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TO与教育“七对”

 学亮书屋 2022-09-14 发布于湖南

中国入世已快一年。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对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主要阵地——教育产业部门的影响同样不可估量。因为,从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规律推论,经济活动的变革迟早都会折射到教育活动中来。笔者认为,加入WTO,既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如果我们转变观念,积极研究、熟悉和把握WTO规则,主动制定应对措施,努力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承诺,是完全可以兴利除弊并赢得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的。

一、要冷静分析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教育服务”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目前在143个WTO成员国中,已有40个国家(地区)在开放教育市场协议上签字,承诺愿意通过谈判与协商,消除彼此分歧,促使各国政府下放办学权力,逐步取消限制性的教育法律与法规,开放教育市场,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开放的教育市场。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条规定可以认定,除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如军事院校),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范畴。它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所有WTO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竞争。从世界教育产业发展现状来看,WTO中有关教育服务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二是鼓励出国留学,三是提倡海外办学,四是鼓励专业人才流动。这些教育服务方式与航空、交通、金融等服务领域的性质不同,不涉及关税与贸易壁垒问题,只是需要改革各国限制性的教育法律与法规。具体说来,WTO在教育服务领域,主要是鼓励其成员国的有关机构到海外办学;允许外国教育机构在所在国颁发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鼓励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支持专业人才流动,减少移民限制;取消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减少对本国教育机构的财政补贴。从WTO对教育服务的上述规定和世界教育市场发展实际来看,加入WTO对中国教育产业发展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国要努力抓住向外国输出教育服务的机遇,同时更要迎接外国教育产业凭借其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对我国教育产业的冲击,而且从近期来看,这种挑战比机遇更直接、更现实。

二、要牢固树立规则意识

WTO的本质是契约,它以议定的协议范围来限制各成员国政府。换言之,WTO约束的对象是各成员国政府。WTO协议不仅约束各成员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措施,同时也将一整套市场经济的既定规则与惯例推广到所有成员国政府的管理规范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迈克·穆尔说:“中国入世意味着它加入了以规则约束为基础,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共识,运用争端解决机制加以实施的这样一个组织。”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必须象WTO所有成员国政府一样,政府的行为、活动都应该以WTO的规则为坐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入世”不是一个产业概念,而是一个体制概念。加入WTO受冲击和威胁最大的是现有政府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也不例外。比如,按照WTO确定的原则,我们必须如实公布并严格执行有关教育的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做到公开、公正、统一、透明。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比如,目前我们在“依法办学”方面就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立法相对滞后,目前已有的一些规章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二是目前执法落后于立法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我们必须按照WTO要求,对有违WTO规则或与中国政府承不相符的有关规定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尤其要遵守WTO的透明度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并实行严格的监督制约。

三、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将切实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之中。只有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竞争,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找准差距,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教育产业也是如此。比如,实践证明,合理地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品牌、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模式、评估体系等和借助国外的教育经验,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准的有效途径。又比如,未来人才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如语言能力,不仅母语要运用自如,还要掌握一至两门外语;还要有交际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主动进取的能力等。国际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靠关起门来的培养教育是难以做到的。如果我们按照WTO要求,在开放我国部分教育市场的同时,通过合作办学,就可以培养出一批与国际紧密联系的实用型人才,起到不出国就能留学的效果。总之,我们只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改革教育体制。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都将发生积极变化,教育体制和结构也必须进一步进行调整。其基本取向是,办学体制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化。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转变的应有之意,是走出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摆脱经费短缺、缺乏活力和个性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内需、满足人民受教育需要的主要力量。通过变政府投入、管理为混合投资,甚至吸收外资,搞股份合作办学,还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推进教育的社会化。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众多问题和弊端,比如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入世以后,这些问题和弊端更加明显,课程体制的改革已刻不容缓。为适应中国入世后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制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新生的课程体系在本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应有根本性的重大创新和突破,能够反映最现代化的科学成就和技术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是改进教学方法。要像企业为了竞争获胜而拼命进行技术革新一样,努力创造和改进新的教学手段,要把最先进的技术首先应用到教学上来,要让一些最先进的技术首先产生于教学领域。必须尽快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的“三一”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幻灯、电影、投影仪、收录机、语言实验室、教学机器、广播、电视、微机及计算机网络、交互电视录像圆盘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努力扩展教育的时空,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五、要积极推行终身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是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所谓“终身教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未来社会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现代化等特点,对就业者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往那种一次受教、终生受用的劳动格局已被打破,社会要求人们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造、发展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及日益复杂的工作知识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不少职业消失,又有不少新的职业产生,无论从经济竞争或个人就业角度,都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加入WTO后,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的约束力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家、技术人员亟须更新知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新体系势在必行。

六、要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既不同于依赖于土地资源的农业经济,也不同于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以知识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源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柱,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体系为后盾,以信息密集和不断创新为特征。知识经济的两大本质特征,就是“网络化的生产关系和数字化的生产力”。前者是生产的组织手段,后者是技术手段,这两者结合衍生出了虚拟企业、虚拟商店等许多崭新的经济现象。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WTO框架内,国际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素质、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而教育又是这三方面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者必须学会四种知识(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样做和知道是谁),掌握四大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特别是要学会运用两种重要的工具技术知识(学习方法和电脑操作)。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并把它摆在优先位置,作为应对WTO的重要手段之一。

七、要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学校教育的意义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置身于这一生产线上的“工程师”——教师的精神状态如何,特别是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的“自稳态”如何,直接关联着学生“生命的意义”。特别是在WTO这个全新的背景下,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业务素质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紧迫性和责任性。入世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更高。作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教师,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要把多出人才作为学校生存的基点,把出好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确立总体目标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发展构想,加大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不断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实现教育质量攀升的“提速”。

二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培育。“以德治国”是我们的治国方略,作为教师,师德建设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民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字方针”同样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涵,注重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不负历史的使命。

三是致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给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比如,由于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加速,形成了“知识爆炸”。有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每5年增加一倍,而目前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因此,教师不但要加强专长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和应用新知识,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比如,信息时代向教育者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维、提高创造力的要求,教学活动不再以发展人们的记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发展人的智力、创造力为主要目标,教学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将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教师必须开拓进取,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探索新路子。

四是广开教师提升素质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开办“未来教育家”学校,开启教师全员聘任制流程,开通教师境内外研修通道等举措,构建研(究)学(习)型组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打造教师精神乐园,促进教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该文完成于2006年6月7日。教育,似乎是永远的情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