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纨为何让林黛玉独揽菊花诗会前三名?——读《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札记

 镇海中学魏建宽 2022-09-14 发布于浙江

李纨为何让林黛玉独揽菊花诗会前三名?

——读《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札记

(鸳鸯笑道:“好没脸,吃我们的东西。”凤姐儿笑道:“你和我少作怪。你知道你琏二爷爱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讨了你作小老婆呢?”鸳鸯道:“啐,这也是作奶奶说出来的话!我不拿腥手抹你一脸算不得。”说着赶来就要抹。凤姐儿央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琥珀笑道:“鸳丫头要去了,平丫头还饶他?你们看看他,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他也算不会揽酸了。” 平儿手里正掰了个满黄的螃蟹,听如此奚落他,便拿着螃蟹照着琥珀脸上抹来,口内笑骂“我把你这嚼舌根的小蹄子!”琥珀也笑着往旁边一躲,平儿使空了,往前一撞,正恰恰的抹在凤姐儿腮上。凤姐儿正和鸳鸯嘲笑,不防唬了一跳,嗳哟了一声。众人撑不住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凤姐儿也禁不住笑骂道:“死娼妇!吃离了眼了,混抹你娘的。”平儿忙赶过来替他擦了,亲自去端水。鸳鸯道:“阿弥陀佛!这是个报应。” 戴敦邦  绘

李纨,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独特的精神个体!

安分,不事张扬,是李纨;谦和,与人为善,是李纨;守拙,甘居人下,是李纨!

她安分,这主要是由她的寡妇身份决定的。“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这等打趣贾母头顶上的疤痕的话儿,绝对不可能会是出自李纨之口,只能是王熙凤。螃蟹宴上,李纨太清楚自己的该处的位置,那就是“西边靠门一小桌”那儿“虚设”的座位。她也十分清楚自己于贾母王夫人面前所必须遵守的孙媳妇儿媳妇之礼——不敢落席,与王熙凤一道,“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

她谦和,订立海棠诗社之时,称“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我们三个人去”。

她守拙,真的与谁也不争,与谁也不屑争,甚至连她教出来的儿子贾兰也是这样一副脾性。第九回“顽童闹学堂”之时,满屋子学童都在分边站队,大打出手,此刻只有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说出了“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的话,来力劝同桌贾菌不要参与打斗。

不过,千万别忘了,李纨还真的有另一面,那就是孤傲与自信的一面!

对我的这一判断,或许有不少朋友会持有异议,因为曹雪芹于第四回就早早地给李纨进行了“人设”——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当然我们明白,“女子无才便有德”,这是礼法社会给李纨进行的框定;青春丧偶,使她即使居处于膏粱锦绣丛中,也必须“如槁木死灰一般”地去“侍亲养子”;作为寡居的长嫂,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也是她应做与能做的事情。

不过,我们也别忽略了曹雪芹给李纨的“人设”定义中,出现了“竟如”二字!

“竟如”二字,蕴含着对李纨命运的同情!在曹雪芹看来,一个正处人生芳华岁月的女子,却因丧偶必须压抑自己的天性,活成“槁木死灰”一般,这是对人性的无情的戕害!

这样的“人设”,其实是为李纨的个体生命的另一个侧面的展现预留了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海棠诗社”!

螃蟹宴会,当史湘云、薛宝钗二人忙将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一众人“送出园外”后,菊花题咏大赛终于正式开始了。

这场诗会是一场“人身自由”“人格平等”的诗会,且听宝玉是怎么提议的——“咱们且作诗,把那大团圆桌就放在当中,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座位,有爱吃的去吃,大家散坐岂不便宜”。

诗题绾于墙上之后,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是一幅众金钗的行吟赏花图,且不说林黛玉的“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也不提薛宝钗的“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来唼喋”,我只想请读者将视线移向贾迎春与李纨吧。

贾迎春那一刻,在哪里,她“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呢!李纨呢,她正在和探春和惜春“立在垂柳阴里看鸥鹭”呢。连“二木头”迎春都被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了,李纨更是与两个小姑忘情于欣赏闲适而自由的鸥鹭。——什么是诗意盎然?这就是!什么是与青春作伴,就是李纨与探春惜春同看鸥鹭的风景那一刻!在那一刻,她就是与探春惜春一样的青春正年少的女子!

这一回,李纨最让人觉得惊艳的其实是她点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的菊花诗的那一刻——

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等我从公评来”,李纨称自己的评论至公至正,这是对自己的诗歌鉴赏力的何等自信啊?别忘了,她可是国子祭酒的千金,她有这样的鉴赏力,毫不让人怀疑。国子祭酒,何许人也?士林领袖啊。虽然李纨的父亲从小只让她读《女四书》之类的作品,但她身处“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的文化氛围之中,从小受到这等家庭文化的熏染,因此李纨具有这等不俗的诗歌鉴赏力,也就不应该是一件令人觉得意外的事情!

李纨将林黛玉所作的《咏菊》《问菊》《菊梦》,依次排列于众人所作的十二首诗作的前三,丝毫不给薛宝钗于前三名留下任何位置,不但不给,而且将薛宝钗的《画菊》《忆菊》排在贾探春与史湘云之后,置于第七、第八名的位置。

李纨当然也给出了理由——潇湘妃子的作品“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并以毋庸置疑的口吻对众人说:“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

这样的近乎霸蛮的评定,按理绝对不应该出自李纨之口!

读者不禁会问,李纨的评定是不是值得商榷?曹雪芹已经借众人的互评咏菊诗进行了回答。

当黛玉谦称史湘云的“圃冷斜阳忆旧游”“抛书人对一枝秋”,分别有“背面傅粉”等妙处后,李纨为林黛玉作出了辩护——“你的'口角噙香’句也敌得过了”;当史湘云激赏林黛玉的“'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时,李纨也看出了史湘云的佳句——“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不能别开,菊花有知,也必腻烦了”,话一出口,便引得“大家都笑了”!这样诙谐的李纨,是处在多么自由、多么放松、多么自信的状态下的李纨啊!

宝玉此刻笑道:“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但恨敌不上'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罢了。”——这样的话,也只有宝玉这个绛洞花主才能道出。当姐妹们尤其是他喜爱的人比他优秀时,他永远是羡慕而无嫉妒,只有由衷的欣赏与敬佩!李纨也太了解自己的小叔子的品性了,但作为诗社的社长,菊花诗会的主任评委,她还是对宝玉进行了解释——“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

对于李纨的评定,从众人的互评中当然也可以听出不同的声音。探春与薛宝钗在“互粉”,贾探春是倾向于薛宝钗的夺魁的,理由是薛诗“沉着”;林黛玉则是与史湘云在“互粉”,先是黛玉称赞湘云,湘云后来也力挺黛玉,由此可见史湘云对林黛玉夺魁至少不持反对意见;宝玉则是第一时间就对李纨的评论给予了认同,即潇湘妃子夺魁是公道的。

因此,即使不是李纨“独裁”菊花诗高下,就是让众人投票,林黛玉也会以票数占大多数而夺魁。由此可见,李纨让林黛玉夺魁还是较有说服力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李纨你也不能让林黛玉一人包揽菊花诗大赛的前三名啊!这让其它四人情何以堪啊?

这个名叫“守中”的国子监祭酒之女,本应该懂“中庸之道”啊,待人处事怎么就一点都没有“守中”的圆融与智慧呢?让薛宝钗获个第二名,让贾探春得个第三名,不也可以吗?

为什么李纨将前三名都给林黛玉,我看答案至少有如下几个。

一是林黛玉的三首诗,均围绕着“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的命题要求,其“咏菊”突出了“赋事”,即“咏花”的同时突出了“咏人”,更突出的是“问菊”的同时展现了其非凡的修辞能力。

以《问菊》为例,我们来作一番赏析。

“欲讯秋情众莫知”是“问”。林黛玉问“众人”,“众人”却无一人知道秋在哪里?写出了菊之孤独,而菊花的孤独却又是借众人对“秋讯”的不敏感写出,这是背面敷粉,以虚写实。起笔即不凡,见花又见人!

“喃喃负手叩东篱”,仍无一“菊”字,但“东篱”化用了“采菊东篱下”之典,暗点了“问菊”的“菊”;“负手”,写出了“访菊”之人的闲适;“喃喃”二字,则是“叩问”的细节描摹。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则可以成为千古不朽的警句。这样对“菊”的低声相问,问出了菊之孤傲,问出了菊之高洁。此一联,还体现了林黛玉的诗歌创作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将于第四十八回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情节出现。林黛玉认为“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律诗颔联按规制是必须对仗的,可这一联林黛玉就不按常规“出牌”,这就是林黛玉,艺高到了蔑视律诗规则的地步,李纨称林黛玉“巧的却好”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仍是“问菊”!问菊在“圃露庭霜”的极清冷之时,问菊于“鸿归蛩病”的秋去冬来之际,是否会想起哪一个人来排遣孤寂?

这个可与菊花对语的人是谁?就是林黛玉!“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是问菊人与菊花合二为一,诗人即菊花,菊花即孤傲的林黛玉的化身。林黛玉自信地说自己可以成为旷世孤独的花之隐者菊花的知己,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林黛玉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人格宣言——宁可孤独,也不能失去人格的芬芳;宁可归隐,也不会趋时媚世!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联想起红学家蔡义江先生的一段话——

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最佳。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为什么在前面咏白海棠时要让湘云“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呢?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她比别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中华书局2004年版、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239页)

蔡义江的评论无疑是极有见地的,一句话,曹雪芹就是认定只有林黛玉与菊花的气质最相吻合,因此安排“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是合乎小说叙写的逻辑的!

不过,这还无法解释李纨为什么要让林黛玉独占前三名!

在我看来,唯一的理由就是林黛玉的孤傲与自信,赢得了李纨的敬意;林黛玉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赢得了李纨的强烈共鸣。

李纨,是多么想活成自信而孤傲的林黛玉啊!而林黛玉将孤傲与自信的生命姿态借诗歌表达的是那么美丽,在那一刻李纨于是就成了林黛玉《咏菊》《问菊》《菊梦》中的“美”的俘虏,她于是就将这一份敬意表现于她手握的裁夺权上。

李纨,如前所述她本身也有着孤傲与自信的一面,只不过她不轻易露出峥嵘罢了,看到《红楼梦》后面她如何奚落王熙凤的情节,读者自然会相信我的这一判断。而林黛玉的诗歌所展现的孤傲与自信,那一刻恰恰又引发了孤傲与自信的李纨的强烈共鸣。

因此,李纨毫不犹豫地将菊花赛诗会的前三名的殊荣颁发给了林黛玉!

                                  2022913 初稿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戴敦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