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对谈成甲:改变太少,恰恰是因为你学得太多

 曾经的鲁迅 2022-09-13 发布于福建

写/孙静    排版/李昕    责编/严毅

我们进入到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但对于“如何学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

-有人生怕错过有用的知识,囤了无数书和课,但大部分都没有学完;

-有人学的时候觉得恍然大悟、收获满满,但回到现实生活,还是不解决问题;

-还有的人,认为所学内容零散,期待能搭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不完、用不上、没体系”的知识焦虑如何解决?怎样提升学习力?有没有更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我曾在直播里,专门邀请成甲聊过这个话题。

成甲是认知与思考类畅销书《好好学习》、《好好思考》作者,得到APP“每天听本书”解读人, 被罗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

这次对话让我认识到,大部分人对学习这件事,有着深深的误区。我总结出四个要点,分享给你

图片
(公众号后台回复“成甲”,领本场直播回放。)


01

放下执念:不是什么都学,而是解决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面对海量的书和课,怎么才能学完呢?

其实,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已经掉入了学习的第一个误区。

成甲说,我们要放下“读不完的执念”,不是什么都学,而是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会有人因为读不完《新华字典》而焦虑吗?不会。字典是用来查的,根本不用全部读完。

其他书也是一样。把书当做医生,而非老师。

什么意思?

把书当老师,会追求面面俱到。比如老师讲完一节课,马上画出导图,把全部知识点都整理出来,生怕遗漏。

而把书当医生,则会关注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你见过哪个病人去医院把所有科都挂一遍?病人眼睛疼,只会挂眼科。同样,想知道怎么砍价,去找“砍价”的方法就好,不用从经济学原理学起。

图片

陷入一个困境,困境就是我的问题;陷入一个创业赛道的选择,选择就是我的问题。

不用纠结看了多少本书、看没看完,而只需关注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维度往前挪了多少步。

想象一下,有一片大海,知识是海里的鱼。什么都学就是非要捞光大海,无穷的知识就成为了负担。

但如果切换视角,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就是在广博的海洋里打鱼,想捞哪儿捞哪儿。心态变好了,学习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02
少即是多:不是都解决,而是聚焦真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以问题为导向,确实不用什么都学。但“问题”本身也是无穷的,这不是又陷入到“什么都要解决”的困局吗?

这是第二个误区。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解决“真问题”。

什么是“真问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自己真正关注。
第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掌控。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书中,给到一个很清晰的答案。人生可以划分成三个区域,“不关注”、“关注圈”、“影响圈”。

图片


“不关注”区就是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

而健康、子女、事业、工作等,这些每个人都会格外关注的问题,可划入“关注圈“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是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掌控的事,就形成一个更小的“影响圈”。

解决“真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影响圈”做事。

比如成甲,他说能够花时间琢磨、研究感兴趣的话题,跟一群喜欢的人一起做欢喜的事,是他真正关注且在能力范围内能够掌控的事,这就是他的“真问题”。

很多人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限制以及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比如“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如果我的学历更高”、“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味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发现越来越无能为力、无路可走。

而高效能的人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积极主动,优先改变能改变的事。改变的过程中信心和能力逐步增强,更具创造力,慢慢影响圈也在逐步向外扩大。



03
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放下了执念,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也找到了真问题。那该如何解决这个真问题呢?

成甲在他的《好好思考》一书中,给出了四个策略,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的思考维度——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哲学视角。

图片

1. 经验技巧,往往出自实践经验总结。比如,常说的谚语“擒贼先擒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 方法流程,把很多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标准化、流程化。比如企业在打造组织能力时,经常用到“杨三角”模型,做营销策略时会用4P模型。

3. 学科原理,是基础学科(数学、心理学、系统动力学等)的基本原理。比如,“锚定”这个心理学概念,是说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时,极易受第一信息的支配。很多商家会做“原价xxx元,现在优惠价xxx元”的活动;和重要的人见面第一印象很重要…… 这都是利用了“锚定”。

4. 哲学视角,是指不同学科思考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比如熵增思维、机械论思维等。比如,任正非将“熵增思维”引入企业管理,让华为成为世界范围内创新性、活力值都位列前茅的公司。

图片
成甲《好好思考》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

这四类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型,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可根据遇到具体问题针对性选择。



04
知识体系:不是“搭建”,而是“生长”

有人可能还会有疑问,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是不是碎片化学习,会不会越学越散?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成甲说,知识体系不是搭建,而是生长。

知识不是树状结构,而是“网状”。知识体系的生长过程,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知识能力圈。

知识生长的起点是好奇心,好奇心会带来问题,而带着问题找答案的过程,就会形成一个个知识点。

随着知识点的累积,新知链接旧知,相关知识点会连成知识线。

不同的知识背后相似的概念和理论在底层打通,会形成知识网。中心区域就是使用最多、最熟练的知识。

慢慢汇聚成知识能力圈,知识体系也就完成了生长。

图片
大脑中知识呈“网状”结构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写书这件事。

很多作家不是有体系才出书,而是写着写着才成体系。书名就是作者想解决的问题,大纲就是解题思路,找资料就是构建知识点,思考就是在连点成线,最后底层贯通生成知识网,就完成了一本书的写作。



05
最后的话

讲到这里,知识“学不完、用不上、没体系”的焦虑已逐渐解开。

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聚焦真问题,从影响圈起步、静心沉淀、生长体系,才是受益一生的学习方式。

李笑来时常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意思是先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用合理的方法去学习。

所以,面对学习这个终身的课题——

不仅做一个知识分子,更要做一个问题分子;
不仅保持对知识的诚实,更要保持对自己的诚实;
不仅要关注学习的内容,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