷印度也无法自行生产,现在印度海军用的重型鱼雷还是40年前采购的装备;
为此,印度国防和发展委员会虽已立项重型鱼雷开发项目,可是具体的时间表尚未敲定!
此外还有诸如柴电潜艇、护卫舰、以及即将被决议建造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等装备,假设没有外国军火商的支持,只依靠印度自己,那么在2030年左右,印度海军将会退步到90年代的水平。
一位印度国内的国防分析师拉胡尔·贝迪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莫迪所谓“印度制造”的缺陷,他表示:莫迪政府的武器进口替代计划根本没有考虑到世界级武器系统的开发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和研发多年的时间成本的事实,而且即使是现在被自称为是印度制造的国产武器如轻型战斗机、主战坦克等也至少需要50%以上的进口配件,印度军工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脱离世界实现完全自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贝迪还补充道:印度制造只是一个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号”而已,除此之外,它对印度没有任何的好处!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在莫迪推出的武器禁止进口清单中,多数装备都详细开列了型号、尺寸和用途,比如155毫米榴弹炮,在清单上只是对特定炮管长度的火炮实施了禁止,除此之外不符合清单规定的还可以继续进口。
如果把“印度制造”形容是一把“双刃剑”的话,那么现在看来,这把巨剑只是在印度自己的身上狂砍,丝毫没有看出此政策对发展自主国防有利的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