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作者:张树森 网诊患者。患儿,男,6岁,咳嗽3月。 3月前患者不慎感冒后出现咳嗽,经服感冒药、消炎药等治疗后感冒痊愈,但遗留有咳嗽,后服用各种止咳药,但效果不明显。2周前到某医院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阳性,且滴度较高,血常规如下: 于是在该三甲医院输液5天(阿奇霉素),但医院患儿较多,可能不慎被交叉感染,输液第4天出现发热,测体温 39.5℃,再次查血常规示: 吃退烧西药第1天体温不降,第2天体温降下来了。但咳嗽仍十分明显,干咳,影响睡眠,有时咳嗽导致干呕,汗特别多,平常没有生病的时候汗也多,饮食不好,挑食很严重,不怕冷,大便正常,舌红少津。 诊断:咳嗽——风咳——肺热津伤 处方:抗支口服液、玄麦甘桔汤、苏黄汤加减。 鱼腥草20g 黄芩10g 射干10g 蚤休10g 炙麻黄15g 杏仁9g 生石膏20g 川贝母9g 玄参15g 麦冬15g 甘草10g 桔梗12g 苏子10g 蝉蜕10g 地龙15g 枇杷叶20 前胡10g 3剂,颗粒剂,冲服,每日2次。 3剂服完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基本对睡眠无明显影响,汗出较前明显减少,故酌减抗支口服液、苏黄汤用药,加玉屏风散提高免疫,处方具体如下: 鱼腥草15g 黄芩10g 蚤休10g 苦参3g 炙麻黄10g 地龙10g 杏仁9g 川贝母9g 桔梗12g 玄参15g 麦冬15g 甘草10g 黄芪15g 炒白术10 防风10g 人参5g 5剂,颗粒剂,冲服,每日2次。嘱患者家长纠正患儿饮食习惯,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按: 1、诊断方面,患者为感染后(感冒后)咳嗽,感染病原体为支原体。 2、辨病方面,患者感染病原体为支原体,故辨病使用抗支口服液。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属于风咳,故辨病使用苏黄汤。 3、辩证方面,辩证为肺热津伤,治疗应清肺热,养肺阴,方用麻杏石甘汤(抗支口服液已包含此方)、玄麦甘桔汤。 4、细心比较方剂组成发现,辨病方的中药加在一起,基本也包括了辩证方的中药,这就是看似没辩证,实际上辩证也包括在其中了。如果实在遇见那种使用了辨病方剂,仍未能体现辩证的时候,酌加辩证方剂或中药即可。中医肿瘤专家王三虎也主张在辨病的基础上辩证。 5、患者第一次血常规的结果提示患者并不存在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也就是说,从免疫细胞上患者没有卫气虚。但为什么患者仍久咳不愈?卫气是包括多个层次的,气道的黏液屏障也属于卫气的范畴;当然患者为支原体感染,也可以损伤气道纤毛,导致纤毛摆动无力,无力祛除支原体;久咳也可能导致气道平滑肌损伤。黏液屏障、纤毛、平滑肌损伤均属于卫气虚的范畴,因此需要都要扶正,这主要是通过辩证用方的,对于阴虚的,可使用玄麦甘桔汤;肺热的,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汤。支原体致病的关键与其粘附性有关,通过辩证治疗使气道黏液稀释,有利于将支原体排除体外,此为增水行舟之法。因此增水行舟并不限于治疗阴虚便秘,阴虚咳嗽亦可。当然通过辩证治疗,也可同时使平滑肌蠕动、纤毛摆动有力,也有助于驱邪(支原体)。 6、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输液治疗咳嗽仍不减轻,提示炎症只是导致咳嗽的机制之一,尚有其他机制参与,故单纯使用抗生素效果不好。此外,尚不知患者是否支原体耐药,因此为加强疗效,合用了抗支口服液。研究发现,抗支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方中的单味方药具有抗炎、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调节免疫的作用,且药物的相互配伍具有减毒增效作用。 7、患者第二次血常规是在发热的时候抽血化验的,一般情况下在感染发热时白细胞会增加,无论是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还是淋巴细胞,不同指标上升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但患者的白细胞不升反降,以淋巴细胞降低为主,这可能反应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患者的应激能力不足,在发热、感染应激情况下仍反应不起来,提示患者存在正虚,这可能与患者平时偏食严重、汗出多有关;二是聪明的病毒抑制了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使患者淋巴细胞升不上来。当然也可能以上两种可能都合并存在。可见人体正气是变化的,可受自身影响(如生活习惯),也可受外界影响(如病毒感染)。对于这种情况,除了祛邪,还要扶正,以补脾为主,第二次处方合用了玉屏风散的意义在此。如果补脾效果不明显,可加补肝肾。如果从根本上解决,则在平时纠正患儿饮食习惯,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综上所述,该病例为风咳,支原体感染,使用抗支口服液在于祛邪;玄麦甘桔汤在于扶正,属于增水行舟之法,目的是针对干咳,气道黏液屏障缺乏;后面合用了玉屏风散亦属于扶正,针对患者白细胞减低;苏黄汤在于止咳。患者的正气是变化的,正气是包含多个层次的,影响正气的因素有外在的,也有自身的,有针对性地扶正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疗效。关于支原体的中西医论述可参看前文——《支原体中西谈》。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