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啃老”已经成为社会现象,到底是子女孝顺还是父母拎不清?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2-09-14 发布于北京

啃老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新型啃老”正在蔓延成一种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苦不堪言,而有的父母却乐此不疲;这到底是为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所谓的“新型啃老”是与过去传统的啃老相对应的,传统的啃老是子女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父母,而“新型啃老”则更具有欺骗性,更让父母难以拒绝甚至甘于沦陷。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衔看看实例:

李阿姨接到儿媳妇电话,请李阿姨和老伴一起到城里帮忙看孙子。李阿姨夫妻还是很开心的。一是可以与儿子和孙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二是可以给儿子帮忙,帮助带一下孙子。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但是去了不到一星期就受不了了,原因是李阿姨去了以后儿媳妇当甩手掌柜的,什么活也不干了,全指望李阿姨夫妻做;另外是家里所有的开销都不管,全指望李阿姨支付,很快带来的3千块钱就用完了,后面的日子怎么过?李阿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勤劳的小蜜蜂YY讲了另外一个故事:60岁的王姨退休后被女儿接到城里养老,王姨一开始还是很开心的,觉得女儿女婿心里有自己,也能与外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现实比想象的更惨酷。王姨在女儿家待了不到5年的时间,所有的家务都是自己做,日常所有的生活开支花光了自己一生的积蓄,而外孙上小学以后女婿觉得王姨没有什么价值了,就每天与王姨的女儿吵架,导致家里的氛围特别差,甚至女婿直接与女儿抱怨王姨为什么还不走?因此,王姨突然回到村里,后来与村里的独居大爷开始一起搭锅生活,在后来一病不起后也是大爷负责照顾她,在王姨去世时都不愿告诉女儿女婿。

上面两个故事都反映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儿女把老人接到城里生活是假,带孩子、补贴生活开支是真,在自己的积蓄花完以后就陷入了特别尴尬的境地:自己没有能力再补贴家里的日常生活开支,又无法张口向儿子或者女儿要生活费,而儿子女儿或者儿媳女婿却对老人支付日常生活费、做家务习以为常、心安理得,这是特别要命的现象。老年人一定要分清楚到底是去孩子那里养老?还是给儿女帮忙的?无论是哪一种,花费自己的积蓄都是不可取的。而儿女一定要清楚,接老人来养老和照顾孩子,并不能将所有的家务都甩给老人,更不能榨干老人的积蓄。

同样的道理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并不是责任和义务,虽然现在小夫妻自己上班带孩子确实需要老人帮忙,但老人帮忙也要知道感恩,不能把老人在需要的时候招之即来,等孩子长大了、可以上学了就挥之则去,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试想,榨干了老人的养老钱、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后给老人脸色看,你的良心不痛吗?子女有照顾和给老人养老的责任和义务,何况还是给你帮忙照顾孩子、花光了自己的养老金的父母呢?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啃老现象,就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男方父母要给女方彩礼、准备婚房、购买三金以及各种结婚费用,甚至盲目攀比:谁家结婚她的公婆准备多少彩礼?在指定地方购买了多大的房子?而且女方不出钱给加了名字,甚至有的还要求在结婚的婚礼上支付各种费用,什么上马钱、下马钱、改口费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彩礼达不到什么数字、婚房达不到面积、三金没有达到标准,就骂人家活该你家儿子打光棍等等。

相比于“六个红包”买房具有的帮扶和赞助性质,结婚就是赤裸裸的新型啃老,而且啃得还理直气壮,甚至有的女方家只应该男方的父母给钱、不能用男方自己的钱、不能借钱、借钱男方也不负责偿还等。

杨先生与女朋友在一起五年,本以为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结果,想不到的是女朋友家要求:彩礼必须20万,外加全款购买一辆20万的车、一套全款购买的市中心15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还要加女方的名字。女方父母的想法是:男方给女方20万彩礼钱不会带回婆家,以做女方家的不时之需;一辆至少超过20万的新车,在一众亲戚面前有面子;150平以上住房必须是男方家全款买下来的还必须写上自己女儿的名字。

这样的要求杨先生和杨先生父母自然是难以承受,再三讨价还价女方坚持不让步,最后只能是双方不欢而散。这就是女方家典型的啃老行为,而一旦男方答应了这些要求,杨先生的父母将承担难以负担的经济负债。

啃老已经是一种社会不良风气,而新型啃老则上打着亲情的旗号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这样的啃老更值得警惕,对家庭的破坏性更大,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道德层面,都应该予以谴责。而啃老现象更应该承担责任的,是被啃一方的子女。(麒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