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中医入门~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杏林壹叟 2022-09-14 发布于山东

大器晚成,扛过涅槃之痛,才配重生之美。

一:温化寒痰药

半夏

Image

别名
三叶半夏、止叶老、三步跳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

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天南星

Image

别名
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归经

归肺、肝、脾经。

功效

1、天南星:散结消肿。

2、制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

1、天南星: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2、制天南星: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肠风泻血,诸药不效:天南星(锻石炒焦黄色),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二十丸。

善治风痰而止痉厥

用法用量

1、天南星: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2、制天南星:3~9g。

禁忌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芥子

Image

别名

芥菜子、青菜子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

用子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香港脚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

善散皮里膜外之痰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禁忌

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旋覆花

Image

别名

金钱花、满天星、六月菊

性味

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

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

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用法用量

3~9g,包煎。

禁忌

阴虚痨嗽,风热燥咳者禁服。

白前

Image

别名
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降气,消痰,止咳。

主治

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两,桑白皮、桔梗各二两,甘草(炙)一两。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顿服。若重者,十数剂。

忌猪肉、海藻、菘菜。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阴虚火旺、肺肾气虚咳嗽者慎服。

二: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Image

​别名

贝母、川贝、岷贝、雪山被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肺痈、肺萎:川贝30,天竺黄、硼砂各3,文蛤(醋炒)1.5。为末,以枇杷叶(刷净、蜜炙)熬膏作丸,芡实大,噙咽之。

用法用量

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浙贝母

别名
土贝母、浙贝、象贝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主治

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

治对口疮:象贝母研末敷之。

偏于苦泄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瓜蒌

Image

​别名

果赢、王菩、地楼、泽巨、泽冶、王白、天瓜、瓜蒌、泽姑、黄瓜、天圆子、柿瓜、狗使瓜、野苦瓜、杜瓜、大肚瓜、药瓜、鸭屎瓜、山金匏、大圆瓜、吊瓜。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主治

肺热咳嗽,胸痹,结胸,消渴,便秘,痈肿疮毒。

导痰浊下行而宽胸散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便溏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

竹茹

Image

别名

竹皮、青竹茹

性味

味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肺、胃,心、胆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主治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月水不断:青竹茹微炙,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竹沥

Image

别名
竹汁、淡竹沥、竹油

性味

味甘、苦,性寒。

归经

归心、肝、肺经。

功效

清肺降火,滑痰利窍。

主治

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治小儿赤目(红眼病):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

用法用量

内服:冲服,30-60g;或入丸剂,或熬膏。外用:适量,调敷或点眼。

使用注意

寒饮湿痰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天竺黄

Image

别名
天竹黄、竹黄

性味

味甘,性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主治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

3~9g。

使用注意

寒饮湿痰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前胡

Image

别名

土当归、野当归。姨妈菜,罗鬼菜,水前胡,野芹菜,岩风,坡地石防风,鸡脚前胡,岩川芎;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鸭脚前胡,鸭脚板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主治

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小儿夜啼:前胡捣筛,蜜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阴虚咳嗽、寒饮咳嗽患者慎服。

桔梗

Image

别名
包袱花、铃哨花、道拉基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载药上行,治肺痈常用药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出致恶心呕吐。

海藻

Image

别名
落首、海萝、藫、海藻菜、乌菜、海带花

性味

味苦、咸,性寒。

归经

归肝、胃、肾经。

功效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痰火互结之瘿瘤常用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

禁忌

不宜与甘草同用。脾胃虚寒者禁服。

罗布

Image

别名
海带菜、江白菜、纶布、海昆布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法与用量:6~12g。

禁忌:脾胃虚寒禁服

海蛤壳

Image

别名

蛤壳

【性味与归经】苦、咸,平。入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痰多喘咳等症。

2.用于瘰历、瘿瘤等症。

【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蛤粉需包煎。

禁忌

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三: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Image

别名

杏仁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为治咳喘之要药。

用量用法:5~10 g,生品入煎剂后下。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紫苏子

Image

别名
苏子、黑苏子、铁苏子、任子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功效

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主治

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禁服。

百部

Image

别名

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

性味

味甘、苦,性微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

主治

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90克(炒),麻黄,杏仁40克。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做糖丸之,含化大妙。

专攻润肺止咳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

禁忌:孕妇慎服

白果

Image

别名

灵眼(《太仓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舆》)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毒。

入肺、肾经。

功能主治

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禁忌:有毒不可多用

葶苈子

Image

别名

大適、大室(《本经》),丁历

性味
味辛、苦,性寒。


归经
入肺、膀胱、大肠经。


功效
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


主治
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亦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

泻肺中水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利水消肿宜生用;治痰饮喘咳宜炒用;肺虚痰阻喘咳宜蜜炙用。

治咳嗽痰涎喘急,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一钱,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食后服。

使用注意

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慎服,不宜久服

桑白皮

Image

别名
桑根白皮、白桑皮、桑皮、桑根皮

性味

味甘、辛,性寒。

归经

归肺、脾经。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肺热喘咳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泻肺热

水肿通身皆肿:桑根白皮(炙黄色,锉)五两,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三味㕮呋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七,用水二盏,生姜一枣大(切),饴糖半匙,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两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肺寒无火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枇杷叶

Image

【别名】: 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杷叶,芦桔叶

性味: 苦,凉

归经: 肺经

功效主治: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款冬花

Image

别名

冬花、款花、看灯花、艾冬花、九九花

性味

味辛、微甘,性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治

新久咳嗽,气喘,劳嗽咳血。

暴发咳嗽:款冬花二两,桑根白皮(锉)、贝母(去心)、五味子、甘草(炙,锉)各半两,知母一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三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功偏止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阴虚者慎用。

紫菀

Image

别名 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归肺经。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5~9g。

禁忌:孕妇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