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文字游戏的高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帝

 零壹贰012 2022-09-14 发布于湖北

拓跋弘是如何以退为进把文字游戏玩成权力游戏的呢?图片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与嫡母冯太后之间的恩恩怨怨历来为史家所津津乐道。更传奇的是,拓跋弘11岁时即位,却在18岁时就退位,将皇位内禅给太子拓跋宏,即后来的孝文帝,自己当了太上皇帝。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退休了都当了太上皇,不过“太上皇帝”也不在少数。“太上皇帝”和“太上皇”仅一字之差并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权力角逐的体现。那拓跋弘与冯太后之间的矛盾是如何激化,拓跋弘又是如何以退为进把文字游戏玩成权力游戏的呢?

图片

北魏骑兵俑

图片帝后相残,男宠被杀只是导火索

拓跋弘与太后冯氏有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史书上对两人之间的矛盾的记载非常简单:

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北史·后妃传》

《北史》记载的这段惨案,在常人看来简直骇人听闻。仅仅因为拓跋弘将太后的男宠李弈杀了,太后反手就将皇帝害死了。冯太后难道仅仅是为了给情夫报仇吗?从拓跋弘当上太子以来帝后两人的关系看,如果仅仅是因为男宠事件而拔刀相向,从逻辑上很难讲通。

拓跋弘生于北魏文成帝兴光元年(454年),生母是李贵人。太安二年(456年),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根据“子贵母死”的原则,李贵人被文成帝处死,年仅两岁的拓跋弘由冯氏抚养。冯太后与文成帝感情甚笃,对于皇上的托付她也是尽心竭力,视拓跋弘为己出,抚养他长大成人。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驾崩,拓跋弘即位,也就是说拓跋弘差不多由冯太后抚养了将近十年。这对孤儿寡母也曾经共患难过。拓跋弘登上皇位没多久就爆发了乙浑之乱,在冯太后的机智处理下,叛乱平息,拓跋弘的皇位也得以稳固。

总之,很难理解冯太后会因为男宠李弈被杀而疯狂报复拓跋弘;反过来说,拓跋弘也不会因为太后养男宠而过分为难为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的嫡母。所以,男宠被杀只是帝后两人矛盾彻底激化从而引起流血冲突的导火索,并不是矛盾的根本原因。

山西大同北魏壁画

图片帝后的根本矛盾:对权力的争夺

当初拓跋弘刚即位时,按规矩他要为新逝的父皇守孝,期间则由冯太后临朝称制。冯太后掌权后,干净利落地除掉了权臣乙浑,此举令其在朝中威望大增。在拓跋弘守丧期间内,冯太后是北魏实际的统治者。尽管丧期满后,冯太后不得不归政于拓跋弘,但是尝到权力甜味的她会甘心和放心地把政权交到一个12岁的孩子手里吗?

敦煌莫高窟259窟中的“二佛并作”。259窟的塑像和壁画基本为北魏时期原作,“二佛并作”是北魏时期佛像造像艺术的突出特点,在北魏皇家开凿的云冈石窟中大量出现,一般认为隐喻北魏“二圣临朝”的现象。

(图源:敦煌研究院|中国国家历史配图)

从拓跋弘亲政后的表现来看,他也绝对不是可以随便令人摆布的小孩子。他刚即位就改革了佐使制度,天安元年(466年),又改革爵位制,规定爵位升迁必须有功,之后还颁行官员俸禄制,整顿官僚队伍的贪污风气,军事上还击败刘宋,夺取淮河以北的大片版图。可以说拓跋弘是做皇帝的一把好手,史书称他聪明天成、英明果断并不是溢美之辞。试问这样的一个天才皇帝,他愿意只做个冯太后手中的傀儡吗?

献文聪睿夙成,兼资雄断,故能更清漠野,大启南服。——《魏书·显祖纪》

既然双方都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那只有较量一番了。尽管史料中帝后两人直接动手争夺权力的记载并不多,但是依旧可以根据一些细节来推断。冯太后剪除乙浑势力时,依靠的是元丕、元贺、牛益等一批亲信。在拓跋弘亲政后,这些人依旧把持朝廷要职,他们是太后的坚定拥护者。但是在皇兴三年到五年的这一段时间内(469471年),拓跋弘以军事行动的名义,相继将“后党”的关键人物元丕等人一一调离京城平城,冯太后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同时拓跋弘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如封万安国为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军权,封李訢为中任太仓尚书,掌握财权。

“巧合”的是,李弈被诛发生在皇兴四年(470年),也就是拓跋弘剪除后党的关键时期。他被杀的原因不是惑乱内宫,而是其在朝廷拉帮结派、培植亲信。可想而知的是,冯太后通过安插在朝中的党羽干政,拓跋弘则试图削弱太后的权力,母子俩的矛盾彻底激化,最终在几年后酿成母子相残的悲剧。

云冈石窟“二佛并坐”像(图源:云冈石窟|中国国家历史配图)

图片如何化解直接冲突?拓跋弘退位当“太上皇帝”

皇兴五年(471年),才18岁的拓跋弘突然下诏说要退位。

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是为孝文帝。——《魏书·天象志》

这段材料里说得很清楚,拓跋弘是受到太后的压力才退位的。但在《魏书·显祖纪》里却是另一种说法,称其“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也就是说拓跋弘对人世间的杂事不感兴趣,有出世之心。两种说法一对比,再结合前文的分析,可知后者似在掩盖拓跋弘禅位的真相。

由于受到冯太后的压力,拓跋弘深知两人继续僵持下去会闹得不可开交,于是就选择了以内禅的方式来逃避。但是按照汉朝以来的惯例,皇帝如果内禅,是要上称号“太上皇”的。太上皇相当于是退休养老的皇帝,已经没有实际的权力,这显然不是拓跋弘所愿意看到的,那么他是如何应对这一复杂的局面的呢?

当年的八月,拓跋弘正式“退休”,群臣为他上尊号“太上皇帝”。这个称号是拓跋弘本人的一个创制。与“太上皇”一字之差的“太上皇帝”,表面上看只是文字游戏,能对拓跋弘继续掌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这里得从“皇帝”名号的概念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生前被授予太上皇尊号的是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有一次刘邦前往看望父亲刘太公,太公对他下跪行臣礼。父亲的这一举动让刘邦大吃一惊。从名义上来说,刘邦贵为皇帝,天下人都是其臣民,但从伦理上来说,刘太公毕竟是刘邦的父亲,父亲给儿子下跪于礼不合。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局面,刘邦就给太公上了太上皇的尊号,以示与自己的皇帝称号有差别。那么差别在哪?蔡邕解释说,太上皇不称帝,因为不是天子。颜师古在注《汉书》时说得更清楚:“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就是说皇和帝虽然都是尊贵的称号,但其差别在于是否实际治理过国家,有实权的才称为“帝”。汉高帝和刘太公的实例,以及“皇”和“帝”在观念上的区别,成为后世的参考对象。例如,汉哀帝以旁支入继大统,在给其父亲上尊号的时候也只称“恭皇”,因为其父亲不是天子,没有实际治理国家,所以不称帝。北魏的大臣正是挖出了这些个典故,来支撑拓跋弘内禅后继续执政的合法性。他们在奏疏中是这样说的:

昔三皇之世,淡泊无为,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

就这样,拓跋弘在太上皇名号的后面加了一个“帝”字,取得了名义上可以继续执政的权力,“国之大事咸以闻”。而且冯太后一党早在之前就已经被他处理干净了,朝中已经没人可以对他碍手碍脚。

拓跋弘称“太上皇帝”的这一招极为巧妙,第一,名义上他已退居幕后,可以避免与冯太后直接冲突,减少压力;第二,他可以保有继续执政的权力,而且可进可退,拥有一个弹性空间;第三,按惯例,当皇帝年幼时,一般是女主当国,由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但是当有了“太上皇帝”的存在,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辅佐新帝,就此悄无声息地就剥夺了太后的辅政权力。总之,拓跋弘的这一奇招,对想要实行“双头政治”的冯太后是个沉重打击。

在几年后的承明元年(476年),年仅23岁的拓跋弘突然暴毙,史书称为太后所害。很可能是拓跋弘把文字游戏玩成权力游戏后,太后兵行险招。而在拓跋弘称太上皇帝的几年时间里,他确确实实地在履行着他继续执政的权力和义务。

军事方面,拓跋弘亲自带兵反击犯境的柔然,带年幼的孝文帝安抚复叛复降的吐谷(yu)浑,还调集兵力和粮草准备南征。内政方面,他改革刑狱,严格对死刑的复核;大力劝农,让从事工商等杂业的人回到田亩,并禁止宰杀耕牛,保护农业发展……

北魏献文帝确实是一位很有才干的皇帝,只可惜天不假年,年纪轻轻就死于冯太后之手。而他创立的“太上皇帝”制度,在之后也有得到延续。比如清高宗弘历,他退休后还当了三年太上皇帝,时时“训政”,基本上朝廷所有政令和人事任免都由他自己发出,而真正的皇帝嘉庆帝只是个摆设而已。

图片

图片

乾隆“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中国国家历史配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